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姓氏源流

闽南宗族 洪 姓

2010-09-15 13:13     来源:闽台宗祠网     编辑:徐维彬

  四、迁移

  历史以来南安洪姓迁居外地极多,不及细载。摘其要者:

  古山洪氏有十三世洪源迁同安 岗头。华美洪氏有十二世洪日放迁福清县镜洋。码头洪山洪氏后裔,曾于明代分居仙游黄沙 、金田及浙江的平阳桥墩。英都洪氏东三房、东四房后裔在明万历间各有分支迁居浙江平阳 塘坡,还有一支分居福清县江口。丰州洪厝堀洪氏曾有分支福清龙田。至于历代以来各派系 均有外迁南洋诸国谋生而定居的,后裔遍及印尼、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缅甸、柬埔寨等国以及我国的台湾省,香港、澳门自治区。近年来又分衍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各国。改革开放以来,洪氏族人驰聘商海,遍居八闽各地,同时还分布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浙江、江苏、云南、江西、湖南、湖北、东北三省及西部地区。

  谱 牒

  各派系洪姓均有族谱,但历经各种动乱,散佚损毁严重,旧本族谱所剩无几,近年来普遍重修。择其要者略述如下:

  一、《武荣翁山洪氏族谱》(英都洪姓)

  翁山洪氏共4次修谱,其版本为:一、明弘治版(1488)。洪阳道首编,载1-7世世系。二 、明万历版(1595)。洪庭时、洪有相父子主持续修,历时二十年,载1-12世世系。三、清乾隆版。乾隆十七年(1752)年退休在家的老翰林洪科捷倡议续修洪氏族谱。该族谱收录 明弘治版首编族谱及明万历版续编的族谱全部内容,并续修第13至17世世系。东四房洪佑生 和西长房洪世谦分别撰写重修谱序。博学鸿词进士洪世泽撰写了部分行状录。该族谱工程浩繁,文风严谨,记载详实,公允直书,且极具文采,堪称谱牒中之精品。现存乾隆版手写本 一套5册(共6册,佚1册)。为海内外仅存孤本。藏西二房裔孙洪榕光处。又有民国年间手 抄本一套,藏东四房裔孙洪春忠处。四、民国版(1944)。泉州商会会长洪恭树主编。铅印本。泉州正平印刷所出版。主要收录翁山洪氏渊源历史文献,科第缙绅名录等。国民党福建省保安纵队兴泉指挥部指挥官陈重题写书名,县长李天赐题词。该书现在所剩无几。五、19 92版《翁山谱志》。翁山学校教育基金会1992年出版。分上下二册。上册分为洪氏宗谱志、 古今人物志、文化风土志、山川经济志四卷。下册为翁山洪氏自一世祖起至1992年已传至二 十五世"礼"字辈的宗支世系图。洪瑞生主编。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谷城题写 封面、题签,著名历史学家、党中央理论刊物《求是》杂志副总编苏双碧和泉州地方史专家 陈泗东分别写序。该谱志特点是"谱""志"兼容,体例创新,反映时代精神,备受称赞。 其中,上册又于2003年由翁山洪氏家庙管理委员会校正后再版重印。

  二、《南安蓬岛洪氏族谱》(华美洪氏)

  清光绪年版,现存台湾省华美洪姓宗亲。1997年台湾宗亲携谱回乡探 亲,存有复印件在洪迪辉家中。谱序为清光绪十六年(1890)华美裔孙洪浩然写的,记载了华美洪姓始祖天凤公及从兄洪天锡之子洪俊卿为避祸害分道扬镳,天凤公于咸淳四年(1268 )迁居蓬岛,洪俊卿埋名隐讳别号九使在咸淳三年(1267)由武荣石竹远避英山(英都)的史实。

  三、《岑兜洪氏族谱》(石井岑兜洪姓)

  民国年版。传有手抄本。该族谱记述了岑兜洪 姓始祖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因小嶝岛遭倭寇侵扰而迁居岑兜定居,以及清初辛丑年海禁 迁界族人搬迁流离失所,直到庚申年(1680)康熙帝撤消迁海令族人才回归故里等历史事件 。一部蕃衍史,多少血与泪。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订阅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