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年代:1961年
祠堂地址:基隆市七堵区堵南里大德路42号
基隆往台北的方向,走一号省道,距离基隆市区八公里处,左边有一大型圆拱门,是北五堵百福土地重划区的标志,进门之后随即左转下坡道,几个转折到了大德路,在堵南社区活动中心前,就会发现余姓大德庙,处于七堵区内,地名却称为五堵,实因七堵区辖有五堵、六堵和七堵等聚落之故。
基隆余姓宗祠大德庙,主祀大德仙师神像,并祀云山堂上余姓历代高曾祖显考公妣妈之神位,陪祀颂德牌义辅汤家、宜家、巫家长生禄位。余氏姓源,出自姒姓。《基隆市余徐涂佘俞宗亲会刊》指出,系出大禹姒文命第三子空(又名罕),被封为余度王,其后裔遂以余为氏。
大德庙供奉主神大德仙师,本名杨五使公。余姓宗祠主祀的神位姓杨,而姓余的先祖反倒列于并祀地位,这种情形在各姓祠堂中少之又少,个中原因耐人寻味,“大德庙志”叙述甚祥:古称木有本,水有源,兴祠建庙,不忘先哲先祖之遗德,乃我 民族万古之忠心不泯。而我余姓供奉之五使公,名延德,系宋朝卫国定邦山后——山陵公(杨妈余氏)之第五子。因为杨家祖祠与我余家祖祠,同在福建泉州府安溪县河图坊。我余家祖祠所居住之住民,时受行运不顺,辄生疑心。仰闻五使公灵显,恭迓莅临镇宅,后人心顿静。及闻郑成功开辟台疆将近一世纪,众议欲来台开辟,或云关山越岭,远隔重洋,非有灵显神祗保佑随身,甚感不妥。众议一致云,此五使公虽是佛像,不胫能走,奉此神像,随身保护,可以确策安全。众议始决,然杨家之人聆悉我余家之人欲抱彼之佛像远离大陆往台湾开新天地,于各关隘派人据守,意欲夺回此佛像,对我余家之人群、行李、背囊,逐一受其搜查始许通行。幸同行中有汤家、宜家、巫家三人,见杨家之人搜查甚严,此佛像确难过关隘,顿起意气,以茶袋包藏,代为背负,始得过关,踏上新生之台湾开辟土地,奠定基业于本省北部现汐止,古称峰峙社,时乾隆一十五年(1750年)。至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始创建祀田两所,一在板桥大井头,一在中和南式角,经日政府测查时,误填为余澄清兄弟等先父成家之名义。然余澄清等常感叹祀田变为私人名义,于心常感戚戚,日后若有机会,必要将此私人名义祀田约三甲,出售兴建祖祠,奉祀五使公,以答大德神恩之浩荡。事隔几百春秋,至今使得履行诺言,际此不惜重资,择此灵峰胜地,后峰拱照,苍翠接天,后拥基北公路,河流(基隆河)潺吟其间,四周以异花奇木,筑亭台眺望无际,有四季不谢之花,长生不老之草,而兴建此堂皇辉碧之大德庙,永垂千古,尤显耀余云山之祖德流芳万载,茲值庙貌完成,略述其由来之始末以志纪念。1961年岁次辛丑冬月立,渡台始祖余子南后裔敬撰。
坐落在七堵大德路上的大德庙,既是余姓宗祠,也是宗族寺庙,已在中华民国道教会登记有案,信徒众多,香多鼎盛。1961年变卖祖产祀田,起造祖庙祠堂的是四十九公派下裔孙。所谓四十九公,就是宋朝末年曾任云南都督的余昉,最初来台开基于基隆七堵者,即其第十八世裔孙余富(字子南),余富的后裔,目前也已经衍传了八、九代。他们的老家在福建泉州府安溪县青阳乡龙兴里河图坊,渡台至今将近二百四十年,现在有很多子孙繁衍在七堵一带,使得余姓可以与陈、李、张、合称七堵五大姓。
基隆余姓宗祠大德庙,在建筑格局上不同于一般宗祠,它是由一座门亭,一座家庙正身,配以左右护龙而组成,门亭由四圆柱奠基,亭盖上有飞檐,燕尾部分饰以凤凰,龙首,各尽华藻之姿。门亭前面嵌有“大德庙”字样,亭里则设置石香炉一鼎,鼎炉坐于一蹲六角形雕花石柱上,炉腹上亦以“大德庙”三字镌刻,整座石炉显得十分厚重结实。庙正身里里外外,悬饰了几面八仙彩屏,和福禄寿彩屏,另外石狮、石窗棂、壁上石刻,线条虽然复杂但却繁中有序,生动依旧。正厅神龛上,供祀了大德仙师神像,仙师颜容慈祥,神态入定,顶礼膜拜之自会涤除杂虑,心安气和。右边一座木质神龛里,并祀了云山堂上余姓历代高曾祖显考公妣妈之神位,左边另陪祀颂德牌义辅汤家、宜家、巫家之长生禄位,此有颂德牌置于神龛之上。大德庙内少见匾额,而各式对联倒是纷陈堂柱,多不胜数,且联句全以“大”、“德”二字带头,浩浩荡荡之气势尽呈句中。对联采集如左:
山川正门柱联——
大道宜忠、宜孝以为明训;
德高由义、由仁而作典谟。
山川正门联——
大勇卫宋疆,战阵一时皈佛法;
德威传瀛峤,保民万世仰师宗。
山川右门联——
大义精忠,扶宋室,定基业,河图不愧,天波无佞府;
德高正气,择峰峙,溯云山,派衍千秋,俎豆继滩音。
山川左门联——
大伟禅师,耀祖河图,兴宋功勋传永祀;
德同日月,泽流峰峙,派衍云山蔚万年。
门厅后柱联——
大著忠贞,辅宋江山名不朽;
得参造化,平戎父子史扬芬。
门厅前柱联——
大悟禅机,一代英雄皈佛果;
德垂天地,千秋俎豆报神恩。
正厅壁联——
大显神威,济世救民开觉路;
德圆妙道,随方阐教判迷津。
厅前廊柱联——
大为君国,于心未遂;
德化人民,如愿已成。
厅内楹联一——
大名贯日月,爵愿河图,一片忠心扶宋室;
德至保江山,长昭峰峙,千秋义但享余家。
厅内楹联二——
大书族孝褒忠,峰峙祗今尊奉祀;
德报宗功建庙,台疆万古荐馨香。
厅内楹联三——
大登虎帐,威振河图,雨露千秋继峰峙;德布人间,灵分台岛,香烟万缕绕滩音。
神龛联:
祖自河图,支分淡水;
基肇峰峙,派衍云山。
余姓宗祠大德庙门上有匾一方,“大德禅师”,系余云山祭祀公业派下献给庙宇的。每年十二月廿三日冬至祭祖时,设籍基隆之余姓宗亲,以及云山派下蕃衍各地的宗人代表,都会从高耸的庙门经过,再进入祖先厅,向大德仙师杨五使公,以及余姓列祖列宗顶礼膜拜一番,同时藉此机会达到宗谊交流、宗族联欢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