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家谱

从族谱的家规家训看客家人的价值观念

2008-07-24 09:35     来源:社会学人类学中国网     编辑:贺晨曦

  [摘 要]  以客家族谱的家规家训为着眼点,较为详细地分析了其所反映的客家人的价值观念。族谱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客家族谱所载的家规家训,是祖先的处事原则和经验教训之总结,是客家人价值观的体现。

  [关键词]  客家;族谱;家规家训;价值观念

  [作者简介]  李小燕(1970~) ,女,河北张家口人,嘉应学院客家研究所讲师,主要从事客家学研究。广东梅州,邮编:514015 。

  客家是汉民族的一个重要支系。自秦汉以来,中原汉人不断南迁到闽粤赣地区,与当地的土著居民百越、畲人、瑶人等长期融合,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客家文化。客家族谱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可能是因为移民异地他乡之故,客家人特别重视记载本族血脉世系的宗族族谱。族谱是记录宗族世系及重要成员事迹的谱表文书。内容涉及宗族的迁移历史、全族的户口、婚配和血缘关系、全族的坟墓和族田族产、家规家法等等。客家族谱的家规家训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客家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研究客家族谱文化是客家学者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拟从客家族谱的“家规家训”来分析客家人的价值观念。


        客家族谱都载有《家规家训》。如:梅县《温氏族谱?家训六则》[1 ] : 孝顺父母、和睦兄弟、严端品行、崇俭戒奢、公明息讼、积德绵后。张氏宗族的《张化孙家规》[2 ] :笃忠敬言,急公守法,完粮息讼,营生业言,士农工商,各执其业。慎丧祭言,慎终追远,宜尽诚敬,慎婚姻言,娶媳嫁女,咸宜配择。严内外言,治内治外,不可易位,敦孝悌言,事事亲敬,敦宗睦族。笃教学言,养不废教,作养人才,厚风俗言,吉凶庆恤,孤寡有体。敦和睦言,捍忠御灾,协力同心肝,严杂禁言,奸盗赌博,占欺谋吞。兴宁孙氏祖训[3 ] :明明我祖,赫赫鉴临,继述者盛,颠覆者倾,敬宗睦族,安分守身,仁孝诚敬,世有余庆。李氏宗族祖训六则[4 ] :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儿孙、各安生路、毋作非为。


        每个宗族的族谱中都载有此类家规家训,在此不一一列举,其主要内容是教育族人与子弟如何忠公、睦族、读书、做人的劝勉训诫之辞,以及统一族内成员的思想行为的道德原则和注意事项。特别是规范行为准则,告诉族众:哪些事应该做,哪些是不应该做。纵观这些家规家训,可以看出客家人如下的价值观念。


  一、尊祖敬宗的观念


        追宗念祖,宣扬祖先功德,激励后人,是家规家训的重要内容之一。客家人修族谱,旨在追念祖宗,弘扬祖风、宗功、祖德。通常,客家人将子孙后代的兴旺发达归功于祖先的功德:“非始祖有余荫不至此,非始祖以有列祖之余荫亦不至此,非始祖以上更有远祖之余荫亦不至此。我王氏子孙欲知己祖及各房之祖,欲知来乡合族之始祖及知上世年远之祖,舍族谱何以稽考哉? 今刊刻垂久,以会合宗族者于斯,分昭穆者于斯,尊祖敬宗者亦于斯。”[5 ]


        如粤东张姓《千字家训》有“继承祖德”的条目:清河张氏,广居丁旺。黄帝赐姓,源远流长。缅怀先辈,精忠善良。圣贤众多,功高德望。劝我族人,继承发扬。效君报国,雍泽民乡。孝敬父母,弟恭兄让。族和邻睦,遵纲守常。礼信仁义,嫉仇豪强。慎婚传嗣,家教有方。读书习文,勤为农桑,禁戒非为,习武自强。[2 ]


        爱国、爱民的节烈观在谱牒中也是着力宣扬的重要内容。那些为国为民建功立业的志士及本族先贤,往往载入谱牒,用大量篇幅颂扬他们的高尚品格,为晚辈树立楷模。祖先中的英雄人物是全族子孙世代引以为自豪的。谱牒中有很多家训、规劝类诗文,家族长辈往往在此劝勉后辈子孙立志高远,报国兴宗。“观先正而益励精勤,而继往开来者,在余也岂敢视为故套,飘不配之芳徽,表无渐之快志。凡子孙之贤达者,不能不睹先世而光大之,始可返踪往哲,而无忝祖宗也已。”[1 ]


        此外,客家人为谋求祖先的福佑,谱牒中对祖先墓地的选择、保护极其重视,并载入家规家训。


        《南阳邓氏族谱十则》[6 ] 有“立堂祀”条目:“盖木有本,以水有源,人皆知之。为子孙者,莫重于尊祖,尊祖莫重于立尝,不立尝额,递年祭祀,绳不替鲜矣。尔等宜之蒸尝,不论大小尊卑,永远不可废祭祀。尊祖之心,勿或少耳。”“起祭祀”条目:“人起进祭祀,以长其恩爱,则追远之诚,莫大于祭祀,为子孙者,宜于定章程,以蒸尝大小为准,凡清明扫墓,春秋二祭,及祖宗诞辰之日,宜留心勿废。八定祭典每年祭祀,牲栓仪定,多寡举诚,白头首事管理,以童办祭,勿有减少,祭毕当众照算清楚,岁岁如常,方成祭典。九限祭席,祭祀已毕,席设于族众,逐年首事若敛银,按礼则入席,若上祖派衍子孙众多,待允许,方可与席,祭坟不可噪闹,相争斗殴,至以席首,及早登坟,崇拜祖祭,不列愤者,不准入席。”“定祭胙”条目:“祭祖领胙者,如周礼,让老尊贤之意也。每祭日有主祭。首事之人,有赞礼执事之人,族中有成名者,有寿(七十岁) 耋(八十岁) 耄(九十岁) 期颐(一百岁)者,可感发儿孙兴孝悌之心矣。”


        李氏宗族的《家训十一则》[4 ] 有“重祭祀”条:“祭祀隆重,报本昭穆常情,所以动先祖之格也。苟不凛如在之,诚是渎先祖也。凡我族人,切不可怠,忽以渎先灵。”“修坟茔”条:“坟茔先祖之所栖,尽其祭扫,修其坟茔,所以妥化者也。苟任其颓坏不修,必致他人之侵占。凡我族人,切不可名贵以露祖骸。”“扫坟墓”条:“坟墓藏先人之魂骸,每年应诣墓祭扫,剪其荆榛,去其坭秽,以安祖灵,切勿挖掘抛露,致使祖宗之怨恫。”


  二、“忠信孝悌”的伦理道德观


        “忠信孝悌”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核心内容。谱牒在形成和传播这些伦理道德过程中的教育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敦孝悌”是客家家规家训的基本内容之一,几乎所有的族规都很重视这一点。


        《大埔黄氏族谱?江夏最要家训》[7 ] 有“敦孝悌”条目:“孝悌为百行之首。凡为人子弟者,当孝顺父母,和睦兄弟,不可忍灭天性,以卑凌尊,望吾族子孙,宜教孝悌于一家。”粤东张氏宗族的张化孙家规有“孝敬父母”条:“身为人子,必有爹娘。生子不易,养更非常。竭尽全力,操碎心肠。恩重如山,情深似洋。劝我族人,必有报偿。父母在世,孝顺敬让。不可凌辱,不可欺诓。遇有要事,应与商量。父母老耄,服侍奉养。问寒问暖,关心痛痒。病疾请医,翦药送汤。父母归仙,节礼安葬。”


        兴宁《孙氏族谱》[3 ] 有“笃伦理”条目:“凡宗族之人,户口渐繁,性行百出,智愚贤不肖之不齐也。固然当以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侠愚不肖之辈,亦晓然孝悌忠信,凛乎礼义谦(廉) 耻,日迁善而不知也,将仁让风兴,回邪性格,犹至昭穆未明,长幼未序,而辜彝伦者,未之有也。戒恶德:凡同宗之人,有忤逆父母,欺凌尊卑,奸盗淫乱,酗酒撒泼,不事生理,妄作非为,玷辱祖宗,恃一己之强,阴谋诡计,不顾同宗之宜。如此之人,小则合族攻之,大则鸣官惩治。”


        南阳《邓氏族谱十则》[6 ] 有《正人伦》一则:“人有五伦,古今天下之大道也。在家莫重于祖父、伯父、兄弟、子侄、母婶、兄弟嫂、弟妇、女媳及六眷属,均是骨肉至亲,务宜孝悌,奉亲友受,祖为先,不可悖逆,横行乱伦,无理取闹,以至同室操戈,千犯法纪,如有此辈,通族公决处治。”


        台湾学者陈捷先认为谱牒“有着睦族治乡与阐扬伦理的特殊效能,六经的微言,子史的奥义,尽在其中,是中国文化的精华所在”。这一说法不无道理。


  三、亲睦观


        宗族里不可避免地有贫富分化现象,因此有必要通过各种说教、规定来灌输同族人之间的亲睦观。一般谱牒都订有亲睦条款,其主要内容不外是说族人虽有亲疏,但以祖宗视之,则均是子孙而无亲疏也。因此同宗共祖者要彼此相维,患难相周,反对入室操戈。


        客家族谱的家规家训有不少宣扬“亲睦观”的内容。


        《大埔黄氏族谱?江夏最要家训》[7 ] 有“睦宗族”的条目:“宗族为万年所同,虽支分派别,但源出一脉,不可相视为秦越,勿恃势凌弱,兹维吾族,宜敦一本之谊,共成亲亲之道。”
蕉岭《林氏族谱》[8 ] 所载如下家训:“同宗乃先祖遗体,亲邻有婚姻血肉之缘”、“亲爱同宗,融和乡党,做社会良民。”


        粤东张氏宗族的《张氏千字家训》[9 ] 有“雍和兄弟”的条目:兄弟之情,非同寻常。只因缘份,方逢世上。如同手足,根脉一纲。荣辱联结,祸福关相。劝我族人,兄弟莫忘。珍视情义,互尊互谅。雍爱和睦,兄恭弟让。莫记恩急,免为参搡。福禄共享,苦难同当。遇事多商,亲朋礼往。妻室各教,父母共养。团结一致,共拒豪强。


        《兴宁孙氏族谱》[3 ] 有“睦宗族”的条目:“凡同宗之人,富贵贫贱不能均一者,皆天命也。宗族间不可恃富骄贫,倚贵轻贱。盖视子孙而无亲疏,祖宗一体之心也,使富贵仰体同爱之仁,解衣推食,以其所有余,济其所不足,则宗族无困乏之虞矣。而贫贱安守穷约之分,修身俟命,知此之仁义,当在位之爵禄,则宗族自无凌竞之风矣。”有“旌善行”的条目:“凡同宗之人,有入学中举者,通族各出多寡资助,有婚姻葬祭不能成礼,聪明好学不能给用者,众皆出资赞成其事,有孝悌可称,德行可仰者,则书之以谱,而效范文正公睦族之义,将上荣祖宗,下迪后人矣。”


        《南阳邓氏族谱十则》[6 ]之二写道:“五伦之中有尊卑长幼,人所其之也,家有伯叔兄弟,为子侄者,雎宜兄友弟敬,恭顺和睦,不可逞凶斗殴,秽言凌辱,污份大义,至于称呼,也要有序,不许混言无忌,如有斯人也,以家法处治。”
客家社会是宗族社会,个人是宗族的组成成分,整个宗族的利益与个人息息相关。因此,为了维护整体利益,强调宗族内部团结,一致对外。族规族训突出一个“和”字,反对自相欺凌与残杀。在田野调查中,被访问者多认为:祭祖是纪念祖宗的一种形式,比祭祖更为重要的是同宗共祖的人要团结互助,光宗耀祖,且这才是对祖宗最好的纪念。


  四、和乡邻


        乡邻之间和睦相处,对宗族的发展无疑十分重要。许多客家族谱都有和乡邻的有关条目。


        《大埔黄氏族谱?江夏最要家训》[7 ] 有“和乡邻”条目:“乡邻乃同井共居,宜出入相友,守望相助,切不可相残相斗,务宜亲乡邻如同骨肉之亲。”


        粤东张氏宗族的《张氏千字家训》[2 ] 有“友睦族邻”的条目:“人之祖先,原本同纲。繁衍生计,迁徙各方。近者是邻,远者为乡。百姓是且,况我族党。劝我族人,友睦乡党。以和为贵,仁厚谦让。缓急通义,庆吊礼往。艺来相扶,困难相帮。邻里之间,互为守望。哀矜孤寡,顾照幼长。不弄是非,多忍多让。莫欺贫弱,勿恃豪强。”
粤东李乐宗族《修谱祖训》[4 ]写道:“乡里是吾祖吾父世代生长之地,长者是吾之父兄,少者即吾之子弟,同里共井,朝夕相见,情谊何等殷勤,相亲爱,何等关切。人欲和睦乡里,必先和睦宗族。昔唐时有个张公艺,他书忍百字,九代同居,隋唐皆御书表其门闾。凡我子孙秉性刚正者,当学张公艺之忍,以制其暴怒之气。诗曰:江流共酌溯源长,恭敬难忘梓与桑。羔雁依然联里井,辅章宁忍伏戍羌。同根煎豆情何急,异国忘猿祸未殃。狐兔犹知香火谊。为唇为齿亦堪商。”


        由宗族推及乡邻,由血缘扩及地缘,故客俗有“远亲不如近邻”之谚。


  五、勤俭治家


        勤俭治家的观念也是谱牒中重要内容之一,几乎没有谈治家而不提勤俭者。勤俭观中首先是强调要辛勤创业,同时在家庭经济生活中节俭防奢,尽量降低物质愿望,达到俭朴持家,立业永久的目的。“量入为出”的勤俭治家之道,备受历代谱牒所重视。


        蕉岭《林氏族谱》[8 ]家训之一是“克勤克俭:勤为开财之源,俭实蓄财之方”。


        粤东张氏宗族的张化孙家规有“崇尚节俭”条目:“持家之道,勤俭二方。勤则生财,俭为备荒。懒惰之人,难为衣粮。奢侈之我,好景不长。劝我族人,节俭为尚。居不贪高,房坚宅亮。食不求珍,腹饱口凉。衣不华贵,齐整大方。器质而洁,不图排场。红白好事,不宜铺张。现时富足,当思久常。量入为出,有储有藏。”


  六、各立其业


        汉族的谱牒中关于经济生活的价值观多以“敦本抑末”为主流。因为封建社会,在生产资料问题上,以土地为本。客家人生活的地方,山多田少,俗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单凭土地不足以谋生,反映在族谱上,就是要求族人各立其业,或商或农,并不强调务农为本。如:


        《南阳邓氏族谱》载有《南阳邓氏训子课孙三事》[6 ] :“立功业;夫人之生业,日用之需费在焉,举家之衣禄系焉,不可不动也。或业儒、业农、业工、业金,皆须夙兴祖寝,毋好闲游,怠懒,毋嗜酒贪花,毋嗜烟赌博,以致荒功废业,贻误终身也。求术艺学术艺为终身之本,有一艺成,己身衣食可无亏,则致富成家老在不难,惟恐始勤终惰,立志不坚,虎头蛇尾,百无一成,终身废人耳。尔当勉之。务生意为商作贾者,以专心立志为上,资本无论多寡,以笃实忠厚为先,有信行有口齿,童叟不欺瞒,毋骄傲,毋怠慢,毋市井,均宜公道,勿亲匪党,恐误身家,务要刚柔相济,勤俭为先,斯乃夙金主要诀也。”


        《大埔黄氏族谱?江夏最要家训》[7 ] 有“务本业”条目:“士农工商各有其业,古人云:业精于勤,荒于嬉,惟务本业者,乃得自食其力,可见食其力者,敢不专其事乎? ”粤东张氏宗族的张化东家规有“勤为职业”条目[2 ] :“现代职业,百千万行。择业从事,各有理想。脑力体力,士农工商。贵在勤勉,富在自强。劝我族人,切莫闲浪。必从某业,或专或广。获取果实,老奉幼养。欲成大业,在于少壮。从头做起,不惰不旷。勤操苦干,必有报偿。精专谋计,物丰财旺。永不息止,家富业昌。”


        《李氏族谱》[4 ] 祖训有“各安生路”条目:“天生一人,总要寻找生路。智慧者利于读书,即读书为生路;在家者利于耕种,即以耕种为生路;技术者利于工作,即以工作为生路。经商者利于商贾,即以商贾为生路。凡是人不安生路,则生转为死。人能安心生路,则死转为生。舜耕历山,尹耕莘野,诸葛耕于南阳,都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凡是为农、为工、为商、为贤、为愚,都是以教育为本。诗曰:百年鹿世等鸿毛,遇水成渠不用劳。凌治晨风须性百,寻常生计莫心高。事当快意抽身退,物到强求积虑多。食力终安清夜梦,伐檀何必问逢遭。”

  七、重视品行


        许多客家族谱在家规家训中对族人的行为规范作出规定。不仅要求族人当事亲敬上,还要求育后兴宗,更以讲求伦常秩序、礼仪规范为行为的道德标准。杀人伤害,窃盗赌博,败坏家产,游荡非礼等行为均被视为不孝而成为不赦之大罪。


        《大埔黄氏族谱?江夏最要家训》[7 ] 有“明礼让”的条目:“礼让为待人处世之道,非徒拜跪坐揖之礼,必使设防戾不萌,骄态不作,养成谦让逊顺之风。”“端士品”条目:“士为四民之首,隆其名正以贵其实也。故宜居仁由义,以成明体达用之学。若使俞闲,不惟上达无由,且士类有玷。”


        《南阳邓氏族谱?家训》[6 ] 有“正心术”条目:“人之心术,赋性本善,我于积习日近,乃至道义耳。凡人幼之时,为父兄者,须教以礼貌,训以义方,勿至心术变坏,以贻终身,即父母之道毕矣。”“正品行”条目:“人生于世,品行为先,内则族戚,外则明朋,皆以品行定终身,所以人贵志主成,不可欺诈;贵信义,不可奸险; 贵不浇薄,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二念必诛。如此则品行端,德业进矣。”“谨言词”条目“书之惟出口,好兴古语云。躁人间词多,古人词少,盖言不可不谨也。嘲语伤人,痛如刀剑,以至口角成仇,官司结恨,大则倾家丧身,小则坏名节义,共系非轻,不可不慎。”


        《李氏族谱?修谱祖训》[4 ]有“毋作非为”的条目:“上申五条,再加叮咛。依此五者则为是,不依此五者则为非。不依此五者而行,是作恶小人。他们不愿放弃邪恶,不孝敬父母,不敬尊长,自私自利,不睦乡里,游手好闲,不安生理,侈奢极欲,饮酒宿娼,挥金如土,迎逢拍马,百般引诱,无所不为,他处于日暮途穷、倾家荡产、忍职蒙羞。凡是我族人要毋作非为。诗曰:人生第一孝为先,忠孝两门出对贤。奉劝族中众子弟,胡作非为莫沾边。”


        《大埔黄氏族谱?江夏最要家训》[7 ] 有“戒非为”条目:“非为乃非人生可作可为之事,凡所行者,必要光明正大,天地良心,切勿贪财设计,贪色行奸,宜见得必然思义。”“戒异端”条目:“异端乃非圣人之道,所作乃无父无君之事也,愿吾族宗盟,若闻邪术妖言,宜必远之,勿致其害累矣!”


  八、重视教育


        一般宗族谱牒均表现出强烈的崇儒文化心态,要求族人以儒家的处事原则为立身之道,强调宗族的教育要造就知书识礼、忠孝双全的后代子孙,并积极鼓励培养族中子弟参加科举考试,以求得功名宦绩,这在族谱的家规家训中亦有所体现。


        《大埔黄氏族谱?江夏最要家训》[7 ] 有“隆师道”条目:“师道为教化之本,隆师重道,正以崇其教也。若不尊崇,不惟教化不行,而且有亵渎之嫌,何得漫言传道?”张氏宗族的张化孙家规家训有“训教子女”条目:“生育子女,重在教养。启其愚顽,提高智商。德才体能,全面向上。立志成才,以仕栋梁。劝我族人,教子莫忘。从幼抓起,不可疏旷。打骂冻饮,断然不当。溺爱放任,非属良方。家教要严,更需师长。锻炼意志,教导思想。习礼知义,循规遵章。胆识才略,诗书文章。”


        旧时客家人以读书为出人头地之事,以读书为谋以职业的一种手段,以此光宗耀祖,而族人也以子弟的优异学业成绩为荣,因此,宗族组织总是采取各种手段支持和奖励后生向学。至于从事杂役性职业,则会受到辱没祖宗的指责。旧时客家各宗族大多设有族学。族内各家各户的幼童,到了一定的年龄,都进族学读书。各宗族设有专供办学“学田”、“儒赀田”,将其中一部分或全部收入,用于族中子弟学费、试费及登科弟的奖励费。如果子孙入仕做官,则在祠堂竖旗,炫耀于人。梁伯聪在《梅州风土二百咏》中写道“荣宗耀祖有孙枝,甲乙科民例竖旗。”意思是:梅州城内多祠宇,凡中甲乙科进士举人,祠门必立石夹竖桅,表示高贵。客家人所谓敬宗睦族,显亲扬名,光前裕后的思想极为普遍。这种家族思想浓烈的结果,做父母的,莫不希望自己的子弟能按部就班地读书应试。学子十年寒窗,一朝取得功名,则载入族谱,永世流芳。


        客家族谱基本内容与全国各地族谱差别不是很大,但也具有较强的族群特点与地方特色。如客家人特别重视爱国爱族、勤俭持家、读书入仕等。客家谱牒所载的家规家训,是祖先的处事原则和经验教训之总结,反映了客家人的价值观。这些观念对于客家民性的塑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在今天仍然深深影响着客家人。

参考文献:

[ 1 ]温氏族谱[ Z] 梅县温氏宗族理事会编委会. 1991
[ 2 ]张氏宗亲会编 张化孙裔遍天下[ Z] 内部资料.
[ 3 ]兴宁孙氏族谱. 孙氏族谱[ Z] 手抄本.
[ 4 ]李氏大宗祠管理委员会编辑组编. 李氏族谱[ Z] . 1998
[ 5 ]王氏管理会编. 梅县松源寺边王氏六世开基祖海滥公族谱[ Z] .2002
[ 6 ]邓氏宗族理事会. 南阳邓氏族谱[ Z] . 手抄本
[ 7 ]大埔县黄氏源流编委会. 大埔黄氏族谱[ Z]1 1996
[ 8 ]蕉岭林氏宗族理事会. 林氏族谱[ Z] 1993
[ 9 ]梅县张氏宗族理事会. 张氏族谱[ Z] . 1991 年,手抄本

原文出处:《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第28卷第3期

【订阅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