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家谱

解码东方朔生前身后事

2008-09-01 09:01     来源:齐鲁晚报     编辑:贺晨曦

 

  东方朔(公元前161年-前93年),字曼倩,西汉平原厌次(今山东陵县神头镇)人,官至太中大夫。《史记》、《汉书》对其均有记载。他博学机智,能言善辩。《史记·滑稽列传》、《汉书·东方朔传》记载了他滑稽幽默、正言直谏、诙谐劝谕的独特风格。由于敬佩东方朔的人格,崇拜他渊博的学识,后人把他誉为智圣,捧为岁星、桃仙子、滑稽大师、知识之星,推崇他为笑话、相声、谜语、占卜、俗文学的祖师爷。

  45集电视连续剧《东方朔》近日在央视8套播出,该剧根据长篇小说《智圣东方朔》改编而成,剧中人物和情节虽有历史的考据和真实,但还是有若干虚构和想象的成分。由此,与东方朔有关的其他史料和遗存,也引起了读者们的广泛兴趣,下面就解读几个相关话题--

  东方朔籍里考证

  东方朔籍里是个有争议的问题,近期,陵县神头镇附近发掘了一座唐代古墓,墓内出土墓志铭一方,根据该墓志铭记载,可以坐实汉太中大夫东方朔是今陵县人,从而解开这个有争议的历史问题。

  对于东方朔的籍里,长期以来有两种说法,其一是今陵县神头镇说,其一是今惠民说。以一些大型辞书为例:《中国名胜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年版)的“东方朔墓”条,将东方朔籍里“汉平原厌次县”解作今陵县神头镇;而《辞海》(1979 年版)“东方朔”条,将“平原厌次”解作今山东惠民县;《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1982年11月重印版)附录的《各县异名表》把“厌次县”也说成是今山东惠民县的异名。

  陵县神头镇唐代古墓出土的墓志铭可以证实东方朔是今陵县神头镇人。

  其一,墓志铭开头就说:“公讳合,德州安德人,汉大夫倩之二十八代孙。”墓主人是东方合,德州安德人,安德即是今陵县,隋唐前后曾在这里设过安德郡(国)、德州、平原郡的郡治(州治)都在安德县。东方合是东方朔(字曼倩)的第二十八代孙,是安德人,这就说明,东方朔的第二十八代孙还生活在德州安德,即今陵县,死后还葬在陵县神头镇。

  其二,东方朔是公元前161—公元前93年的人,东方合墓志铭的镌刻时间是唐咸亨三年(公元672年),其间约800年,二十八代,每代人间隔为28年左右,这比较符合现实,故记载可信。

  其三,墓志铭中记载:“祖老,齐特进,又迁济、益、南兖三州刺史。”这里说的是东方合的祖父东方老,北齐年间位特进大夫(荣誉衔),后来又先后当上了济州、益州、南兖州的刺史,而《北史·卷三十一·列传第十九·高允》附载:“东方老,安德鬲人……文宣受禅,封阳平县伯,位南兖州刺史。”这条附载可以和墓志铭的记载相互印证,两处都说的是东方老的事,职务都是南兖州刺史。《北史》中说东方老是“安德鬲人”,因为北齐时安德为郡,鬲县县治在今陵县,鬲县辖有今陵县的边临镇、于集、神头等地,故安德鬲人仍是今陵县神头镇人,到唐朝前期,安德县设有德州,撤了鬲县,故东方合就成了“德州安德人”,名称虽有变化,但是所指地域都是一致的,即都是指今陵县神头镇一带。综上所述,东方朔是今陵县神头镇说是可信的,新近出土东方合墓志铭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

  朔庙和朔墓

  每年清明时节,四外八乡的盲人就会不约而同的向陵县神头镇聚来,原来他们是到神头镇朝拜东方朔祠庙和东方朔墓的。

  东方朔字曼倩,厌次(神头镇)人,汉太中大夫,博学广识,能言善辩,一生多著述,善于以诙谐的语言和方式陈说国家大事、戏弄权贵。因此当权者欣赏东方朔的才华,但又不敢对他加以重用。故东方朔一生,其人格高尚,但地位卑下。

  东方朔墓在神头镇西南二华里处,南临平富公路,北依鬲津古河,墓基四周有界石,中植松柏,占地达数十亩。东方朔祠庙在东方朔故里神头镇北街,祠庙内有东方朔画像。

  朔庙和朔墓是在东方朔死后陆续修建而形成规模的。

  历史上对朔庙和朔墓的修建有两次值得一提。第一次即唐颜真卿在平原太守任上对朔庙和朔墓的修建,这次修建除为朔墓加固封土、栽松种柏外,更重要的是颜真卿亲自书写东方朔画赞碑。所书写的画赞碑四面刻字,正文楷书,碑阳额篆书,阴额隶书,一块碑集颜三种书体尤属可贵。因此,这块碑似瑰宝,使朔庙和朔墓增色生辉。第二次修建是明洪武年间,相传帮朱元璋打天下的军师刘伯温精于八卦占卜术,而这套法术乃是东方朔为盲人所创。东方朔生活的年代,盲人因无生计出路,只好替人做牛马拉碾子推磨,受尽欺凌折磨,东方朔对盲人的境况非常同情,于是创八卦占卜术,教盲人替人推测吉凶祸福以指导人的行为。当时东方朔所创的八卦占卜术是以《易经》为理论基础的,具有辩证法思想。盲人获得了谋生的手段,由牛马地位跃为先生地位,境况发生明显变化,于是盲人皆尊东方朔为宗师。明刘伯温传奇式的神机妙算更提高了八卦占卜术的声誉,于是尊师祭祖活动又一次兴起,决定增修朔庙和朔墓。 盲人们费尽心机,觉得修建应体现祖师的风格和作为,集议的结果是铸一个特大的香炉。铸成的香炉高2米,长3.5米,室内安置不下,放置庙前,名之曰“香炉大其庙”,取其意:身卑风格高,庙小香火盛。这也算深得其师的精微。

  朔庙、朔墓由于为历代不同人士所建,因此情意不同,妙趣横生。历经沧桑变迁,朔庙仅存画像赞碑,已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朔墓也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瞻拜者络绎不绝。

  东方朔后裔

  据东方合墓志铭记载,东方合的曾祖即东方朔的第二十五代传人是东方膺,北魏永平中(508—511)任青州长史,墓志铭说他“弼政三齐则羽仪人物,佐清千里则令范当时”。东方合的祖父是东方老,墓志记载:“祖老,齐特进,又迁济、益、南兖三州刺史”。这里说东方老在北齐位特进大夫(荣誉衔),后来又先后当上了济州、益州、南兖州刺史。 这在正史中可找到佐证,《北史·卷三十一·列传第十九·高允》 附载:“东方老,安德鬲人(即现在陵县人)……文宣受禅,封阳平县伯,位南兖州刺史”。史书还记载,东方老是一有名战将,先是为高昂(项羽式的人物)的部曲,出生入死,经临多次战阵,为北齐的奠基人高欢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高欢的儿子高洋登基后就封东方老为阳平县伯,南兖州刺史。东方老后来作为一名重要将领率大军征南梁,虽然开头取得一些战绩,但后来遇到连绵大雨,遭到“水淹七军”的惨败,东方老被梁俘捉,随即遭杀害。东方合的父亲东方荣,隋右武卫长史,是皇帝羽林军的官员,这个官职是皇帝的亲信人员才能充当的。东方合二十岁就很有名声,“龉年阐誉五车,富于经典六艺”,在隋唐变革年代,也曾在军中任职,到唐朝统治稳定后,也想致力于文官事业,可是忽然于672年死去,葬于家乡。东方合的墓志铭记载了东方朔第二十五到第二十八代传人四代人的身世,文字记载的时间跨度(508—672)为160年左右,可是却经历了北魏、东魏、北齐、隋、唐五个朝代,这段历史正是中国历史上由乱到治的动荡时期,可是从东方膺到东方合四代人尽管朝代变迁,每代人都在不同朝代的政治舞台上处重要地位,由此可见东方朔后裔颇有其祖遗风。

  唐代林宝所著的《元和姓纂》一书使我们多了一些对东方朔后人的了解,《元和姓纂》对“东方” 姓氏的解释是:“伏羲氏之后,帝出于震,以主东方,子孙因氏焉” ;又写道:“平原厌次汉太中大夫朔,字曼倩。唐礼部员外郎,东方虬云朔之后,生颢,左拾遗”。这样我们就知道,东方虬也是东方朔的后人,东方虬还有个儿子东方颢,官至左拾遗。东方虬是武则天时的左史,武则天执政在685—704年间,东方虬也应是这个时期人,从时间上看,前边提到的东方合是死于唐高宗年间,而东方虬活动在武则天时代,这正是一代人的时间差,因此,从时间推算,东方虬应是东方朔的第二十九代传人,而其子东方颢则为第三十代传人,这样东方朔又多了两代后人。

  东方虬也是著名文人,他最让人熟悉的是关于“赋诗夺袍”的事。武则天称帝后,一天率百官游洛阳南龙门,游到兴处,武则天命百官赋诗,才思敏捷的东方虬诗先成,武则天阅后大悦,赐锦袍一袭让东方虬穿上。一会儿,内供奉宋之问的诗又成,宋很善于拍马屁,他把本来游山玩水的事说成:“吾皇不事瑶池乐,时雨来观农扈春。”把游玩说成体察民情,播散时雨,宋之问的马屁正拍到武则天的痒痒处,所以武则天又马上把东方虬的锦袍夺过来转赐宋之问。后人对武则天的做法很不赞同,元好问做诗:“若从华实论诗品,未便吴侬得锦袍。”东方虬虽然在斗诗方面败给宋之问,但人品却比宋之问强得多,宋之问谄事张易之弟兄,张败后,宋被贬泷州,他从贬所逃回来,藏到朋友家,又靠出卖朋友和太平公主挂上钩,到太平公主败亡后被处死,而东方虬却正身立朝,他标榜要:二百年后乞于西门豹作对。“东方”对“西门” ,“虬” (龙的一种)对“豹”这果然是绝好的对子,西门豹是历史上有作为的官,为民除害,东方虬要和西门豹作对,显然更深得用意是要追随西门豹,要做一个和西门豹相提并论的人,这看出他为官处世的意向。东方颢也是位诗人,有的地方提到他曾被列为开元十八学士之一。 供稿 赵春万

【订阅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