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铭记忠魂守家国 共叙血脉盼统一——“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台湾籍黄埔将士”第十八届黄埔论坛第三分论坛综述

2025-10-31 18:14: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第三分论坛现场(中国台湾网记者 孙海伦 摄)
  中国台湾网10月31日讯(记者孙海伦) 以“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台湾籍黄埔将士”为核心议题的第十八届黄埔论坛第三分论坛(文史研究专场)顺利举办。来自两岸的与会嘉宾 —— 含专家学者、黄埔亲属及台胞代表展开深度交流,为挖掘台湾籍黄埔将士抗战功绩、凝聚两岸共同历史记忆提供关键共识。
  一、论坛聚焦:解码台籍黄埔将士的“特殊坐标”
  论坛开篇即明确台籍黄埔将士的历史特殊性——他们既是日本殖民统治下的台湾同胞,更是胸怀家国的中华儿女,在“收复台湾”与“保卫祖国”的双重使命中,跨越海峡投身黄埔军校,成为抗战中“连接两岸的精神纽带”。
  会上多位专家学者表示,台湾成功大学历史系林德政教授、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徐康研究员等学者,通过梳理黄埔军校前17期台籍学员史料指出,尽管受日本殖民统治下“旅卷”管制、语言文化差异等阻碍,仍有李友邦、林正亨、张克敏、陈岚峰等数十位台籍青年赴大陆报考黄埔。这些将士中,既有黄埔二期肄业、后组建“台湾义勇队”的李友邦,也有黄埔十五期毕业、在昆仑关战役身负16处重伤的雾峰林家后代林正亨;既有投身正面战场的陈岚峰,也有在敌后从事情报工作的谢南光。
  广州市社科院黄埔军校研究中心陈予欢研究员提交的《台湾籍黄埔师生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独特力量》专项报告,通过“台湾籍黄埔师生参加抗日战争战事一览表”,详细考证了29位台籍黄埔将士的抗战履历:张克敏作为黄埔四期生,参与筹备台湾抗日义勇队并任副总队长,1945年9月携国旗率先赴台参与光复;黄国书率部参加南口战役、武汉会战等,以炮兵战术支援前线;刘伯文主动请缨赴东北抗日前线,后随部起义投身新中国建设。这些史料填补了台籍黄埔将士抗战事迹的部分空白,印证了其“不避艰险、共赴国难”的赤子之心。
  二、核心研讨:多维解读台籍黄埔将士的抗战贡献
  论坛围绕“军事作战”“情报宣传”“政治动员”三大维度,深入剖析台籍黄埔将士的独特作用。
  在军事作战层面,与会专家指出,台籍黄埔将士虽人数有限,却以“基层骨干”身份活跃于各条战线:黄埔三期生黄济英、六期生李祝三在抗战期间坚守阵地,战后返台参与警备工作;黄埔十四期生叶敏新投身浙赣会战,虽战后因政治风波蒙冤,但其抗战功绩被重新铭记;林正亨作为中国远征军成员,在缅甸战场与日军肉搏,留下“笑斫倭奴头当球”的壮志诗句,成为台籍将士浴血杀敌的缩影。黄埔后代钮则坚先生分享父亲参与“芷江洽降”的经历时特别提到,台籍将士凭借熟悉日语的优势,在日军受降仪式、情报校对中发挥关键作用,“父亲手稿中记载,当时中方掌握的日军兵力部署与日方资料99%一致,这背后离不开台籍志士的贡献”。
  在情报与宣传层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马兴达研究员强调,台籍黄埔将士是“连接两岸的信息桥梁”:李友邦领导的台湾义勇队不仅开展战场救护,更组建“台湾少年团”深入敌后,以闽南话、日语宣传抗日,抵制日本“皇民化”运动;黄埔四期生张克敏在闽南前线组织“郑成功庙祭奠仪式”,以民族英雄史迹唤醒军民斗志;中共台籍党员李纯青、谢南光在南方局领导下,收集反法西斯战争情报,为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提供参考,其工作被评价为“隐蔽战线的特殊贡献”。
  在政治动员层面,论坛达成共识:台籍黄埔将士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践行者”。1941年,李友邦、谢南光等在重庆组建“台湾革命同盟会”,提出“收复台湾,还我河山”的主张,成为大陆台胞抗日联合阵线的核心;1944年国民政府成立“台湾调查委员会”,台籍黄埔将士参与制定光复计划,为战后台湾回归祖国奠定基础。徐康研究员以中共中央南方局与台籍志士的互动为例,指出周恩来曾多次指示支持台湾义勇队工作,《新华日报》更是以“台湾,回到祖国来”为主题刊发社论,彰显中国共产党对台湾光复的坚定立场。
  三、共识与启示:从历史深处望向统一未来
  论坛闭幕式上,与会代表就台籍黄埔将士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形成三大共识:
  其一,历史见证: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籍黄埔将士跨越海峡投身抗战,从李友邦派员在台北升起第一面光复国旗,到黄国书、苏绍文出席台湾受降典礼,用行动证明“台湾同胞始终是中华民族抗战的重要力量”,驳斥“台独”势力对历史的篡改。
  其二,精神传承:黄埔精神是两岸共同财富。“亲爱精诚”的黄埔校训,在台籍将士身上体现为“共御外侮”的凝聚力——国共两党曾共同支持台湾义勇队,两岸学者如今携手整理史料,证明“黄埔精神是连接两岸的情感纽带”。天津市黄埔军校同学会王伟凯会长特别提到,台籍“林姓”将士(如林梦飞、林树勋)的事迹,彰显“忠义传家”的中华传统,“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两岸同胞血脉相连,没有任何力量能分割”。
  其三,现实启示:以史为鉴推动祖国统一。论坛呼吁,铭记台籍黄埔将士的抗战精神,就是要坚决反对“台独”,传承“黄炎子孙不忘本”的信念。与会两岸代表共同倡议,建立“台籍黄埔将士史料数据库”,推动两岸青年开展抗战历史研学,让“共御外侮、共促统一”的记忆代代相传。
  此次论坛的举办,不仅填补了台籍黄埔将士抗战研究的部分空白,更以历史为纽带凝聚两岸共识。正如陈予欢研究员在总结中所言:“台籍黄埔将士的忠魂告诉我们,两岸同胞曾在民族危亡时并肩作战,如今更应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携手前行——这是历史的启示,更是未来的方向。”
[责任编辑:杨永青]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