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独有偶,在祖祖辈辈流传至今、记载了三百年家族变迁的、那本发黄的泰亚族谢氏族谱里,竟然也发现了一则和吴天玺会长帮助邓州台湾村人寻亲一样动人的寻亲故事,有趣的是这段寻亲传奇还讲述了佛手瓜的渊源,仿佛一个美丽的传说,那么深深打动人心的到底是美丽的传奇故事呢还是血浓于水的殷殷亲情呢?
据台湾泰麽族邓州墾兵籍曲河官兵里谢氏族谱(现据音译为泰亚族麽那瓦旦)宗族轶事之台湾佛手瓜播种邓州中记载:康熙七年,黄廷元帅奉旨率领五营亲兵南行,抵达邓州定居,分成五个行政区,一共十八个村,筹划从冠军故城遗址向南黄龙镇一直到曲河官兵里开辟台湾一条街,供所带的番族将士聚居生活。当时布农族迪摩达奥将军携带七个姓氏的番族分驻在上营、下营、尖兵营,后来就被称为台湾村了。
而谢氏泰亚族则在台湾街的南端殷漥安营扎寨。因为谢氏始祖公随黄廷在铜山岛投诚的时候为了保全更的多人,做了两手准备,分了两路来投诚,始祖公长子谢宗忠带着十三口家眷和一千二百多兵士及他们的亲眷由水路驾船追随郑经返回了台湾定居,而其他人携带亲眷跟从黄廷元帅一起到邓州定居,从此天各一方,骨肉手足悬系海峡两端,魂牵梦萦……
然而殷殷思亲之情怎能就这样被隔断呢?就在嘉庆丁卯年,一段感人的寻亲传奇故事发生了……
正是初冬时节,定居台湾的第五世谢思,族名——久亨鲁奇拉,六世谢应东,族名——巴毛笃海,叔侄两人藉由送台湾知府灵柩归葬的机会到邓州台湾村寻亲祭祖。来到邓州台湾村后,他们和族人一起修了太祖公冠墓(只有冠、服等的空墓),编撰了伯叔二祖公传记(即当时到台湾定居的始祖公长子),续写了邓州和台湾两地二十一代的家谱……叔侄两人还拿出了很多从台湾带来的佛手瓜的种子和族人一起播种在邓州的土地上,而在他们要返回台湾依依惜别之时邓州台湾村的族人也馈赠他们烟草、芝麻、绿豆的种子,让他们带回台湾播种,这样来做,也是为了让两地的亲人见物如见人,以解思念之情,抚慰亲人不能相见的切肤之痛,此情此景怎能不叫人为之情感神伤啊!
殷殷思乡情,血浓于水,寻亲的感人传奇会在几百年后的今天由吴会长重演,只要我们还是一条血脉的延续,还是同一个祖先,这样的传奇还会一直上演……
(来源:河南报业网)
编辑: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