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姓氏源流

具体以下面几个方面分析:

2011-12-27 15:28     来源:陈氏宗亲网     编辑:徐维彬

  一、我村老谱与光耀谱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探讨。

  二、七郎公出生时间的推算。

  三、我村七郎公世系每代相隔年数的推算。

  四、我村始祖七郎公与中兴公之子七郎公的区别。

  五、我村始祖七郎公系何朝代之人的探讨。

  六、关于七郎公墓碑上所刻“明始祖”的分析。

  为进一步澄清我村始祖七郎公系何公之子,今以我们已有的资料,再进一步进行探讨使之得出较为准确的结论。

  一、我村老谱与光耀谱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一)建谱时间:

  A、光耀谱的建谱时间:

  1、光耀谱由陈文凤首次主编于光绪20年(即1894年)

  2、后由陈绍宣手抄于1927年。

  3、现又由陈义源老先生整理于2010年。

  B、我村老谱

  1、据笔者于2011年12月1日(农历11月初8)前往福建图书馆查找族谱时,在该馆特藏部查到该谱复印件由迁至长汀的七郎公八世裔孙之后裔提供给该馆收藏,收藏号为φ999·1—448·23,封面注有“据清末上杭玉余堂打印、复印件。”

  2、由封面所注文字可知我村老谱应是清末年间所建。而按历史年份划分清末年间是由光绪1875至宣统1911年间,或还可前几年。由折中计算我村老谱所建时间应在1878年前后,至今已150年之久了。

  3、以上面时间分析,我村老谱与光耀谱首建时间相差无几,比第二次的手抄谱和义源老先生的整理的时间前得多了。

  (二)内容记载

  A、光耀谱的首建谱和陈绍宣的手抄谱的内容我们未曾见过,故不知是如何记载的。

  B、现在我们只能依据义源老先生所整理的新谱进行分析、探讨。但此新谱与手抄谱及首建谱的内容是否一致,有无偏差呢,这我们不得而知。当然我们但愿能一致,不然就无法探讨出真伪来。

  C、我村老谱的内容不但已经上网告示各地宗亲,而且还于2011年9月6日曾寄给义源老先生,树浪会长、雄耀宗亲,供您们以作探讨之用。我们想我村老谱的内容已达到极度的透明了。

  D、从以上分析,我村首建老谱从年代和地理位置(本村)上看,其准确性和可靠性不亚于,甚至有可能略胜于首建的光耀谱,至于手抄谱和整理谱那就更可想而知了。

  二、七郎公出生时间的推算

  (一)根据七郎公九世裔孙纲公(上下员埔开基始祖)房谱内容推算:

  1、谱中载:纲公於明成化二十一年(即公元1485年)在员埔买田定基。

  2、假设纲公是在40岁左右在员埔定基(因其先前曾移居过中都瓦子坪),那么纲公的出生时间就是1485-40=1445年。

  3、从七郎公至纲公已繁衍九代,这几代的总历时是25×9=225年。

  4、由此推算七郎公的出生时间应为1445年-九代总历时间225年=1220年即为七郎公生于约1220年。

  (二)以笔者代数和出生时间推算

  1、笔者系七郎公24代裔孙。

  2、从纲公的推算出生年1445年到笔者出生年1947年,历时1947-1445=502年,从纲公至笔者历经16代,平均每代生育期为31.3年,故从我至七郎公相距时间可为31.3年×24代=751年。

  3、从我出生1947年-距时间751年=1196年。这1196年也可视为七郎公的一个出生时间推断。

  (三)从七郎公第17代嗣裔廷槐公于明末约1640年,清初约1648年间迁至中都琳坊开基,现折中为1644年迁移。

  1、廷槐公17代总历时为25×17=425年。

  2、1644年-425年=1219年(此乃七郎公出生之年)

  分析:

  从上面三例的推算可知七郎公的出生时间在1227年至1196年之间,现按中间时间算则是在1213年前后。这与此次重修新谱中的“序”中和“传说中的种种”记载基本相符。

  三、我村七郎公世系每代相隔年数之推算:

  (一)据我房开房始祖纲公(即象村上、下员埔房)资料记载:

  1、纲公于明成化21年(即1485年)在员埔定居。假设他是在40岁时定居,那么他的出生时间就应为1485-40=1445年。(即纲公生于1445年。

  2、从七郎至今已繁衍了28代,而纲公是七郎公第九世嗣裔,这样算来纲公以下就繁衍28-9=19代,包括纲公20代。

  3、从纲公出生1445年至今2011年(2011-1445=566年)即已经历有566年之久。

  4、纲公至今(20代)每代相隔(566÷20=28年3个月)

  (二)从目前我处人口发展最快(即其辈份最低已是28代了,而且其28代之人已20多岁了)之例计算,每代最快的也要23.3年:

  1、曾祖父(如在世已90岁)即其出生时间是2011-90=1921年,即生子1921年。

  2、曾孙(第28代之人已20岁),出生时间为2011-20=1991年。

  3、曾祖父至曾孙相距时间(1991-1921=70年)。

  4、从曾祖父至曾孙应按繁衍3代计算。

  5、每代相隔年数是70÷3=23年3个月,即相隔23年3个月。

  注:为保护个人隐私,此例之人名在此不以明写,敬请读者谅解。

  其世系为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第四代

  曾祖父   子     孙    曾孙

  (三)为了增强此例说服力,再摘录其他资料。

  1、据广东省梅县西阳镇白宫上岗村、石坑镇(都)化龙村陈华昌宗亲主编的《陈氏族谱》P379中记载:

  自七十二世伯宣公率孙旺公于731年从庐山迁居江西德安至公元1062年义门分庄为止共历经331年,已达14代,平均每代23年8个月。

  2、在2004年12月出版的《重修颖川郡陈姓族谱》(板铺思盛公后裔支谱(即英德谱)中第86页第四节“思盛公是陈姓第几世祖?”一文中有三处提到“每代按25年计算”之言,由此可知一般情况下每代相隔25年左右才比较符合人类生育规律。

  3、据上杭《陈氏族谱》(总谱)1998年8月所编P110所载:

  淑兴公之子明祖公由象栏迁上杭湖洋通桥店前开基,尊淑兴公为世祖。生二男,长子子志,次子子忠。

  明祖公次子子忠公生于元惠宗至正七年(1347年),妣吴氏,生三男,长子谊,次子谦,三子祥。

  子忠公三子详公,生于洪武十七年(1384年)进士,生三男,长道镇,次道鉴,三道镐。

  上洋谱载:

  淑兴公于宋度宗(赵祺又称赵基)咸淳壬申年(1272年)生。

  从上面几人的出生时间可计算出每代相隔年数:

  ①子忠公与详公父子俩人(两代)相隔是37年。

  ②淑兴公与其第四代嗣孙详公相隔是1384-1272=112年。

  112÷4=28年,即相隔28年。

  4、以1062年义门分析至中兴公之孙淑兴公和孟二郎之孙淑兴公的相隔年数之对比。

  义门分析时是1062年,当时陈让公是第81世之公。据上洋谱载淑兴公生于1272年。

  A、按淑兴公系中兴公之孙计算如下(中兴——七郎——淑兴)

  ①分庄时让公系81世之公,淑兴公系98世之公两公相差(98—81)17代。

  ②分庄时至淑兴公出生时相距(1272-1062)是210年,假设分庄时让公是40岁,那么从让公出生至淑兴出生时间相距210+40=250年。

  ③中兴公之子七郎派系的每代相隔是250÷17=14年7个月(即相隔14年7个月)

  B、按淑兴公系孟二郎之孙计算:

  (孟二郎——七郎——淑兴)

  ①分庄时让公系81世之公,淑兴公系89世之公,两公相隔(89-81)是8代。

  ②分庄时至淑兴公出生时间相距(1272-1062)是210年,也假设分庄时让公是40岁,那么从让公出生至淑兴公出生相距(210+40)是250年。

  ③孟二郎之子七郎公派系的每代相隔是250÷8=31年7个月(即相隔31年7个月)。

  分析:

  此两例的计算方法①同是义门分庄时之公是让公;②同是1062年分庄;③同是淑兴公出生时间是1272年;④同是假设让公当为40岁。但是繁衍的代数不同而导致每代相隔年数不同,(即中兴公之子七郎公派系每代相隔14年7个月,而孟二郎之子七郎公派系每代相隔31年7个月)。至于哪种相隔年数较为符合人类生育规律,只能让众人评论而断之。

【订阅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