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美在南安市西北部,地处安溪、南安、永春三县交界的蓬华山区。据考证,华美洪氏始祖天凤公约于宋末咸淳四年(1268年)即来此定居,繁衍生息,至今已有730多年。华美又是一个著名侨区,侨属占总户数的80%以上,港澳台同胞、旅居海外侨胞近2万人,是目前本村人口5800多人的3倍多。
华美洪氏大宗始建于元朝六世祖朴斋公,元季毁于贼。明朝初年及万历间曾两次复建,清朝咸丰五年(1855年)第四次扩建,1992年第五次复建。
华美大宗坐落在坑垓,坐向乙辛兼卯酉,形如横梁吊金钟。大宗四周,名山环抱,后耸天柱,一柱擎天;前拥双梯,九霄揽月;左峙将军捅笔,右迎舟楫凯旋。山川毓秀,地灵人杰,英才辈出,世胄簪缨。洪立德先生诗云:
祖宇新修枣壑中,梯山耸立如屏风。
绵绵瓜瓞宗功著,岁岁春秋祭祀丰。
洪氏大宗从清朝咸丰五年扩建至20世纪90年代初,已经有100多年历史,风雨侵损,大宗破烂不堪,椽桷蛀蚀,门墙倾圮,瓦片残缺,更遇十年“文革”浩劫,毁神龛,烧神主,所有匾额全被扫荡。
1990年9月28日,华美村族人研究大宗重修事宜。同年lO月3日,通过热烈讨论,一致认为,破损的大宗已到了非重建不可的程度,所需资金,决定向港、澳、台和其他海内外的族亲筹集。
1991年11月14日,成立大宗重建理事会。12月15日,成立资料组,进一步搜集族谱及有关资料,拟定大宗进主和祭祀的有关规定。
重建大宗的决议,深孚众望,得到海内外族亲的热烈拥护和大力支持。侨亲洪长锐先生带头捐资25万元人民币,各埠侨亲,奔走相告,慨解义囊,到1992年初,重建大宗集资90万元的计划基本得到落实。
在理事会的统一安排下,择定黄道吉日,大宗祠于1992年壬申农历三月廿八日子时动工兴建,农历五月十二日卯时安大门,农历十一月廿九日子时举行起鼓、点梁、进主仪式,农历十二月廿九日巳时举行隆重的主祭仪式。
大宗是在原址的基础上,按照原来的尺寸重建的两进两护厝汉式大厝,屋顶翅脊上饰有八仙过海、龙风呈祥、麒麟献瑞等各种造型。
两扇大门上画着门神,木门槛高一尺二寸,两边安有石鼓,气派非凡。70多平方米的正面全部饰以青石雕,有平雕、影雕、浮雕、透雕等形式,屋檐下雕的是二十四孝,其他各堵,则是选取《说唐》、 《三国》、《水浒》等历史题材的故事情节,还有亭台楼阁、花鸟虫鱼、凤凰、麒麟、狮子等吉祥动物,其巧妙的设计,栩栩如生的造型,精湛的雕刻艺术,为大宗增辉生色。祠内雕梁画栋,金碧辉煌, “武荣正堂”的匾额,高挂在大宗厅堂正中,这是晋江英林洪氏宗亲送来的珍贵礼品,因为华美洪氏始祖天凤公的祖宗宣义公曾当过武荣州州长。在厅两面墙上,镶嵌着四块黑色花岗岩石板,上书“忠孝廉节”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相传为朱熹的手迹。
大宗重光,理事会为官居二品的祖孙四代总兵洪日起,武举人洪应苞,举人洪日趋、洪义成、洪荣、洪锡畴分别树立“总戎”、“参将”、“文魁”等匾额。
神龛内供奉着华美始祖天凤公至十二世祖共412位神主。神龛的左右侧,分别供奉着土地公和魁星公。从兹湮祀无虑,而后敬奉有门。
华美洪氏大宗从大门到屋内,共有对联13对。大门对联是: “族本柳城大姓,世居蓬岛一家。”屋内对联有:“源发敦煌族开华美即由此而大演而河原而清溪与或乔南洋或籍江西或游宦解门千流总归一派,家传理学代显名山计及向有容斋有阳岩有老圃与或诠周易或说鲁论或藏书天目旧德宜焕新猷。”“唐史载我祖姓各首开敦煌郡,县志称吾宗科甲直冠武荣州。”“淑落宋元泉涌派流遍世界,蕃昌华美根深果盛传千秋。”“祖孙四总兵奕世义持三尺剑,父子三博士举家学富五车书。”“旅支华美人才荟萃誉驰中外,宗本敦煌彩壁琳琅艺冠古今。”“青山环春色爽秋高天连北斗,碧水飑绪风消夏胜地冠南疆。”“枕万寿先哲长垂万寿于策史,拱双梯后人敢步双梯凌青云。”“崇史迹先贤俊智兴洪业,望前程后辈奇谋展伟图。”“墙列百槐门栽五柳,经传干佛威制三军。”“鸿爪天涯惟蹈雪,萍踪海角总追根。”“派衍敦煌千枝茂,支分华美万世昌。”“地踞钟山皆毓秀,潭成风石亦怀奇。”
书写对联的,有来自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著名书法家,还有华美本村国家一级美术师洪佳慈先生。楷篆行隶草各种字体尽有,名家墨宝,令祖宇生辉。
《重建始祖庙碑记》镶嵌在下厅左边墙上,全文如下:
华美洪氏宗祠,由来已久。明万历重建,清咸丰翻修。百岁风雨,墙倾而栋榱迨腐;十年浩劫,龛毁而灵位无存。参横斗转,众煦山漂。群裔不忍堂构狉榛,当局岂容胜迹湮没。一九九零年聚众共议,决计重修,幸得各埠族亲响应风从,更获贤裔长锐鼎力玉成,事既可谐,而况成裘可赖集腋,积土能以成丘:巨擘方家,慷慨解乎义囊;筚门圭窦,踊跃竭其绵薄。人心所向,众志成城。是于壬申三春破土,当年仲冬,祖宇重光。见华厦之开新,欣湮祀之可继,宁无感乎,是为记焉。
公元一九九二年岁次壬申仲冬
华美洪氏大宗重建理事会立
环视祖宇,洁墙净壁,清新幽雅,美轮美奂,富丽堂皇。既喜祖宇之重光,亦欣祖德之昭彰,缅怀宗功祖德,藉福腾飞振兴。
华美清同治年间举人洪荣在《建祠述祖德》七言古风中有四句诗,谨录之为本文结束语:
从此地灵德愈显,凤雏麟子齐滋昌;世守诗书高门第,家声益大我敦煌。
洪振天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