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名门望族

诗书传承的宫巷沈家

2008-07-22 10:15     来源:福州新闻网     编辑:贺晨曦

  宫巷26号沈氏在福州闻名遐迩,提到沈家,人们总要将他家与马尾船政联系在一起。因为沈葆桢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他曾担任过清政府船政大臣、两江总督等职。他的四子沈瑜庆曾在江南水师学堂供职,长孙沈翊清担任过船政大臣,他的另一些后裔也有多人均在马尾船政局供职过,有的还担任过马尾海军学校的校长。不过,我们还应该知道沈葆桢这位中国海军之父、马尾船政局的创始人,他家还是个重视读书求功名、书香延续的大家族。自沈葆桢的父亲起,直至沈葆桢子孙后代多为读书人。百余年来,宫巷沈家后代繁衍生息,人口众多,诗书传承,既有饱学中华文化之士,也有留学国外学贯中西的人才。他们家男孩、女孩都爱读书,许多人都是我国的精英人物,因篇幅有限,本文简单介绍沈葆桢及其长房后裔中嗜书好学的几位人物。

  沈葆桢是一位好学之士,出生于教师之家。其父亲名廷枫,字丹林,为清道光年间举人,曾上京赶考过但未高中,一直以教书为业,家中日子过得较为贫寒。沈廷枫娶林蕙芳为妻,她是林则徐的六妹。林蕙芳未出嫁时跟母亲做女工,每天晚上听父亲林宾日教兄弟读书吟诗作词,便默记心中,对照诗文,也略识文墨。为人妇后,生活虽然清贫,但她相夫教子,重视家庭教育,从不让孩子们废学过。在母亲的教导下,沈葆桢5岁开始读书,少时他还未掌握学习方法,母亲逐字讲解,有时还为他抄写书本,为其阅读古文提供方便。年纪稍长,他随父亲到任教的学馆读书、学习,回家后,母亲照样严格要求,还要检查他读过的书。在父母的培养下,沈葆桢自幼嗜书好学,读完家中书籍,舅舅林则徐家中“七十二峰楼”的藏书,又成为他的精神食粮。沈葆桢13岁那年,父亲带着他进京赶考,途经苏州时,便将他寄托在舅舅林则徐的衙署上。当时,林则徐正担任江苏巡抚,沈葆桢随舅舅一家人,在江南读书、生活了半年时间。林则徐好学、务实、勤政,言传身教,对他影响很大。

  从江南回闽后,沈葆桢勤奋苦读,后来终于得中进士,入选翰林院,当了三年庶吉士,散馆后又任三年编修。此后又历任江西九江知府、江西巡抚等职,后丁母忧归闽。沈葆桢为官后并不富裕,他在福州宫巷只能购置一座明代的旧宅,这座大宅院就是现在的宫巷26号。沈葆桢家的厅堂上曾高挂“诗礼传家,文章华国”的对联,就是希望子孙后代都能饱读诗文,知书达礼,华文耀天下。沈葆桢丁忧期间,开了一间字画裱褙店,为人写对联等,闲暇时常在书房里勤奋读书,此书房今尚存。后来闽浙总督左宗棠慧眼识珠,赏识沈葆桢的人品与才干,便三顾宫巷沈府请其出山,还上疏朝廷,力荐其创办福州马尾船政局。沈葆桢被清廷任命为船政大臣后,重视学习新技术,接受新事物。为了船政建设,他还开设学堂,聘请外国教师授课,培养既懂外语、又懂科学技术的学生。他不但要学生与工人们“师夷之长技”,自己也努力学习先进的西方科技知识,更好地管理船政。在总理船政事务的8年间,他纵横捭阖,不负众望,为近代中国培养了大批海军将才。在这些人才中,近代中国著名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严复就是其中之佼佼者。

  沈葆桢非常重视儿孙们的学习,常在家信中要求他们好好学习。沈翊清是沈葆桢的嫡长孙,大约两周岁开始认字,幼童时即聪慧过人,沈葆桢在撰述父亲丹林公行状中曰:“问(丹林公)诸小儿以唐人登高诗,惟翊清能历历举以对,读书有种矣。”沈葆桢对其格外疼爱。沈葆桢在同治三年(1864年)八月二十七日家书中曰:“托舜卿带《十三经集字》三部,以为入学认字之用,一与月亭之子,一与熙官之外孙,一与翊清。”说明他对子孙辈读书极为重视。沈葆桢丁忧期间,在家中常督导子孙们读书,并延聘多位名师到府上为子孙们授课。沈葆桢在“巡台”期间还要求翊清等人给他写信,他阅后再作评价后寄回,可见其对后代多么关爱。他在两江总督任上也常写信督促子孙们用功读书,体现了他对后代的殷切期望。书香之家的熏陶,名师的指教,庭训的期望,激励他走向求功名的路途。光绪五年(1879年),沈葆桢病逝于江宁任上。翌年,长子沈玮庆也病逝。身为长子长孙的沈翊清在痛失祖、父后,仍勤勉力学。他上事继母(为陈衍姐,故陈衍称翊清为外甥),下课诸弟,因家贫缘故,不得不挑起全家生活的重担,进入船政差遣,学习船政业务以续祖志。他边工作养家边抓紧时间学习,光绪九年(1883年),承袭一等轻车都尉世职,翌年,充船政总稽查,旋就职同知。光绪十五年(1889年),沈翊清中举,此后他历任多职,对船政功绩极大,后因积劳成疾,48岁就英年早逝,其生平事迹被清国史馆立传存档。沈翊清生前曾被派赴日本阅视新兵操法,著有《东游日记》。

  沈觐平是沈葆桢的嫡长曾孙,他出生时,沈葆桢为两江总督,正好北上京都述职,病中的他喜得家讯,故为长曾孙取名觐平,乃朝觐平安之意。沈觐平母亲林瑞云出生书香之家,颇通诗文,她注重诗书传家,曾课觐平兄弟读《毛诗》《尔雅》等书。当沈翊清入都应礼部试时,她就命觐平兄弟写送行诗,还要他们给在京城的父亲写信,见儿子下笔不成句,就以手点《曾文正公家书》授之,说:“读此可作书。”沈觐平少为经义治时词章之学,好作钟诗。他爱好读书、藏书,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家中在宫巷里第西筑室数楹,后楼即为藏书楼“饮翠楼”。觐平为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优贡生,但却不爱做官,常在藏书楼中以读书、研究目录学自娱。他勤于校勘,所读之书,丹铅之迹,斑驳行间。他曾作笔记十余卷,对清代朝政、时局、人物、掌故等多有记载。又辑刊沈葆桢古文辞一卷,还撰写沈葆桢年谱,取材宏富,惜未脱稿,年仅46岁即得病去世,后其撰著多散失。

  沈祖牟是沈葆桢的嫡玄孙,他在家庭影响下,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中,耳濡目染,亦嗜书好学。早年曾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及光华大学,是一位文学爱好者,在大学期间写了不少新诗,颇受徐志摩的赏识。他在厦门主编《南天诗行》的同时创作了大量的散文、随笔、诗歌等文学作品,发表在《真善美》《文学社》《国光日报》上。1936年2月当郁达夫到福州时,沈祖牟即与文化界人士举行欢迎会,热情款待郁达夫,邀请他观赏闽剧,并请他为《闽剧》杂志写文章。1936年3月29日,沈祖牟还邀郁达夫到宫巷住宅中做客。他酷嗜收藏图书,所藏古籍上万卷,均存于书房“耑斋”中。他还重视搜集、整理、研究历史资料与乡邦文献,著有《福建文献述概》《谢钞考》《李卓吾文考》等。沈祖牟38岁因病去世,1955年其夫人将其藏书全部捐献给福建省图书馆。

  沈葆桢的嫡来孙们也都接受过高等教育,现均已退休,他们中有教授、高级工程师,在各自岗位上作出贡献。如今,宫巷沈家的下一代们依然秉承祖训,努力学习,诗书传承,书香不断。

【订阅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