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欲静而风不止”,2007年台海局势愈加错综复杂。陈水扁纠集岛内“台独”势力,打着“台湾主体性”的幌子,变本加厉地搞“去中国化”,更图谋通过所谓“宪政改造”,把“台湾法理独立”的活动推向实质阶段。种种迹象表明,陈水扁已经横下一条心,打算铤而走险,挑战和破坏两岸关系,制造新一波的台海危机。因此,遏制“台独”仍然是当前海内外同胞的首要任务,而制止“法理台独”则是重中之重。
必须看到,尽管台湾当局领导人谋求“法理台独”活动升级,两岸关系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但除少数“台独”分子外,两岸绝大多数同胞和海外华侨华人都希望维持台海局势和平稳定,维持两岸关系现状仍然是台湾民意主流,争取台海和平稳定、谋求两岸合作发展、实现互惠双赢是两岸同胞的普遍愿望,这是遏制“台独”分裂活动、保持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最基本因素。因此,团结广大台湾同胞,进一步增强两岸同胞的凝聚力,已然成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活动、促进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重要方面。
发挥中华文化整合功能
两岸同胞的凝聚力,是两岸同胞之间的吸引力和黏合力。它建立在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认同和发展两岸共同文化的理念基础上,集中表现为两岸同胞为实现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共同利益和共同目标而一致奋斗的合作行为。“八项主张”第六点明确宣示:“中华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五千年灿烂文化,始终是维系全体中国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两岸和平统一的一个重要基础。两岸同胞要共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祖国大陆的积极推动下,两岸关系呈现由完全隔绝到缓和交流的良性互动局面,两岸团体和人员往来日趋热络,台商投资大陆和两岸经贸不断扩大,两岸出版、文艺、文物、书画、影视、艺术、历史、法律、医学、教育、新闻、体育、民俗、宗教等文化交流日益加强,交流品位提升,呈现活跃势头,维护了两岸同胞共同利益,增进了两岸同胞感情,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基础。
然而,由于台湾当局以“台湾主权观念”对抗祖国大陆的“一国两制”;在“台湾主体意识”下拓展“台独”的社会基础;欲借“宪改”实现“法理台独”;强调“根留台湾”以遏制台商投资大陆势头;制造“去中国化”以割断两岸文化脐带……凡此种种在岛内民众中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后果。
实现两岸统一是中国国家发展和中华民族振兴的客观要求。不管台湾问题最终如何解决,两岸同胞的凝聚力都是非常重要的。这种凝聚力植根于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中华文化与民族凝聚力密不可分。应把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与增强两岸同胞凝聚力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中华文化的整合和情结功能,突出以民族精神为核心的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巨大作用,把它辐射到两岸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