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台湾网11月3日讯(记者 孙路路)11月1日,全国台湾研究会2025年学术年会在安徽宣城召开,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台海局势新变化、岛内民意变化与政局走向、两岸民间交流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专家指出,当前台海局势总体复杂严峻,但已出现企稳向好势头,积极有利因素不断增多。
广东台湾研究中心研究员伍晓军分析民进党操弄“大罢免”后岛内政治生态与台湾民意称,投票结果反映了台湾民众对政党长期恶斗与政治算计的疲惫与厌恶情绪;民众逐渐看清民进党的“抗中保台”路线只是其谋取政治私利的手段,期盼政治不再成为社会撕裂之源,渴望务实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与和平诉求,是抵御政治干扰的最坚实力量。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严安林指出,赖清德“大罢免”失败后困境加剧,民进党党内权力斗争未止,民调支持率偏低,领导权威受损。美特朗普政府对其信任度下降,美台沟通不畅,台湾面临美国经济压榨与政策不确定性的双重压力。但赖清德并未认输,可能调整策略打压中国国民党,“台独”路线仍将持续。
上海东亚研究所所长王海良从国际视角分析,特朗普贸易战已难以为继,美国在台海实则寻求退路,智库纷纷建议避免与中国硬刚。他认为,在中美围绕台湾问题的博弈中,中方明显处于有利地位,基于中美关系走向相对缓和、相对平衡和相对稳定的大势,美国在台湾问题上让步妥协避免发生重大突出;日本新领导人高市早苗在涉台问题上需三思而后行,突破日台“非官方实务性民间交流”框架将破坏中日关系基础,造成不利局面。
社科院台湾研究所副所长彭维学指出,中长期看,有利岛内“反独”力量发展的积极因素虽持续累积,不利于台海稳定的消极因素仍存在,赖清德“台独”动能未削弱,国民党转型面临路线调整、资金不足等问题,蓝白合仍有变数,台湾民意虽有积极变化但“倚美拒统”心态未根本改变,美国未来或加大打“台湾牌”力度。
他建议,要利用当前有利态势,继续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推动两岸各领域融发展,加强两岸基层、城市、科技、青年、文化交流,挫败赖当局“脱中入美”战略,碾压“抗中”寒蝉效应,厚植“反独促统”社会基础,翻转“亲美抗陆”旧结构。
[责任编辑:房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