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研究成果

台湾基隆颜氏家族

2010-09-06 10:59     来源:台湾政商家族     编辑:徐维彬

  基隆颜家在台湾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以开采金矿、煤矿起家,被称为“炭王金霸”,更成为台湾的富商巨贾,是台湾早期五大家族之一。

  颜姓有着显赫的家世,在台湾被列为第四十五大姓。颜氏迁台,始于明天启年间,以颜思齐最为有名。颜思齐,字振泉,福建海澄人,因遭宦家之辱,愤杀其仆,逃亡日本。不料,在日逐渐发迹,仗义疏财。天启四年(1624年),与杨天生、陈衷纪、郑芝龙等密谋起事占领日本,消息走漏,航行8昼夜逃至台湾,在台开垦经营,成为台湾颜姓一大家。据传,在今台湾嘉义市水上区南乡里尖山尚存思齐墓。

  今日台湾颜姓,以台南县为最多,次为澎湖、台北与嘉义,基隆颜家可能是继颜思齐之后在台湾最具影响的颜氏家族。

  颜家在台的开祖是清乾隆四十年间从福建安溪县金田乡迁台的颜浩妥,在大肚溪从事石材开采,后因大饥荒又回福建。嘉庆年间,颜浩妥又带儿子玉兰、玉赐再度来台,在台中港以渔业为生。

  颜玉兰之子颜斗猛与父辈及兄弟辈从事开垦事业,积累了一定产业,便在八堵购地,于1847年开垦田园,成为颜家的发祥地。

  颜斗猛生有正选、寻芳、正春三子,尤其以寻芳发展最为突出,长大后率领族人开采四脚亭煤矿。1895年日本统治台湾,颜家煤矿被征收,台湾煤矿业被日本人藤田所掌握。

  藤田后来将煤田向台湾本地人出租,结果颜寻芳次子颜云年(1874年生)于1897年筹资向其承租采矿权,1899年设立“金裕丰号”承租瑞芳镇金矿,从此揭开了矿业世家的序幕。

  1904年,颜国年就筹划采煤,随后相继设立60多处煤矿。后来颜云年投入巨资,兴建了平溪铁路,全长约13公里,成为台湾矿业运输史上重要的一页,该铁路至今仍在运行(即平溪支线)。1918年,颜氏先后设立了“台北炭矿株式会社”与“基隆炭矿株式会社”(与日合资),成为颜家两大支柱产业。其中“基隆矿”(光复后成为公营工矿公司下的永基煤矿)占当时台湾产煤量的二分之一,加上台北煤矿产煤量,则占台湾全省产量的三分之二。

  1918年3月,颜云年将云泉商号改为株式会社云泉商号,次年与日人合资开办“台北炭矿株式会社”,1920年9月更名为“台阳矿业株式会社”,是当今颜家台阳公司的前身。

  不料,颜云年患上伤寒,医治无效,于1923年2月9日去世,享年49岁。弟弟颜国年继承事业,任台阳社长,继续开发矿产,先后新开多个现代化新矿区。可惜,他又步哥哥英年早逝的后尘,于1937年4月去世,享年52岁。颜家事业由颜云年长子颜钦贤继任。

  颜钦贤接管后,解散云泉商号,建立正式的总管理机构,设立总务部、调查部、商事部、金矿部及秘书室,同时成立瑞芳、石底、海山三个矿业所,颜家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台阳产煤量很快达到39万吨,占全省产煤量的17.7%。

  到40年代初,金矿开采达到高潮,最高年产量达1万7千两,到1943年底,总计生产黄金21万5千两。

  台湾光复后,颜钦贤于1947年7月将台阳会社改为台阳矿业公司,自任董事长。但由于当局对金矿与黄金交易采取限制政策,金矿开采开始萎缩,但煤矿仍在发展。1947年,台阳公司煤产量达130万吨,次年达160万吨,不仅供应岛内,还向上海、广州供应。1949年以后,台湾矿产不再供应大陆,而主要供应岛内,且私营矿的发展受到限制,不过颜家仍继续经营矿业。到1961年,台阳公司的煤产量仍有28万吨,高出第二位“瑞三煤矿公司”的一倍。

  由于颜家经营矿业而成为富甲一方的大户人家,也因此建立了广泛的政商关系。颜国年在日据时代就被日本人聘为台湾总督府评议员。颜钦贤在台湾光复初就加入国民党,1946年当选参议员(省议员前身),同年又当选为制宪“国民大会代表”,前往南京开会,受到蒋介石的接见。1949年,国民党退台后,颜家继续受到重用,颜钦贤与高雄陈家的陈启清等担任“省政府委员”,1969年,颜钦贤又当选“国大代表”。

【订阅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