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家族故事

炉院街相传数百年 永靖县王氏铸造续写传奇

2008-11-10 09:22     来源:甘肃日报     编辑:贺晨曦

 

  新华网甘肃频道11月4日消息,在兰州中山铁桥南头,傲然屹立着一根铸造于六个世纪前的铁柱子,它就是赫赫有名的将军柱。

  将军柱的铸造者名叫王宣、王训。据永靖县古城王氏家谱记载,王宣、王训两兄弟,于洪武初由山西平阳府白土坡以征调行艺铸冶来到兰州,负责将军柱的铸造。洪武九年,将军柱铸造完工。因为铸造有功,王氏兄弟获得垄断甘肃境内铸造业务的政府奖励,但兄弟俩却没有在省城长住,而是双双迁居皋兰县西,即今永靖县太极镇古城村定居下来。

  在永靖,王氏兄弟过着“觞豆招邻里,桑麻课子孙”的农耕生活,闲来冶铸养富,尽天年而去。他们的后裔秉承祖训,一铸生产生活用具,二铸法器,在临夏、通渭、靖远、会宁、陇西、临洮以及青海多个地区开起了作坊。盛名所及,临夏等不少地方出现了以“炉院街”命名的地名,而且陇上名神金花菩萨“指定”用王氏法器,兰州建设辕门时,政府也来采购铸铁狮子。故老相传,王宣十三代孙王建耀,曾为甘肃拉不楞寺铸造大铜锅一口,能同时招待上千僧众饮茶,舀水的人必须缘梯而上才能够到偌大的锅沿。大锅铸成时,活佛特准王建耀与其共坐,信徒们供献的银元装了半锅。

  原以为,岁月就可以这样不绝如缕地过下去,炉院王家会一直是永靖古城的大家,谁曾想到了一大二公时代,破四旧、大炼钢铁,王氏祖祖辈辈铸造的千千万万件铸器损毁殆尽,王氏铸造也被当作封建残余勒令停止,王氏子弟从此元气大伤。好在陇西、临洮、兰州等地以王氏铸造为基础建立起了农机厂、机械厂,部分王氏子弟或藏身工厂,或躬耕田野,怀揣先人梦想,默默等待春风回暖的日子。如王正杰者,先在兰州“全盛农机厂”当学徒,后在“河北翻沙厂”当技师;如王业信者,一边务农,一边偷偷钻研铸造工艺。为代代相传的王氏铸造技艺保留了一脉薪火。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中国农村改革,永靖古城重获希望。正当王正杰、王业信们急于重燃炉火、而又力不从心的时候,政府伸出了援助之手。一家家铸造工厂办起来了,一时间“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小小的古城巷道,俨然又是一条炉院街。30年过去,如今古城村铸造企业达11家,年总产值1200万元,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我想:王氏铸器,精于造型,为了表现牛的力量之美,现场描绘饥渴的耕牛为喝不到水而发怒挣扎的样子,他们是敬业的;王氏铸造法器,完全采用传统翻砂工艺流程,绝少使用现代的仪器和工具,他们铸造的大钟,每个钟耳敲击时发出的音质音高不同,是外地人做不出的八音钟,他们是智慧的;王氏铸造法器,能够行销陕西、青海、宁夏、云南,行销中国台湾和新加坡、美国,他们是勤劳的;王氏铸造法器,有自己的传统铸造专业协会,也参加了民营商会,他们是与时俱进的……

  可是,600年以来,王氏的事业由盛而衰,再由衰而盛,进而大盛,难道仅仅是运数吗?

  2007年,永靖古城传统铸造技艺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王国虎 何其刚)

【订阅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