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文化保护单位——吴氏大宗座落在吴川市黄坡镇水潭村(李满青摄)
2月25日(农历大年十二),晴空万里,彩旗飘扬,龙狮欢腾,鼓乐喧天,贵宾云集。湛江市吴川黄坡镇水潭村——“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揭牌暨吴氏大宗重修落成庆典,办成了热闹非凡村文化节。
吴川市黄坡镇水潭村文化广场上竖起一支用花岗岩制作,长11米,重13吨的“巨大毛笔”模型(李满青 摄)
吴氏大宗外墙精雕细刻,古色古香(李满青 摄)
水潭吴氏大宗始建於明万历卅五年(公元1607年),是广东有名的古民居群,被广东省列为继陈家祠之后第二个以姓氏宗祠为对象的文物保护单位。大宗建筑群共3座,右为道南公祠,面积约800平方米;左为长房小宗祠,面积约600平方米;中为大宗,面积1400平方米,坐东向西(乙辛兼卯酉)。祠前良田万顷,阡陌纵横;平畴沃野,物产丰绕;面揖尖山,背倚修竹;门环绿水,榕树婆娑;衢宇整齐,祠庙辉煌。昔时高凉郡诸水经化州汇合,后达吴川之三江口,循西岸经山圩,至大宗前而瀦为巨潭,后再折而南,由那邓经黄坡而出海。其时潭广十里,深数丈,水潭因而得名。而潭江一体,形如罗带,绕村回环;江因潭而水聚,潭因江而流长。暮汐朝潮,气象万千。若夫日麓景明,波澜不兴;碧空万里,江天一色;千帆兢癸,万商云集;农桑畅茂,玉树青葱;鸥翔鱼跃,渔歌晚唱。至若夜幕降临,银河群星璨爛,渔舟灯火通明,上下交辉相映,流光溢彩。
村童们举着红灯笼在吴氏大宗 前欢迎宾客(李满青 摄)
红墙白瓦,雕塑精美,色彩斑斓(李满青 摄)
吴氏大宗,原为吴川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广东省文物保护专家组已评审通过,并已公示。据了解,在抗日与解放战争时期,大宗为御敌之指挥部,故本村曾涌现出无数英雄豪杰、革命先烈,水潭因而被市政府命名为革命老区并荣膺“抗日救国革命村庄”美誉。解放初期,乡人以大宗办学,卅载杏坛,桃李芬芳,至1980年始重村管理,恢复其宗祠之功能。然大宗因历400余年之沧桑,经已祠貌受损严重,光华不再。今逢盛世,政通人和;为慎终追远,保护历史文物,倡有志之士,慷慨捐资重修,尤其得到村里玉荣、玉泉、玉光、玉鑫、玉辉兄弟5人的大力支持,筹集巨资,苦心筹理,近十载不懈,终于重修落成,村民们拍手称快。
红墙白瓦,雕塑精美,色彩斑斓(李满青 摄)
红墙白瓦,雕塑精美,色彩斑斓(李满青 摄)
大宗今之修葺方案,是经省文物保护专家组论证而定。木雕为浙江东阳(陈应红工艺大师)主雕,灰塑及壁画由我国著名工艺美术大师邵成村主持。砖瓦、灰浆严格按古建筑材料工艺特制。木料以花梨、紫荆、铁棱为主。大宗共分四进,古建筑名“四马拖车”,属国内罕见。首进为门厅,二进名忠厚堂,三进名聚德堂,后进名忠孝堂。内置六厅十二房,大小九天井。首进祠脊,灰塑一封鳌鱼朝宝珠;其余三进祠脊,塑有山水人物、花草树木、飞禽走兽;造型生动,形态逼真。前墙角之上,左塑阳德为日神,右塑嫦娥为月神。内墙壁画,彩绘汉代名典、山水景物与草尾龙等精美图案;千姿百态,古朴大方,堪称国内壁画之精品。大门正上方金匾,“吴氏大宗”四字,乃清翰林、邑人陈兰彬公书赠。饰品陈列井井有条,各色灯光交辉璀璨。重修之大宗,技艺精湛,气势恢宏;飞檐翘角,斗拱交错;红墙白瓦,色彩斑斓;精雕细刻,古色古香;堪称粤西建筑艺术中的一颗耀眼的明珠。
飞檐翘角,斗拱交错(李满青 摄)
曾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表演的湛江文车醒狮应邀参加吴氏大宗庆典受到村民青睐(李满青 摄)
气势恢宏,飞檐翘角,斗拱交错;红墙白瓦,色彩斑斓,古色古香的吴氏大宗(李满青 摄)
粤西建筑奇观现吴川
飞檐翘角(张国安摄)
2月25日,正值农历大年十二,吴氏大宗获评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暨重修落成典礼在湛江市吴川市水潭村举行。吴氏子孙和省内外嘉宾欢聚一堂,一片和谐景象。
吴氏大宗祠(张国安摄)
舞龙欢庆(张国安摄)
位于吴川市水潭村西南的吴氏大宗,占地1200平方米,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大宗面江向西,对青峰,环绿水,四进布局,砖木抬梁结构,画栋雕梁,红墙彩脊,青砖白瓦。由纵轴线上排列的四大殿和三天井组成主体,穿插厢房廊庑,规模宏大,厅堂轩昂,殿顶均为人字形硬山顶,山墙脊黑底漆五色纹路,颇具清雅淡泊之气。整座建筑的门、窗、屏、墙、脊均配以精美的木雕、灰塑、陶塑和壁画,凡梁枋、斗拱、脊吻、驼峰、雀替等处均巧琢雕饰,有千姿百态、色彩斑斓的各式浮雕和彩绘,技艺精湛,雕刻精良。南北两侧附有厢房,廊道相连,首进与左右两祠巷联互通,三祠融为一体,四进布局和大小宗三祠相连实乃粤之宗祠所罕见,堪称粤西建筑艺术一大奇观。
舞狮(张国安摄)
挥毫贺庆(张国安摄)
吴氏大宗已被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修后,水潭村村民又多了一个开展健康有益农村文化艺术活动的新场所,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发挥应有的作用。
村童合照(张国安摄)
欢庆(张国安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