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的台湾“立委”选举以及2008年“大选”在即,民进党发动一场来势汹汹的“去蒋文化大革命”,再次展现了其在敏感时刻创造议题的能力。
陈水扁在刚上台执政的时候,曾一度刻意表现出“尊蒋”的姿态,如今却强力主导“去蒋化”。这种前后不一的表现并不出人意料,因为谁都知道,陈水扁的言行一般都是依据不同时期的政治需要来调整的。
多年执政下来,糟糕的政迹和贪腐的色彩,已经让陈水扁和民进党没有机会和余地获得最大多数民众的支持,于是彻底倒向绿色势力,甚至采取激烈的手段拥抱“深绿”就是必然的选择。“去蒋化”正是在审时度势之后掀起的政治风浪。
除了选举考量以外,“去蒋化”其实也是民进党的一个政治理想。在绿营及其支持者看来,“两蒋”曾经给台湾带来的经济腾飞和社会发展可以视而不见,但当时的“白色恐怖”却可以渲染强调。此外,“两蒋”在“台独”势力眼中,更是“中国的象征”,也是台湾的确属于中国的明确历史印迹。在民进党所希望看到的未来台湾社会中,应该没有任何对“两蒋”表示尊崇的历史遗迹,在提到“两蒋”时,也应该以负面评价为基调。
实际上,在“去蒋化”掀起汹涌波澜之前,民进党已经在明里暗里推动这股风潮。如果能把“台独政治理想”和选举利益结合在一起,对民进党来讲更是一个稳赚不赔的买卖。高雄市的蒋介石铜像被切割成几十块,让许多“深绿”人士感到很“解恨”,同时也引起对蒋介石有感情的泛蓝民众的抗议。这样,双方势力会发生情绪和实际上的冲突对立,而这正是民进党想要的结果。
3月31日,中国国民党举办了反对“去蒋化”“去中国化”的大游行,这场活动由蒋家后人、“立委”蒋孝严发起,国民党将其扩大为大游行。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两位党主席候选人吴伯雄、洪秀柱和蒋孝严等泛蓝政治人物带领民众绕行台北中正纪念堂,抗议民进党分裂族群、毁弃历史的举动。国民党终于明确、坚定、高调地表明了立场,这是对近来一系列“去蒋化”行动的正面反击。
如果在未来的一年里,台湾社会都沉浸在蓝绿对抗、族群冲突、省籍情结和统独之争当中,年底的“立委”选举和明年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主轴被定位在意识形态上,而不是经济发展、百姓生活和执政清廉,这就对民进党相对有利。
·台“去蒋文革”:各种形象和痕迹遭当局“清洗
·扁抛“去蒋”议题遭痛批:操弄族群将成历史罪人
·台学者:“去蒋化”让沉默已久的蒋中正复活
·台报分析:陈水扁推“去蒋”的真实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