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研究成果

中国少数民族姓氏浅探

2010-11-15 14:18     来源:中国姓氏网     编辑:徐维彬

  我国是统一多民族的国家,伴随市场经济发展繁荣,各民族人民间商品交换和经济、文化的交流交往的频繁,复杂、多样的少数民族的姓氏问题,引起人们兴趣与关注。本文试就我国少数民族姓氏问题作一浅探。
   一
  我国汉族的姓氏源于母系氏族社会,约在旧石器时代中期,大概相当于伏羲时代出现。而我国少数民族姓氏出现则迟于汉族。其中出现最早的要算满族、白族和藏族。满族姓氏出现于满族先祖肃慎进入母系氏族社会,大概相当于中国历史上西周时期,距今约有3000年的历史。白族、藏族的姓氏出现于南北朝,至今有1000多年的历史。
 汉族姓氏源于上古伏羲时代,秦汉后普及,比较稳定。我国少数民族姓氏,由于历史上受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与干预,再加上他们被迫索居高山远海,深林漠野之地,受地理条件的限制,呈现既稳定又多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所以,我们不能以汉族姓氏的历史、渊源与特点来概括少数民族姓氏。我国少数民族姓氏情况大体可分二类:
  (一)有姓氏:
  我国少数民族一般与汉族一样,姓在前,名在后。属于这种情况的有回族、白族、裕固族、羌族、毛难族、京族、壮族、满族、朝鲜族、布依族、独龙族、瑶族、东乡族、仫佬族、仡佬族、赫哲族、黎族、达斡尔族、侗族、土家族、阿昌族、畲族、撒拉族、土族、水族、苗族、藏族、保安族、鄂伦春族、纳西族、锡伯族、崩龙族、鄂温克族、傈僳族、景颇族、哈尼族。还有名在前,姓在后的维吾尔族等38个民族。
  (一)无姓氏:
  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有的少数民族至今只有名而没有姓氏。如蒙古族、傣族、门巴族、布朗族、拉祜族、高山族、普米族等民族。他们外出工作或读书时可以借姓。
  二
  我国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分布范围广阔,呈现“大分散、小聚居”特点。加上受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与干预,发展极不平衡,特别那些政治性的超越社会发展阶段的少数民族,至今还有没有姓氏或借用汉族姓氏的。因此,我国少数民族姓氏命名方式别具一格,范围广泛而多样:天文地理、人神鬼怪、动植物、宗教信仰、联姻亲属、语言言节、地名、借用等等无所不包,粗约分类,大约有下列十种:
  (一)以地名取姓氏
  我国少数民族姓氏中,有不少是以他们长期聚居地为姓氏,即氏族产生地——氏族名称——地名,形成一体化。汉族先祖黄帝姬姓也是如此,是以其始祖母居住地——母系氏族社会产生地于姬水——其母系氏族社会就叫姬姓氏族——地名叫姬水——其女首领叫姬姓。此类情况,少数民族有满族、独龙族等8个民族。满族,据《满洲八旗氏族通谱》记载,原姓氏觉尔察氏、叶赫那拉氏、完颜氏、宁古塔氏、章佳氏等姓氏,均系母系氏族社会产生地——氏族名称——地名——姓氏。
  (二)以图腾为姓氏
  母系氏族社会是图腾社会。在少数民族中,以图腾名称命名姓氏的还不少。后因种种原因转为汉字,取第一个字或转音取汉字姓。如傈僳族的“瓦扎扒”(鱼图腾)转为汉字姓余;“尼切扒”(霜图腾)转化为汉字姓霜,哈尼族“楼牙”(图腾)转化汉字姓王,“楼比”(图腾)转化为汉字姓杨;“苟角”氏族图腾转为汉字姓张。
  (三)取氏族或家族名称为姓氏
  上述满族姓氏和苗族、崩龙族等10个民族姓氏,均取氏族或家族名称或聚居地名称为姓氏,后因种种原因,以其氏族或家族名称转为汉字,并取第一个字为姓氏。如裕固族“孛乌勒”家族成员姓“孛”、“杨拉哈”家族成员姓“杨”等;崩龙族“班”氏族成员姓“曹”、“办耐”氏族成员改为汉族姓“王”、“香木来”氏族成员改为汉族姓“刘”;达斡尔族“精克”民族成员姓“金”、“敖拉”氏族成员改为汉族姓“单”、“鄂尔特”氏族成员姓“鄂”或改为汉族姓“于”。贵州台江苗族“吴汉”家族成员姓“吴”、“郎尔”家族成员冠用汉姓“梁”;云南永宁加泽乡纳西族氏族“西”、“牙”、“峨”的“油岩”、“甲沙”、“拉本”的三个家族,改用汉族姓“石”、“杨”、“旺”。满族,肃慎时相当我国西周时期,进入母系氏族社会,形成以女子为中心的母系血缘组织,一个大的血缘集团是一个“哈拉”,“哈拉”是氏,是姓氏的意思,如觉新觉罗氏,“觉罗”是“哈拉”,即姓氏意思。满族均有“哈拉”,它是与母系氏族社会同时产生的,从产生至清朝灭亡前夕,几经历史的发展与演变,其姓氏照旧一脉相承,均以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的语言命名的,从满族祖先女真人的姓氏大量史册典籍记载中可佐证,只是译音所用的汉字不同而已,如《金史》“蒲察”、“纳剌”的译音用汉字与清代译音用汉字“富察”、“纳喇”等等不同,但皆为同一姓氏。满族每个哈拉又有自己的哈拉达(即姓氏之长),保留至1915年。
  (四)历代皇帝赐姓氏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上各少数民族国家与人民蛑醒胪醭蹦酥粮绞粲谥醒胪醭偶幌省4印坝砘嶂詈钣谕可剑从癫咄蚬?《左传》)开始,至清朝止,少数民族归附汉族建立的王朝,史不乏记。历代皇帝亦有赐姓给少数民族,特别常有对少数民族的功臣、将领和首领等赐姓之举。如唐朝李氏称帝,对功臣赐以李姓。如满族先祖鞨靺族爱新觉罗氏也曾在此例,吴拜本姓瓜尔佳、纳木泰本姓穆噜、扈尔汉本姓佟佳,皆得赐姓觉罗,又如满族“李”姓,本姓“阿哈为”,明朝为建州卫而赐姓“李”;又如畲族,根据《高皇歌》、《祖宗歌》和有关县志记载,其祖先被高辛帝招赘,分别赐长子、次子、三子和女赘姓盘、蓝、雷和钟;又如东乡族“何”姓,为明太祖所赐(《明太祖实录》);哈尼族李、赵、陈、钱等姓和傣族“刀”姓等,也均是朝皇帝所赐之姓。
  (五)取本民族语言音节为姓氏
  我国少数民族姓氏中有不少是取本民族氏族名称、家族名称、地名、宗教经典的民族语言音节声母或第一个字语音为姓氏。如达斡尔族“孛”、“杨”;鄂伦春族“莫”;满族“宁”等皆是。
  (六)取本民族个人名第一个字为姓氏
  我国少数民族中有取自己名字的第一个字为姓氏的。如傣族某人名玉×或玉××;哈尼族某人名为岩×或岩××,所以,傣族有“玉”姓氏,哈尼族有“岩”姓氏。

【订阅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