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家谱

《荣氏宗谱》小考

2008-07-28 14:24     来源:华夏荣氏网     编辑:贺晨曦

 

小时候经常听父亲及族中长辈讲关于家谱的各种轶闻,感觉十分好奇。由此也就知道了自家家谱的一些事:家谱上有我的祖父辈的名字,父亲辈便没有登载了。家谱中的名字一般都要按字排辈,既有名又有字。我的祖先辈中有一房弟兄的名字用了孔孟思想精髓的“仁义礼智信”作为名字中的一个字,另一房弟兄则是用了“梅兰竹菊”,依次排名为:仁亭、义亭、礼亭、智亭、信亭、梅亭、兰亭、竹亭、菊亭,是为亭字辈。感觉这些名字起得真好,既上口又极富涵义。还知道了我族是荣氏在苏州平江寺泾港的一个支系等等。于是朦胧中对家谱产生了崇拜之感。可家谱究竟是什幺样子的,没有见过。因为经历了破四旧和文革浩劫,家谱这个被当作四旧的东西,留下来的实在是不多了,只是听族人传说这家或那家还留有家谱,其实在那个非常时期,即便真的留有家谱的人家也决不会轻易示人的。所以家谱留在我脑海里的印象始终是十分神秘的。

初次见到自家的《荣氏宗谱》,大概是在我十三四岁的是时候,是因为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一个十分要好的族人伙伴,他的父亲在上海工作,母亲早亡,一个人在乡下随大伯生活,相当寂寞,故要我去陪他住,由于早就听说他家有一套谱,晚上我就问他,他居然一下就从旧式棋台下搬出了整套宗谱放在我眼前,在昏暗的美孚灯下,我终于见到了有几十本之多的线装的《荣氏宗谱》。由于谱上大多是繁体字,不少字还不识,也不知道查阅方法,也就无法查到自家的祖先,记忆最深的是《荣氏宗谱》首卷的<重修宗谱序>和后面的一张先贤荣子祠堂的平面图。

父亲走了几年了,近来在整理父亲遗物时,在父亲的笔记本里看到了我家祖先的生卒资料及家庭人员的出生记录,祖先的资料是父亲根据一九六四年七月一日全国第二次人口普查记录抄载的,最远的可上溯至光绪年间,距今已有一个多世纪了。但记录并不完全,依稀记得父亲在世时说过这事的,说有机会一定要查考宗谱,上溯其源并详细记录。现在这事该由我来完成了。

花了半天时间,怀着十分虔诚的心情,在无锡市图书馆古籍文献室查阅了民国二十四年重修的《荣氏宗谱》(31本)以及其它相关资料。并将粗略记录及有关内容整理如下:

 

  一、荣姓起源

关于荣姓起源,根据宗谱及相关文献记载,有多种说法:

1  远古黄帝时代,有个音乐家叫荣援,为黄帝铸造了12个铜钟。荣援就是荣姓的始

祖。一说荣将,据《吕氏春秋》记载:黄帝命荣将铸十二口钟,此荣将乃荣氏始祖。荣援即荣将,但此乃传说,并无实据可寻,且宗谱上并无此说。

2、《荣氏宗谱》〈荣氏得姓考〉文 (注:原文不断句,此加注标点不确)

荣氏,姬宗也。据旧谱:「周昭王庶子名均,谥平公,食采于荣,以邑为氏。」是为得姓之始。予窃疑之。【论语】注:「荣公为武王十乱之一。」【国语·晋语】云:「文王诹于蔡原,访于辛尹,重之以周,召毕荣。」荣于文王时名已次毕公下,则是文王之大臣而佐武治天下者也。厥后有荣伯,【史记】:「成王既伐东夷,息慎(序作肃)来贺,王使荣伯作贿息慎之命。」马融注:「荣伯,周同姓畿内诸侯,为卿大夫。」又孔安国书序注:「荣,国名同姓。」诸侯说于马同。马孔去古未远,见开较确,俱云周同姓,则荣之为姬宗无疑。而荣伯既在成王时,岂即荣公之子欤第,荣公荣伯皆在昭王前,荣之得氏谓自昭王时始昭王以前,曷为早有闻人,按郑樵通志氏族略只云:「其先食邑于荣,列在以邑为氏部中,」并未详始封之人。【司马通鉴】胡三省注:「荣姓出周荣公(初见隋)」吾邑顾复初先生【春秋大事姓氏表】也以荣公为荣氏首。而昭王庶子之说,不识何据,搜之诸书也未有获。愚意荣氏得姓之由,似以始于武王时荣公为是。所去食邑于荣者,或在荣公时已然。如毕公封于毕,即以毕为氏。召公食邑于召,以召为氏耳。但旧谱云必非无据,岂荣公后别为一派?欤姑阙疑以俟考订。                              

同治十一年壬申仲秋  梁溪二十八世孙  汝楫谨识

据此〈荣氏得姓考〉有三种说法:

①昭王庶子之说:据旧谱,周昭王庶子名均,谥平公,食采于荣,以邑为氏。是为得姓之始。而〈荣氏得姓考〉认为:昭王庶子之说,不识何据,搜之诸书也未有获。说明此说并不确。

②荣伯之说:周成王有个卿士受封于荣邑(在今河南巩县一带),称为荣伯,他的子孙便以邑为姓,相传姓荣。可荣伯之前,早有荣公佐武治天下。并食邑于荣。此荣伯为荣氏始祖也不确。〈荣氏得姓考〉认为:荣伯有可能为荣氏的另一支。

③荣公之说:荣公为文王之大臣,佐武治天下者。为与周同姓的诸侯,则荣之为姬宗。

封于荣邑,食采于荣,以荣为氏。〈荣氏得姓考〉认为荣氏得姓之由,始于武王时荣公。是为始祖。此说最确。

3、上古荣氏聚居地

荣邑:河南陕西交界处,在今河南巩县一带。《风俗通》记载:周成王卿士荣伯之后,

以邑为氏。望出乐安、上谷。

秦置上谷郡:现河北保定

 

  二、荣氏分支之迁徙

     关于荣氏分支徙居,由于分支太多,仅列主要徙居部分。

1、分支徙居总考           (注:原文不断句,此加注标点不确)

荣之有氏自食采于荣始,固彰彰关,汉马融【史记】注,孔安国【书序】注,均以荣为周畿内地,春秋有荣锜氏(地名),杜预注:巩县西有荣锜涧,按巩在东都畿内,荣锜岂即荣之别名欤?周朝春秋传说,汇纂荣邑列在王朝地名中,然则荣之始封约在今河南陕西接壤之间,越数百年。而先贤子祺公崛起东鲁,子祺公前有荣驾鹅、荣启期皆鲁人,子祺公至汉广公亦鲁人。荣固鲁之望族,吾族子祺公为远祖第一世祖,则荣实鲁也帷。自子祺公逆溯而上,中间世次迁徙年代既远,不可得详矣。宋集贤殿修撰仲思公,子祺公四十九传孙也,则又自济之任城占籍湖广,为近祖第一世祖。自是厥后,或迁于仁宗嘉佑时徙居金坛,或迁于高宗南渡时卜宅虞山,或迁于前明永乐时卜居锡麓。而各支皆出自湖广。则由吴而溯楚,由楚而溯鲁,而溯周,虽辗转迁徙,而源自可寻也。但入吴以来,各支迁出者更复不少,虽已注明世系,世表中寻阅尚苦其艰,兹复以支彚列之庶,后之辑谱者不致有所遗轶云。    

同治壬申辑

第一世-----------荣湮济州任城(现山东济宁坟上县)徙居湖广(楚地,现湖北省 宋初)

第三世-----------自湖广迁居金坛(北宋·宋仁宗 嘉佑年间)

第七世-----------湖广迁徙常熟(南宋·宋高宗 建炎年间)

第十一世-------荣春渭自常熟徙居苏长洲黄沙港

             荣春江自常熟徙居陕西蓝田

第十三世-------荣城复自常熟迁湖广

第十四世-------荣清自湖广徙居无锡梁溪(明成祖 永乐年间),清子三,继先、承先、念先居梁鸿溪北,分为上荣、中荣、下荣。

第十六世-------荣唯高自金坛徙居苏长洲寺泾港(明朝初年)

2、附苏州平江寺泾港支谱序

寺泾港支谱序         (注:原文不断句,此加注标点不确)

寺泾港在平江。北邻甘露,南接姑苏,离锡麓三十余里。左绕胆山之秀,右挹鹅湖之奇,灵石巉岩,清溪激荡,亦天地灵淑之胜观也。我祖唯高公旧居金坛,明初贸易姑苏,与平江友人交深相契合,遂卜宅焉。迄于今又阅十数传矣。虽科名贵显未之前闻,然半耕半读,类皆醇谨老成于以上绍祖宗之泽,下开后嗣之休,浸炽浸昌椒聊蕃衍,庶几应变奕礼无穷,永垂勿替也耶。                                               寺泾港后裔梁谨识

                                               

3、平江寺泾港荣氏族人在各年份修谱中任职(负责分缮支稿、采访、催稿、摧捐)

嘉庆庚午年修:寺泾港人荣汝权字启元任协修。

同治壬申年修:寺泾港人荣惠仁字斋平任协修。

宣统庚戌年修:寺泾港人荣炳斋任协修。

民国乙亥年修:寺泾港人文明(字显祖)、寿生(字尧卿)任协理。

 

  三、关于宗谱文化

宗谱,是记载本宗族世系和事迹的历史图籍,用独特的方式映现了一个群体、一个区域

的历史文化,它与正史、方志一起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学大厦的三大支柱,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环山之水,必有其源。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寻祖认根,更胜于世界其它民族,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凝聚力的血脉之源。也反映了中华民族尊祖敬宗的优良传统和美德。

为何修谱?《荣氏宗谱》<重修宗谱序>中说:“谱何为而修乎?曰:辨亲疏也,别长幼也,数祖典也,永家声也,时而激浊扬清……”。宗谱在姓氏流源、家族迁徙、世系列表、人口兴替、土地沿革、人物事迹、家法族规、风土人情等多方面都有较详尽的体现。

 

  四、《荣氏宗谱》的地位

荣姓,一个古老的姓氏,在百家姓中不算大姓,排在百位以外,可《荣氏宗谱》却十分有名气,我想原因大概有两个,因为是小姓,人口基数相对较小,使该谱的完整性、延续性、全国性程度很高,另一原因是近代荣氏名人辈出,为荣氏增光添彩。使《荣氏宗谱》成为仅次于《孔氏宗谱》的稀世家谱,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苏州大学图书馆、无锡市图书馆以及美国日本的国家图书馆均有收藏,是研究荣氏家族历史的首要文献。

几年前,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乔石、荣毅仁等在上海图书馆参观,对陈列开放的家谱文献都表示了浓厚兴趣。国家副主席荣毅仁先生,还特地查阅了梁溪《荣氏宗谱》,并查找到了自己的名字。

 

  附《荣氏宗谱》主要版本

《荣氏宗谱》五种

荣氏宗谱八卷

清荣汝宁

清嘉庆十五年

三乐堂活字印本

8

荣氏宗谱十六卷

清荣汝楫

清同治十一年

三乐堂活字印本

16

荣氏宗谱二十二卷

清荣汝棻

清宣统二年

三乐堂活字印本

23

荣氏续修宗谱帐略一卷

 

宣统二年

三乐堂活字印本

1

荣氏宗谱三十卷

荣福龄

民国二十四年

活字印本

31

 

【江苏无锡】荣氏宗谱十六卷,(清)荣汝楫荣肇恺主修,清同治十一年(1872)三乐堂活字本, 北图、 历史所 、人民人学、 吉林大学、 日本、 美国有收藏。

【江苏无锡】梁溪荣氏宗谱二十二卷,(清)荣汝棻主修,清宣统二年(1910)三乐堂活字本, 北图、 吉林大学、 上海图 、苏州大学、 日本 、美国有收藏。

【江苏无锡】荣氏宗谱三十卷,(民国)荣福龄主修,民国二十四年(1935)三乐堂活字本,北图 、上海图、无锡图、历史所、 吉林大学等都有收藏。

【山东宁津】荣氏族谱二卷,(清)荣续熙修,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刻本, 二册, 南开大学收藏 。

【河南太康】荣氏族谱一卷,(民国)荣福重纂,民国三十年(1941)钞本 河南太康县档案馆收藏。

 

  五、荣氏名人(少部分)

荣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圣贤辈出,俊采星驰。在宗谱里均有画像(清末已是照片)及生平简介。不少还有其文章及诗词刊载。下列极少几个。

历史名人:

荣氏鼻祖——荣启期——春秋时期的著名学者。

孔子游泰山,见启期鹿裘带索,鼓琴而歌,便上前问他:“为何而乐?”,他回答说:“我乐最多。天生万物,人为贵,我得为人,一乐也;男女之别,男尊女卑,我得为男,二乐也;人生有不见日月不免襁褓者,我行年九十矣,三乐也。贫者士之常,死者人之终,居常以待终,何不乐也!孔子听后表示佩服。此也是荣氏堂号“三乐堂”之由来。

荣氏远祖第一世祖——荣子  子祺公——孔子七十二贤人之一,各地荣氏宗祠均以荣子为供奉。

山东汶上县(现山东济宁坟上县),是原周朝郕国之地,有荣氏先贤荣子(即子祺公)祠。宣统二年重修宗谱时,无锡梁溪荣氏宗谱修撰人员还特地前往坟上县查考,拜谒先贤荣子,并在荣子祠前合影留念。有照为证。

荣氏近祖第一世祖——宋集贤殿修撰——仲思公。

荣瑄——明朝琼州人。荣琇弟,早孤,与兄荣琇事母以孝闻。

明代处士——荣唯高 赞曰:公来吴门、风诣实敦、模立在行、范成置言、希风曩哲、衍庆后昆。。。。。。

近代名人:

在无锡西郊惠山南麓的梁溪荣巷,近代荣氏家族迅猛崛起。其代表人物有:

荣氏兄弟——荣宗敬(字宗锦)、荣德生(字宗铨)——近代民族工业之巨擎,

被尊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先驱。

荣德生,无锡梁溪荣巷人。早年与其兄宗敬经营钱庄,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起,先后在无锡、上海、汉口等地开设保兴、福新、茂新面粉厂和振新、申新纺织厂。至民国11年(1922年),有面粉厂12个,纱厂4个,后申新增至9个厂,成为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家之一。民国7年至民国10年先后当过江苏省议员和北洋政府国会议员。国民党政府时期,历任工商部参议,中央银行理事,全国经济委员会委员等职。解放后历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和苏南行政公署副主任。

荣毅仁——字继曾,荣德生之子,民族资本家,与其父一起被******主席钦点为红色资本家。曾任上海市副市长、纺织工业部副部长、国务院副总理等职。并在八届全国人大当选为国家副主席。为荣氏家族及荣氏宗谱增添了最夺目的光彩。是为全体荣氏族人最引以为豪的骄傲。。。。。。

 

  六、家谱逸闻

小时候,据村中族人前辈讲:旧时(指解放前),我平江寺泾港荣氏裔孙摇船去无锡,在无锡城中,夜提“三乐堂”灯笼,不管你是乡下人如何土气,便无人敢欺侮了。购物办事亦有诸多便利。如遇盘缠用光回乡困难,还可以前往位于无锡城西荣巷的荣氏宗祠,报上自己是荣氏的第几世裔孙,经核对正确,便可在祠堂里免费食宿,并发给回程盘缠。

关于“失落阳澄半部谱”的传说

清朝年间,无锡荣巷总祠堂派员到各地修谱,宗祠也任命了各分支的修谱负责人,当时称协理,负责分缮支稿、采访、催稿、摧捐。修谱之费用也需要荣氏裔孙捐赠,钱粮均可,但不强求。对于捐赠钱物达到一定数量之人家,即可得线装活字印本家谱一套。其时的交通工具是船,即是摇船到各地的荣氏聚居地。据说有大小船两只,大船用来堆放荣氏裔孙捐赠的稻麦钱粮,小船用来代步。当平江黄沙港、寺泾港支系修完后,根据族人反映说,阳澄湖畔也有不少荣姓后裔。于是修谱船便向阳澄湖进发,在天蒙蒙亮的时候到得那边河道中,大船暂停,摇了小船先行打探,小船循河前行,不久便见炊烟人家,行近见前面河滩上有早起妇人在淘米洗衣,遂上前询问,却见那妇人下围土布裙,上身却袒胸敞怀,不见寸缕,船上人便小议了几句,大意是此地人野蛮无廉耻。也许是语言不甚相通,苏锡口音也有不同,那妇人误以为是在骂她,便粗口回击,船上人急辨,双方争执起,妇人乃捡起河滩边乱砖碎瓦掷向小船,小船只能掉头而遁,将事由回禀大船,大家议定,此地乃蛮荒之地,似尚未开化,如将这等蛮人收入宗谱,定会坏了我荣氏名声。遂掉头返回。此事只是传说,是否确有其事不得而知,能够知道的是阳澄湖荣姓人氏在《荣氏宗谱》中确实没有收录,查不到他们的丝毫踪迹。这便是“失落阳澄半部谱”的传说。

【订阅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