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姓氏源流

巨姓望族颍川陈氏

2012-01-04 16:15     来源:义门陈文化研究会     编辑:徐维彬

  中华姓氏文化中,有“郡望”一词。郡望也称“地望”,一般是指一个姓氏起源发祥的地域。郡望提供了寻根问祖,追源溯流的基本线索和根本依据。据史志记载:陈氏为虞帝大舜之裔。周武王克商,大封帝王之后。舜帝三十四代孙妫满,因为他父亲为周文王烧制陶器讨伐商纣有功,他得以赐娶周武王长女太姬,受封“胡公”,封地宛丘(现在河南淮阳),正当颍水流域一带(古为陈地),为西周一诸侯国,国号“陈”,子孙遂以“陈”为姓。经过细考陈氏的来龙去脉及其迁徙分布状况,可以确认陈氏统源为舜裔,按血缘关系,陈氏称舜帝为太始祖或血缘始祖是合情合理的。而妫满受封于陈地、爵陈候,建陈国,以国为姓,死后谥胡公。从姓氏上来说,称妫满为陈氏始祖或得姓始祖,也是不可否认的史实。

  陈国到了文公时,内乱开始,兄弟为争夺王位,相互残杀。厉公为夺王位,乘长兄恒公病危之时,把桓公的长子杀了,自己登上宝座,而桓公的次子陈跃又杀了厉公,夺同了王位。引发厉公的长子陈完出奔齐国,改陈姓为田姓,其子孙在齐国历任权臣,后取而代之,自立为齐国君王。至齐王建时,于公元前221年被秦国所灭。齐王建的三子轸相于楚,封为颍川候。因迁入颍川,复姓陈。是为去田复陈之颍川始祖。陈轸的十一世孙陈实,为福建陈氏宗亲公认的先祖。在厉公陈跃执政的陈国,传至闵公时,于公元前479年为楚国所灭,闵公的长子陈衍,避居阳武县户牖乡,为户牖派始祖,其十世孙陈平为汉朝开国功臣。陈衍的第二十二世孙陈实为福建陈氏宗亲公认的先祖。可见,不管是陈国的户牖派的后裔陈姓,或是田齐派陈完的后裔复姓归宗,都是陈氏源流的两大衍脉而最终合二为一,千源万流归宗一脉。其纷繁的布迁,固然十分复杂,然而其主流的传衍,却是衍脉清晰,昭穆分明,一脉相承,绵延不绝,形成一部与时间并存的陈氏宗族的生命史。

  从搜集到的福建各地陈氏族谱来看,福建陈氏宗亲都归宗于颍川汉太丘长陈实世系,也就是说都承认其先祖为颍川汉太丘长陈实。陈实,东汉颍川许人。因为他一生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中庸为本,仁义为怀,为官清正,道德高尚,东汉灵帝中平五年(公元188年),被朝廷褒功,赐谥封号,建庙立碑,图像百城,树为朝野吏民学习典范,追封为颍川侯,钦赐龙牌。

  汉末魏晋颍川陈氏家族成员史实见载于《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及《世说新语》等书,其中陈寔、陈纪,陈群、陈泰并在《后汉书》、《三国志》中列有专传。颍川陈氏作为当时的一流高门,在谱学兴盛的时代背景下,也撰有《陈氏谱》一部,可说是陈氏最早的私家谱录了。可惜经历代丧乱,该谱已不复存,但南朝宋裴松之注《三国志》、梁刘孝标注《世说新语》时曾征引该谱,是以保存了一些有价值的世系资料。根据这些历史记录,我们可以据以勾勒出一幅冠冕相承、名士风流的颍川陈氏家族史卷。汉晋时期颍川大族陈氏的代表人物陈寔、陈纪、陈群、陈泰的政治活动以及陈氏的发展状况。文章指出,陈氏的兴起始于陈寔,陈寔仕汉太丘长,汉末名士,因经明行修成为后世士人的楷模,而且为陈氏家族成为东汉中后期天下名门打下了基础。陈纪位至鸿胪,保持了家族的声望、文化的传承和家族的持续,其法制思想对刘备和诸葛亮产生影响。陈群仕魏至司空,是陈氏发展成为高门大族的关键性人物,其后子孙历四世并处高位。陈泰位至仆射,多次打败蜀国大将姜维。陈泰以后家族逐渐衰微。东汉末年,陈氏参加了轰轰烈烈反对外戚宦官专权的斗争,与党人一起谱写了一曲时代悲歌。曹魏时期,陈群制定九品官人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汉晋时期的历史大舞台上,受汉晋社会变迁的影响,颍川陈氏形成了其独特的家风,东汉社会重儒学,陈氏以儒学兴家,以其德行影响社会风气。魏晋之际,受群雄割据战乱的影响,陈氏崇尚武力,军事才能比较突出,主要担任武职。西晋时期随着儒学的衰微和玄学的兴起,其家风具有由儒入玄的趋势,在政治上不再积极进取,人生的志趣转向了文学和书法。颍川陈氏家族的发展变化对当时社会也产生了影响。

  颍川陈氏世系如下:

  1世: 陈实(104-187)字仲弓,东汉许昌人,生于公元104年(汉和帝永元十六年农历二月初二),卒于公元187年(汉灵帝中平四年农历八月丙午),故里和墓园在今河南省长葛市古桥乡陈故村(汉属颍川郡许县,故称颍川许人)娶荀氏生六子:纪、夔、洽、谌、信(休)、光。【居住地:河南长葛陈故村】2世: 陈纪,字元芳(方),仕汉,官至太仆尚书,大鸿胪寺卿。与弟季方贤才齐名。父子共著高名,时号“三君”。生一子:群。      
      陈政(夔),字时芳。子祐,字景叔,魏司使。祐长子飞,迁广州高平;祐次子朔,朔子允,迁徐州广陵。      
     陈洽,字仲芳。子唐,唐长子相,仕吴;唐次子直,迁扬州; 相子升(声)字德冀,仕吴。      
      陈谌,字季芳,与长兄元方辩,有才谕德争功,与父实、兄纪,齐德同行,与纪齐德同行,实论纪、谌兄弟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为司空掾,并著高名,时号“三君”,图像百城。早殁,生一子:忠。      
     陈信(休),字大芳,生于汉顺帝永建六年。子谈迁闽中。      
     陈光,字实芳,生于汉顺帝阳嘉四年,子缔,缔子敏。
  3世:陈群(163—236 ),纪之子,原作羣,字长文,仕魏,任镇国大将军。司空尚书。立九品官人法,任魏文帝宰相,封颍阴侯。生二子:泰、漾。
陈忠,谌之子,字孝先,东汉青州刺史。娶葛氏。子四:闰(润)、佐、坦、和。
陈佑,政之子, 字景叔,仕拜司徒。子二:飞、朔。
陈唐,洽之子。子二:相、直。
陈谈,信之子,迁闽中。
陈缔,光之子。
  4世:陈泰,羣之长子,名俊,字玄伯。任魏征西大将军,都督,护凉将军,魏明帝宰相。谥穆侯,并赠司空。泰生二子:长子奕(恂),次子温,温生钦约,钦约生怀高、建丙、肃任。肃任生景文、本昭、时杰。景文以庆之为嗣子。庆之生霸汉。霸汉生忠肃。忠肃生克耕,克耕生敏、敷、政。政生子元光、元勋,元光为开漳圣王,政为开漳圣王派之祖……
   陈漾,羣之次子,字和伯,魏大司马,列侯。
   陈飞,祐之长子,迁筠州高平。
   陈朔,祐之次子,朔子允,迁徐州广陵。
   陈相,唐之长子,仕吴。子:升。
   陈直,唐之次子,迁扬州。
   陈润,忠之长子,字文清,魏高原太守;子四:谭、轸、雍、虎。
   陈佐,忠之次子,魏青州刺史。子三:凖、戴、徽。
   陈坦,忠之三子,廷尉。
   陈和,忠之四子。
  5世:陈凖,字道基,佐之长子。仕晋,官飞虎将军,,擢太尉中书郎(中书令)。妣龙氏继妣张氏生子三:眕、匡、规。
  6世:陈眕(伯眕),凖之长子,左卫将军,凉州参军。袭封广陵公。移居曲阿新丰湖。子:逵。

  陈匡:凖之次子,奕(恂)之嗣子,名巨,有显名。晋元康中东宫(太子)侍读。仕晋,官至龙图阁大学士、中书令。妣张氏生二子:世逵(赤松)、世达(达)。

     陈规:凖之三子。子:述。
  7世:陈逵,眕之子,字林道。少有才干,以清敏立名。袭封广陵公,淮南太守,西中郎将,追赠卫将军。
    陈赤松,匡之长子。
    陈达(世达、显达),字大义(廷忠),匡之次子。西晋颖(颍)川(今河南许昌)人,迁居吴兴长城下箬里(今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下箬寺)晋永嘉中为丞相掾,元帝南迁时以丞相掾任太子洗马,出任吴兴郡长城县令(今浙江省长兴县),妣江氏生二子:康、盱(雄)。【居住地:浙江长兴下箬寺】吴兴成为陈姓南迁的第一大聚居地。


  第一代:陈寔陈寔(104-187),字仲弓。颍川许(今河南许昌长葛市古桥乡陈故村)人。少时家境贫寒,曾在县里作小吏,做事任劳任怨,而又有志好学,受到县令的赏识,让他去太学读书。后来陈寔先后任郡督邮、功曹,深明大义,诎身伸道,“善则称君,过则称己”,其高迈的德行为远近所叹服。东汉桓帝元嘉元年(151)司空黄琼选任为闻喜长,后又改任太丘(在今河南永城)长。在地方任上,陈寔以德施治,关心、爱护百姓,邻县甚至有不少人因此要迁居到他属下的地方。后来沛国相违法赋敛,加重百姓负担,陈寔无法阻止,便辞官归里。
陈寔德冠当时,成为远近宗师的名士之首,荀爽、贾彪、李膺、韩融、王烈、管宁、华歆、邴原等都曾向他问学。陈寔作为名士领袖的活动为各方所关注,按照贤人上应星象的说法,陈寔出行,据说掌管天文历法的太史从观测德星(即木星,旧谓主祥瑞之星)出现上也看出来了。
东汉末年,宦官弄权,大兴“党锢之祸”,对士族名士进行迫害。延熹九年(166),李膺等二百余人受诬为党人,被捕下狱,陈寔也在其列。其他人大多逃避求免,但他却说:“吾不就狱,众无所恃。”大义凛然地自请入狱。第二年才遇赦得出。建宁元年(168)灵帝即位,大将军窦武谋除宦官,征辟陈寔为掾属,参与共定计策。但不久事败,窦武等被杀,宦官更大规模地缉捕党人,死徙废禁达六七百人。陈寔再受党锢,隐居在家乡的荆山。陈寔在乡里,注意以良好的风尚道德感化人们,威信很高,人们都很重视他的意见,认为“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一次,有个小偷躲到他家屋梁上,准备夜间行窃。陈寔发觉后,不动声色,把儿孙们叫到屋里,教育他们要努力上进,正正当当做人,不要象梁上君子那样养成了坏习惯。伏在梁上的小偷听了很受感动,跳下来向他请罪。这事传开后,其他人也都受到了教育,县里盗窃案也减少了。“梁上君子”的典故即就此而来。

【订阅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