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旅游局、国家住房与建设部公布了首批“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仪陇马鞍镇榜上有名。5月28日,记者来到马鞍采访。
金字招牌 客家古镇
“马鞍曾被人称为中国西部第一客家古镇,如今被评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无疑有了加快发展的金字招牌。”首批国字号“旅游名镇”的公布,让马鞍镇的老百姓沉浸在喜悦之中。记者在马鞍了解到,朱德故里琳琅山风景区成为国家4A级风景区后,每到节假日、黄金周,成渝、云贵等地的游客蜂拥而至,但景区内接待能力有限,20多家农家乐,家家爆满,在景区内外吃方便面,啃馒头干粮的游客比比皆是。这种供需矛盾,无疑让马鞍的老百姓看到了极大的商机。
马鞍镇融客家文化、红军文化、三国文化、风水文化等多元文化为一体,目前,老街和客家民俗一条街正在加紧建设,年内将揭开其“神秘面纱”。记者看到,按照“修旧如旧”原则修缮的马鞍古镇已初具规模。古街区犹如一条巨蟒横卧马鞍山下,古城街道狭窄,蜿蜒曲折,古朴清雅。据说,过去古街的北端,有一座三层重檐式的张爷楼(已毁),此楼为纪念蜀汉刘、关、张桃园结义中的三弟张飞的功绩而建。
穿过张爷楼行约50米,则见四堵突兀壁立的封火墙,每墙只有三丈来高,两墙之间分别建有湖南会馆和广东会馆,湖南会馆建有“禹王宫”、广东会馆建有“龙母宫”。每堵风火墙下的中部,有一圆拱形石门,街道从石门中穿过。1933年红九军在这里建立了区苏维埃政权,当年红军留下的标语,而今历历在目。
马鞍场的南端是关帝庙,是后人为缅怀蜀汉昭烈皇帝刘备的二弟关羽而修建的。关帝庙左侧是一道栅栏形的木门,越过此门,步入场尾小巷,是通向骑龙场的路径。从关帝庙向左转走入另一条小巷,便到了江西会馆,又名“万寿宫”,这是一座晚清年代建造的会馆,属于庙堂合一的建筑。记者看到,这些建筑都是歇山式穿斗木结构,设计严谨,工艺精细。
古街区长约500余米,建筑岁月以清代为主,材质以木结构居多,兼有石材和土筑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