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有昆仑,水有星宿,人有祖宗,皆其源。其源既远,其流必长。人物虽殊,情理皆同。
家有谱,犹如国有史。国无史,莫法考察当时政治的兴废;家无谱,莫法记載血缘世系传承的源流。国史修,则政治于以著;家谱修,则世系于以明。
我陈氏一脉,自轩辕黄帝至虞舜到胡公妫滿,被周武王封于陈,后人以国为姓,自古及今,代有闻人,昌卜五世以前,螽斯蛰蛰,封崇三恪而后,瓜瓞绵绵。德诏胡公,时传令绪,功怀敬仲,世著芳徽。以及陈平有宰割天下之能,陈寿有编著三国之志,子昂有卓越海内之才,陈宠为牧伯,屡建鸿功,陈蕃封列侯,多树骏烈,以及陈实解党人之卮难,陈竞博义门之旌表,陈霸先也曾南面称帝,陈独秀有缔造中国共产党之伟绩,陈毅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帅之功勋,无数陈氏先贤彪炳青史。我等后人岂能忘乎!
水则有源,木则有本,而人之于祖也,亦然源远则流长,本大则枝繁。而祖之于人也亦然。溯我陈氏之初,由轩辕黄帝繁衍到舜,妫满胡公,封于宛邱。完奔齐,易妫为陈,以国为姓,而陈姓遂始于此。历秦、历汉、历东西晋、南北朝,下遞唐宋元明。我顺宾公居湖南祁阳,生德新、德兴、德通,为我分房祖。继继繩繩绵绵翼翼,未嘗不叹流之长也。由于源之远,枝之繁,本之大,溯本探源何易?明末时,蜀遭兵灾,地广人稀,清康熙年间,我祖分支入川,散处各方,不过数百人而已,今则成千上万。若水之流,愈流愈长,如木之枝,愈发愈繁。流长而不清其流,源之远也何以溯?枝繁而不理其繁,本之大也何以探?水与木且然,况于人乎!人以祖为源、为本;祖以人为流、为枝。尊祖必敬宗,敬宗必收族。有了族谱,宗谱,家谱存世,后人便能了解本族、本宗及本家的血缘世系、繁衍传承、迁徙生存、功过得失、道德文章和对社会贡献的历史。
由于时代久远,加之1966年至1976年那场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几乎摧毁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纂写族谱的传统民俗文化。今人多不知自己血缘世系源于何处,以及历代繁衍迁徙的史迹。目前,我陈氏的血缘世系推演也只能凭星散史料及仅存于世的几本老残谱书的记载,若我辈再不及时抢救整理,后辈也许真的会数典忘祖,那将是我炎黄子孙的耻辱,大汉民族的悲哀,陈氏子孙的不肖。
我根据司马迁的《史记.五帝本纪第一》记载,将黄帝到舜的世系名称及其世系代数推演为:
黄帝【山西永齐】(1)→昌意(2)→颛顼【少白皋裔.虞幕.居延庆沩水】(3)→穷蝉(4)→敬康(5)→句望【迁山东泰安】(6)→桥牛(7)→瞽叟(8)→帝舜【登帝位,都蒲板、山西永济虞乡】(9)。(括号中的阿拉伯数字表示该祖离黄帝多少代,下同。)
根据《四库全书精编》(青海人民岀版社1999年版)中《诗经.国风.陈风》、司马迁(公元前145--?)著《史记.汉丞相陈平公世家赞》(天津古籍岀版社1997年版)、班固(公元32--92)著《汉书.卷四十.张陈王周传第十》(江苏古籍岀版社2006年版)、范晔(398--445)著《后汉书.苟韩钟陈列传五十二》(岳麓书社1997年版)、司马光(1019--1086)著《资治通鉴.卷第三十七.汉纪二十九.王莽中》(岳麓书社1997年版)等史料的有关记载,也可推演舜到东汉陈实的世系名称及其世系代数为:
帝舜(9)→啇均(10)→箕伯(11)→强余(12)→虞颉【居北京燕山】(13)→虞思(14)→有龙【居延庆妫水】(15)→寿旰(16)→叔仪(17)→康仲(18)→祖妫(19)→发(20)→妫方(21)→振(22)→维(23)→寿固(24)→敖(25)→胜(26)→元捷(27)→偃(28)→姑猛(29)→公允(30)→蔺(31)→慎叔(32)→野(33)→无执(34)→菑(35)→叔正(36)→献子(37)→亚寿(38)→原寿(39)→梦延(40)→阏父(西周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周陶正官)(41)→胡公妫满【封陈侯,迁河南宛丘】(42)→申公犀(43)→孝公突(44)→慎公圉戎(45)→幽公宁(46)→僖公孝(47)→武公灵(48)→平公爕(49)→文公圉(50)→桓公鲍(51)→厉公耀【子完奔齐以陈为姓】(52)→宣公杵臼(53)→穆公款(54)→共公朔(55)→灵公平国(56)→成公午(57)→哀公弱(58)→悼太子偃师(59)→惠公吴(60)→怀公柳(61)→湣公越(62)→衍【国失易为陈氏.比完以陈为姓晚10代】(63)→琏(64)→履辉(65)→周昌(66)→裔(67)→仲丕(68)→从善(69)→德绍(70)→述(71)→平(72)→買(73)→子逸(74)→恢(75)→澄(76)→舆京(77)→考(78)→湯(79)→冯(80)→咸(81)→晟(82)→会可(83)→珍(84)→嗣(85)→翔(86)→实【迁颖川】(87)
再据大清道光十九年(1839)已亥续修塘房坝祠《陈氏族谱》,和中华民国六年(1917)丁巳孟冬月,顺宾公派下嗣孙同订的川东武胜县复兴乡永安桥塘房坝祠《陈氏宗谱》的记载,还可推演陈实至顺宾,顺宾至我孙辈的世系名称及其世系代数为:
实(公元25年-220年间)(87)→纪、湛(88)→群、彧(89)→泰、忠(90)→(温(91)→頵忠(92)→佐(93)→)準(94)有的资料表明有以上四代)→匡(95)→逵(96)→康(97)→英(98)→弼(99)→(大鑑。有的资料表明有大鑑)(100)→鼎(101)→高、谭先、霸始(102)→脉(103)→猛(104)→臣(105)→文瓒(106)→道谭(107)→莤、顼(108)→伯宗、叔达、美、坚、明、彪、大【迁陝西兰田】(109)→重德(110)→烈(111)→禄(112)→宝(113)→选(114)→元(115)→明(116)→公寿【迁湖南长沙】(117)→子珍(118)→汉昭(119)→大(120)→山洁(121)→彦文(122)→彝(123)→瓊(124)→日正(125)→思(126)→忠德(127)→汝能(128)→元禧(129)→宗文(130)→希善(131)→唐虞(132)→庭芝(133)→淑圣(134)→志泰(135)→顺宾(136)(顺宾公上世世系因资料各异而见智见仁)(加粗者为嫡传)(各种资料不同,实至叔达共二十二代存疑。黑体字者为老谱載明)
顺宾【迁湖南祁阳】(136)→德兴(137)→(五郎)福财(138)→(小陂桥房)必达(139)→思斌(140)→友忠(141)→海(142)→添珍(143)→万学(144)→登(145)→文职(146)→良待【1705年迁川东定远县八甲花屋基(现武胜县金牛镇青莲村)】(147)→魁光【1705年12岁随父迁川东定远县八甲花屋基】(148)→三武(149)→上田(150)→达仁(151)→高来(152)→贤大(153)→源盛(154)→逊时(155)→景文(156)→运仕(157)→鹏、程、万里(158)→思奇、思仁、姝妮(159)。
上述陈氏繁衍、迁徙,脉络清晰,所依据的史料详见本谱卷三、卷四、巻五。
顺宾公二十二世嗣孙 :运仕
2006年末记
顺宾公系下发通公志祺房21代嗣孙:陈石桥转发 2008.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