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建筑艺术

宗祠的雕饰彩绘

2008-06-05 13:40     来源:闽台宗祠网     编辑:贺晨曦

 一、山门的雕饰

(1)山川门

即宗祠正面之大门及其左右两侧门或对门,最大特色在于两门柱底部制作一对石鼓或石狮,在建筑结构上具稳固门柱与门坎作用,在民俗上具镇邪压胜之效。正门两扇门板上绘武将门神,威武显赫,拱守保护。左右侧门或对门则绘天官赐福。

(2)门楣牌面

楣枋及其上五弯枋及斗拱,多以彩绘处理,图案为龙凤松鹤花鸟或民间忠孝节义故事。弯枋表现在基座的斗拱,一般于斗座雕饰花草以增加美观,俗称斗草。

(3)吊筒

 

属顶棚架的部份,位于屋檐的步口,与榉垂直,上顶至楹之垂柱,故建筑功能上亦称"吊柱"。一般宗祠约有二至三对垂柱,于其上雕成一对花篮灯、二对倒挂莲花瓜筒,风格高雅,兼寓廉净延绵,是金门宗祠的特色。

 

 

 

(4)子午窗

又名"抵牾窗","螭虎窗"。金门宗祠仅在秀面开有一至二对子午窗,其它各面都不开窗,子午窗形状有方形和圆形,材料有木质、青石和白石,均为透雕,较为考究的雕饰,以数只对称螭龙,团围着香炉俗称"螭虎炉",四角配以蝙蝠图,寓意五福临门,香火延绵,也有竹节窗较普通者,则为长方形石条窗。

 

(5)壁画雕饰

位于宗祠两侧廊墙,及子午窗两边,有雕绘龙虎,有雕彩吉祥花鸟。

(6)雀替

建筑上也称托木,介于柱枋之交角处,呈三角状之飞鸟形态,又有"插角","岔角"之称。其雕成龙凤者,俗称"飞凤雀替",寓意祥瑞并兼防火之意。

 

二、正殿的雕饰

(1)瓜筒、斗拱、鸡舌

 即瓜柱,位于宗祠正殿四点金柱之上。瓜筒即瓜柱,将粗大的木柱雕刻成瓜状,依瓜筒形状有金瓜筒、木瓜筒之形,以瓜脚长度有趴瓜筒及趖瓜筒之分。瓜筒之下端,若鸭蹼,攫住通梁。其上重垒二至三个斗拱,斗拱之上为若鸡之舌尖木雕称「鸡舌」。

(2)束、束椭、看椭

束联接瓜柱与瓜柱之间的构材,呈月楣形状,上头较粗,称「束仔头」,下头较细称「束仔尾」。束身上凸下凹,凹部绘以白色云纹,束椭,紧邻束下与束同形,为雕花构材。看椭,在束椭下形状相似之雕花椭,以上两者皆具有填补梁架空隙增加美观。

(3)斗座、通椭

位于前两点金柱与青柱的步口通梁上面的斗座,一般均将之雕成麒麟座、狮座、象座或桔桃座、佛掌座、蟹甲座等,状甚美观。通椭又称圆光,紧接于步通之下方,雕镂各种花鸟吉祥图饰或忠义戏出,彩饰高雅,令人赏心悦目。

 

(4)雀替

正殿之雀替,位于青柱与步通之交者,雕饰与山门秀面之雀替大致相同,交角托以龙鱼为插角。位于四点金柱与通梁之交者,则雕饰多以牡丹、莲花、菊花、梅花等四季花为主体,编成「双龙戏牡丹」,位于后四点金柱与寿梁楣枋间的雀替,多为飞凤雀替。

(5)神龛

 为安奉祖先牌位之处,其木构材质多为雕刻上好之木材、构筑格局繁复精细,龛头细木作层层高轩。龛柱、龛门、龛窗等隔扇采透雕或深雕四季吉祥花,龛座之裙板镶以方格,雕刻垂训铭言及孝悌故事人物。龛脚雕成地牛,孔武有力,全座神龛精雕细琢,为宗祠木雕之精华核心。

 

(6)樘板窗棂

位于祖龛牌面两侧至宗祠两边之木制隔扇墙,以樘板窗棂与外面拜殿隔开。隔扇樘板,每扇可分板头、格心、板腰、裙板等四部份。板头有雕富贵花饰,格心表现书香门第气氛,有直棂子窗,俗称"头梳窗",有螭虎、鼎炉、蝙蝠、琴棋书画,有雕狮象、宝瓶、牡丹等祈科甲连登,富贵平安,裙板均绘彩吉花鸟,寓意瑞气呈祥,为宗族增添福气。

(7)柱珠

亦称石珠,是柱的基础,具防湿、防腐作用,材料多用青石,四点金柱之柱珠多为圆形或南瓜形并有束腰。

 

 

(8)燕尾

是金门传统民宅的一大特色,即于马背屋脊的两端,特为起翘,剪成两燕尾型,远远望之若双燕相朝,呢喃含哺,不只是美观,也令人感到舒畅有趣。

 

三、山墙的外部

(1)尖形硬巾

自燕尾规下,成一菱形浮雕外形,其上饰以蝙蝠祥云,中间一垂饰,捆以书卷或葫芦或悬鱼,收端配以牵花龙、云团等。

(2)弧形软巾

 以规带交会三鱼点为轴作圆弧形,其形内之装饰内容与前叙大致相同。

(3)硬折包巾

于两坡规带交会三角堵下约一.五公尺左右起,向上塑以书卷方折对称上接规带。再于方形书卷内雕以祥云、花卉等吉祥物装饰。

(4)软折包巾

与硬折包巾大致相似,惟书卷之折法柔和流畅。


 

 

 
【订阅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