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台湾

台湾“开山王庙”与“延平郡王祠”

2010-08-30 13:35     来源:厦门商报     编辑:徐维彬

  台湾“延平郡王祠”俗称郑成功庙,始建于清朝初年,位于台南市南边开山路,庙中奉祀台湾民间称为“开山始祖”的郑成功。这是台湾纪念郑成功祠庙中历史最久、祭礼郑成功最隆重之地。

  郑成功祖籍福建南安,受南明皇帝赐“朱”姓,人称“国姓爷”;清军入关,明朝覆亡,郑氏投入反清复明大业。永历十五年(1661年),郑成功率军东渡,驱逐荷夷,收复台湾,奠立了台湾开拓之基础。不幸的是,他英年早逝(年仅39岁),壮志未酬。

  郑成功逝世后,民众追念他开台功绩,在开山路立庙暗中私祀,称为“开山王庙”。光绪元年(1875年),清廷在开山王庙原址予以重建,遂改称“延平郡王祠”。

  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清帝下诏:“朱成功系明室遗臣,非朕之乱臣贼子,特敕遗官,往送成功及子经两柩归葬南安,署守塚,建祠祀之。”墓葬位于南安县水头镇康店村覆船山,1982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治十三年(1874年),清福建将军文煜、总督李鹤年、巡抚王凯泰、船政大臣沈葆祯等合疏题奏,请准在台湾建郑成功祠,供万民膜拜,藉扬忠烈。光绪元年(1875年)追谥郑成功“忠节”,建祠台郡,于是台湾始有延平郡王祠,至今祭祀不绝。

  日本侵台时,台南“延平郡王祠”易名为“开山神社”,直到1945年,祠庙才恢复原名。

  现在,该庙占地3万余平方米,祠内古榕高耸,分为正殿、配殿和后殿,高峻的照壁为燕尾重檐式屋脊,与外墙合二为一,中门辟为月门,以供出入。正殿奉祀郑成功塑像,左右配祀甘辉、张万礼两将军。殿后正中为太妃庙,祀郑成功生母田川氏。左为宁靖王祠,右为郑克爽祠。东西两殿则分别祭祀明朝末年海疆诸臣及殉难诸将。庙内左配殿为民俗文物馆,陈列郑氏遗物等古迹文物。

  每逢农历正月十六,祠庙都要举行隆重的祭典。台湾每年一度的运动大会,火种就是取自延平郡王郑成功塑像前的香火。

  目前,全台各地共有祭祀郑成功的庙宇约170多座。

【订阅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