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礼制政事

南朝流行改户口:谎报军功、托名僧道

2011-08-17 11:28     来源:广州日报     编辑:徐维彬

  魏晋南北朝时期,选拔官员实行九品中正制,靠社会上有名望的达人推荐,王谢家族占据天时地利人和,一度成为那些年代的政治常青树。只要你是王谢家族的后人,只要你稍微有点出息,那你就不愁没有官做。

  太原王氏是西晋以来的显贵。东晋末年,王慧龙从江南出走,来到北方。崔浩的弟弟羡慕王家的门第,把女儿嫁给他。有人说,王慧龙并不是真正的王家人。崔浩见王慧龙鼻子生得高大,不禁赞叹:“这是真正的王家人。”原来王家人世代都出酒糟鼻,南方管这一家姓王的叫做“齄王”。

  那时,凡是高门望族,家家都有家谱,而且经常修订家谱。当时研究家谱也是一门学问,称作“谱学”,朝廷需要这样的人才。因为,这是选拔任命官员的依据之一。

  高门士族不交租,不纳税,不服役,还可以合法地占有佃客,半合法地召集部曲(家丁)。有军功的人和僧道也免除了赋役。既然士族有许多特权,于是便有很多庶族中的富人采取各种手段改户口挤到士族的行列中去。他们或者谎报军功、托名僧道,或者不报户口,或者人活着而在户口簿上诈称死亡,办法很多,但必须花钱买动管户口簿的官吏,在“黄籍”上篡改自己户名下的记录。  

  “黄籍”就是南朝的户口簿,用黄纸书写。记载很详细,分门别类,都被详细地记载在“黄籍”上。  

  假冒士族太多,朝廷收入就会减少,普通百姓的负担就越重,阶级矛盾就越加尖锐。南朝统治者无奈,就开始检查户籍,整理士族的谱系,也就是查户口,为此还爆发了一些战争。(文/四川 彭忠富)

【订阅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