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任公先生赴台访游居于莱园五日,对于莱园的美景赞赏不已,也对当时莱园主人的志节充满钦佩之情,因此共留下诗句十二首,后人称为“莱园名胜十二绝句”。
人物自是徐孺子,
山林不数何将军;
稍喜兹游得奇绝,
莱园占尽月三兮。
梁启超先生于公元1907年在日本奈良与林献堂先生晤面深谈后,内心了解献堂先生不慕荣利的高绝人格,当梁启超先生游历莱园提十二首绝句时,首绝第一句乃以东汉“徐犀下陈蕃之榻”,宾主尽欢的美事;二句以东汉何休受陈蕃党锢之累而后归隐山林,从事文化事业的故事为喻来评论献堂先生澹泊名利的高绝人格,并致力于文化事业的牺牲奉献精神;最后再以莱园的美景作结。
莱园十景为:
木棉桥、捣衣涧、五桂楼、小习池、荔枝岛、万梅崦、望月峰、千步磴、夕佳亭、考盘轩。
木棉桥
春烟漠漠雨萧萧,
劫后逢春爱寂寥,
谁遗蜀魂啼不了,
泪痕江上木棉桥。
横跨在捣衣涧之上的桥梁,通往莱园入口,原为进出莱园必经之路,而“木棉桥”一名来自于原本四周种满的木棉树,故称之,而原本木棉桥为木造,于昭和五年,公元一九三O年才改建为水泥桥。
捣衣涧
溪纱浣罢月华明,
荇带蒲衣各有情,
我识蓬莱清浅水,
出山原似在山清。
源自于九九峰之山涧,蜿蜒而下─力由外向内环抱住莱园,古时妇女常在此洗衣,而又因从前洗衣方式并非使用肥皂,一说是利用河泥或茶渣当清洁剂,然后以木棒捣衣的方式,故得此名。
由于现代科技发达,已不再使用捣衣方式洗衣,故盛况不再。
五桂楼
娟娟华月雾峰头,
泛泛光风五桂楼,
传语王孙应好住,
海隅景物胜中州。
根据文物考据,于公元一八八七年建的“步蟾阁”,而在公元一八九三年林文钦中举后,再扩建成莱园,直至公元一九O六年,再改建并更为五桂楼,建楼之初,为罗太夫人(林奠国夫人,林文钦之母)起居之用,一楼为起居室,二楼则是罗夫人看戏的位置(旧时于飞觞醉月亭中演戏)。 而“五桂楼”一名,得自楼前种植的五棵桂树,代表着对于顶厝五位堂兄弟(纪堂、烈堂、献堂、澄堂、阶堂)富贵腾达的期望(“桂”音同“贵”),另有取自三字经中之“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之意的说法。
五桂楼以梁启超曾在此地下榻五日而声名大噪,亦被列为台湾二级古迹。
小习池
一池春水干谁事,
丈人对此能息机,
高柳吹绵鸭稳睡,
荔枝作花鱼正肥。
莱园小习池是莱园建园时一同挖掘之水池,其功能有两种说法,一为风水池,另一说法是当初挖掘建材建成;两种说法均有其理。而池水是来自池畔之泉眼涌泉,以及捣衣涧之山泉水,自是清澈碧绿,使水色映山光,美不胜收。
每到春雨时节,纷纷细雨从天降,摇曳树枝展新芽,映着山色的绿水被春雨撩起无限涟漪,更是别有一番风味,因此,“莱园雨霁”亦成为台中十二景之一。
题荔枝岛
一湾流水接红墙,
自憩圆阴纳午凉,
遗老若知天宝恨,
新词休唱荔枝香。
荔枝岛是小习池中的一个土台,宛如小岛,其上原种有数棵丹红荔枝,故得名。梁任公在诗中以唐玄宗宠爱杨贵妃,引致天宝乱事,故以荔枝隐喻国仇恨事。
岛上另建有歌台,原本是供罗太夫人用以欣赏戏曲的歌台,因此,名虽为亭,但造型却是有别于一般的凉亭,独树一格,是雾峰地区相当有特色且值得研究的古迹。
在罗太夫人逝世后,由林献堂先生加以修建成供文人雅士聚会、把酒论诗词之处,相传当时的文人常醉饮望月,乐而掷觞,并引诗仙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之“飞觞而醉月”一词,得名“飞觞醉月亭”。
而多少美丽动人的本土诗词,就在这亭下,由文人口中吟出,亭中四柱亦留有林阶堂先生亲题之诗句,“月明池影一楼静,风动梅花隔崦香,香飘丹荔风三面,绿蘸清池水一奁。”将飞觞醉月亭四周景色之美,描写得淋漓尽至。
依山傍水的飞觞醉月亭,日暮时分,亦是格外有几分特殊风味,漫步亭上,享受四周山光水色映黄昏,叫人常留连忘返,虽不为诗作赋,亦无酒尽掷觞,但仍是可以感受一下当年文人雅士之风范,抒发思古之情怀。
题万梅崦
澹雾笼溪月上陂,
晓来春己满南枝,
君家故事吾能记,
可似孤山鹤返时。
相传自小习池沿山坡而上,一眼望去,穷目之视尽是默林,梅花开时,白花有如排山倒海之白浪,自山上倾泄而下,注入小习池中,偶有春风拂来,眼见枝头梅花摇曳,有如万马奔腾之势,但袭来者却是一阵阵的清香。
望月峰
望月峰头白雾滋,
南飞乌鹊怨无枝,
不知消瘦姮娥影,
还得娟娟似旧时。
沿着千步蹬往上走,穿过万梅崦,即可登上望月峰,望月峰是九九峰山脉之一峰,为莱园之最高点,是中秋赏月之好地点,旧时在其上亦可将台中盆地尽收眼底,一览无疑,因此,除了夜空明月繁星之外,台中盆地之万家灯火,犹如撒落在地表上的夜明珠,与星斗争辉。
千步磴
绵绵列岫烟如织,
暧暧平畴翠欲流,
好是扶笻千步蹬,
依稀风景似扬州。
千步蹬为通往望月峰之山林小径,沿途绿荫夹道,雾气袅袅,石阶弯蜒向上穿越万梅崦后即到达望月峰,在登石蹬路程中,就宛如置身云端,故又称为“凌云蹬”。
夕佳亭
小亭隐几到黄昏,
瘦竹高花净不喧,
最是夕阳无限好,
残红苍莽接中原。
原座落于莱园中央位置,也就目前明台高中之操场中央处的夕佳亭,在没有现代建筑之遮蔽之下,是莱园之中,黄昏时分,欣赏夕阳美景及饱览莱园及雾峰景致的好地方,亦取“夕阳无限好”之意而命名为夕佳亭。
有一说认为,夕佳亭为一九三五年为建林允卿铜像而迁到目前位于三十六台阶后的小丘上。
考盘轩
久兮生涯托涧迈,
虀盐送老意如何,
奇情未合销磨尽,
风雨中宵一啸歌。
位于柳桥至木棉桥之河道中段,顺捣衣涧流水而下的左侧,即目前明台高中司令台前方处,原为林献堂加入栎社后,更成为抗日人士共同讨论对策及意见交流的地方,其名取自于诗经,“考盘”指的是有德行者为其志而隐居避世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