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年代: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
宗祠地址:桃园县大溪镇福仁里普济路一一八号
在大溪中正公园邻边,普济路与和平路交叉口,也就在普济寺斜对面,有一座黄氏家庙,又称江夏堂,或江夏黄大宗祠。这座黄家祠堂 ,面临大汉溪武岭桥,遥向员树林台地,仰望蒋公纪念堂,大溪江夏黄姓后裔,也出过不少俊彦,真是人杰地灵、山明水秀的好地方。
大溪黄氏家庙,江夏开基堂上历代始祖,安福殿言政事官拜尚书令束观考试官谥文强黄香公,紫云始祖考温陵名宦黄守恭公,南靖开基一世祖谥鸿基黄寿夫公,铜山太祖翰林院编修兼吏部尚书丞相赠伯爵忠烈黄道周公,金埔开基一世祖谥鸿熙黄仁夫公,暨镇平开基一世祖黄廷政公与创建宗祠总经理金浦十八世黄石添公、十八世祖由武生特授武信郎赏戴蓝翊黄希隆公、南靖十八世祖赐授绅章黄玉麟公之神位。黄氏姓源,出自姬姓。黄姓始祖,有谓伯益,有谓陆终,但皆为黄帝姬轩辕之后。而黄姓族人绝大多数以江夏为郡望,各派又一致奉汉朝名列二十四孝的黄香为共祖。“江夏黄氏大成宗谱”的紫云始祖守恭公世系分谱中称,“元方公为香公第十世孙,为我氏入闽始祖。传至岸公、崖公,分派为二:崖公迁居泉州,传下有守恭公,为紫云开宗始祖。岸公迁居莆田,其后复支分三派,即莆田派、檗谷派、(广东)南雄珠玑派等是也。”江夏是汉朝在武昌一带所设的郡名,当年黄香学识之博,时人称“天下无双 ,江夏黄香”。江夏声名之旺,无出其右者,历来各地黄姓,均以郡望江夏为荣,相传至今。
黄姓也是最早入闽八姓之一,“铺锦黄氏家谱”有谓,“相传闽王王审知自河南光州固始,带有八姓入闽,吾家其一也。”引证紫云黄氏各派族谱考据,可知元方公为黄氏入闽始祖,时在晋永嘉末年(312年),晋室南渡,中原衣冠族随之南迁入闽者,凡有八姓:黄、林、陈、郑、丘、詹、何、胡等是也。明清两代,黄氏族人渡海来台者,多属黄守恭派下。清乾隆中叶(1756——1775年),黄昌仓、昌积、昌贤三兄弟,由福建漳州府诏安县人垦今天桃园大溪一带,黄姓子孙繁衍成了大溪第一大姓。
一百二十多年前,黄姓宗人黄石添、希隆、玉麟发起创建黄氏家庙,并总理建祠全般事宜,终于在岁次庚申年(1860年)落成启用,现在大宗祠神龛上高挂“江夏堂”横匾,上款“岁在庚申仲冬吉旦”,下款“派下裔孙同敬立”,就是家庙年代久远的一项明证。后来,大溪江夏黄大宗祠又经过几次整修,才有今天的摸样,成为典型的南方祠堂。
江夏堂为一四合院建筑,由门厅、正厅、外加双护龙所组成。整座祠堂除了少数木质梁柱为旧物外,几乎已经看不到百年古厝的风貌。倒是斜倚在墙角的木造秋千与滑梯,以及厢房内的燕窝与穿堂而出的飞燕,还能让人勾起些许古老的回忆。
黄氏家庙建构十分现代化,琉璃瓦、水泥柱、贴瓷墙、磨石地板,无一不是进步的建材,其间却分布着若干传统的点缀,例如彩灯、供桌、匾额、对联等,益发显得是一种中西合璧的杰作。在这些成对的联语中,不乏对仗工整、内涵丰富的佳句:
万流汇瀛海,臣忠子孝笃伦常。
大溪黄家庙派下宗亲,每年要在家庙举行两次谒祖大典,原先春祭祀在农历二月二十日,秋祭在农历十一月十六日,但为便于牢记祭典日期,与外地宗亲参与,自七十七年起,春祭改于三月份之第四礼拜天定期举行,并同时召开宗亲会会员大会。
目前桃园县黄姓宗亲会大溪区分会,就设在普济路黄氏家庙内。当会员大会召开时,先要恭行春祭仪式,然后才进行大会程序,行礼如仪必定也会有恭读祖训节目,他们的祖训“外八句诗”和“内八句诗”,与嘉义县朴子镇“黄姓宗祠”所陈列的,文句有一些出入,但其含义大致相同。
外八句诗一首:
骏马匆匆出异方,任从胜地立纲常;
年深外境犹吾镜,日久他乡即故乡。
朝夕莫忘亲命语,晨昏须庆祖宗香;
祈愿苍天垂庇佑,三七男儿总炽昌。
内八句诗一首:
才郎峭老有三妻,官吴郑氏七子齐;
创业兴家朝祖德,归来报命省亲为。
吾年九八难相会,奕叶分枝为汝题;
倘有富贵与贫贱,相逢须念同根蒂。
黄氏宗长前辈,一直是这样告诫黄氏子孙,均须谨记此内外八句诗,时常朗诵,体会先祖之教训,发扬祖德,以继起世世代代,连锦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