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让两岸融合暖流浸润台胞心田

2025-10-20 10:44:00
来源:台海网
字号
  台海网10月20日讯 浅浅的海峡,隔不断两岸同胞的血肉亲情。
  一年之前,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福建要继续在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迈出更大步伐。建设好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促进两岸文化交流,共同弘扬中华文化,增进台湾同胞的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国家认同。
  作为厦门中心城区,思明区既是对台交流合作的“桥头堡”、台胞聚居的重要区域,更是台胞来闽工作、学习、生活的优选之地。一直以来,思明区坚持立足实际、干在实处、务求实效,深度融入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全力打造台胞台企登“鹭”第一家园第一站。用权益保障与政务便利,搭建两岸沟通“连心桥”;用及时帮扶与日常关怀,筑牢台胞安居“幸福巢”;用文化交融与情感互动,唱响两岸同源“共鸣曲”……积极营造两岸一家亲的和谐氛围,让两岸融合的暖流浸润每一位台胞的心田。
  用心用情服务 搭建两岸沟通“连心桥”
  近日,位于海丝中央法务区思明示范区的“和家园”涉台人民调解委员会,收到一面印着“情系两岸促和谐涉台调解暖民心”的锦旗。“原以为要通过漫长的诉讼才能解决的问题,没想到‘和家园’涉台调委会的工作如此高效专业,让我们台胞感受到了法律的公平和调委会的温暖!”台胞林女士感叹。
  原来,2024年4月,台胞林女士将自己位于厦门的一处房产委托出租。实际履约过程中,承租人刘某多次逾期支付租金,林女士多次找其协商无果,便向“和家园”涉台调委会求助。调委会受理案件后迅速响应,经过三轮“背对背”调解和两次协调会,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和解。
  导报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随着在厦台胞台企数量不断上升,经济、婚姻、劳动方面的法律需求日益增多。为此,2024年7月,思明区在海丝中央法务区思明示范区成立“和家园”涉台人民调解委员会,依托海丝中央法务区区位优势,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资源,开通线上涉台法律咨询专窗。充分发挥“同乡、同文、同俗”优势,组建“陆籍+台籍”“调解+律师”专业调解团队,“台胞服务台胞”模式增强调解亲和力。2025年在此基础上创新探索“互联网+调解”,突破地域限制,为异地台胞提供“零距离”调解服务。截至9月底,已调处涉台纠纷80余件、为台胞台企提供法律咨询600余人次。
  此外,为方便台商投资,思明区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全市首推“台胞开办个体户一件事”套餐,实行审批事项“一窗受理”,推出《思明区政务服务台胞办事一本通》,依托“莲心台胞服务站”等站点,为台胞投资兴业提供便利。在惠台政策“磁吸效应”下,2025年1—9月,思明区发挥台资基金金景合晟“以资引商”作用,新引进台资企业超过120家、投资总额近亿美元,推动台湾半导体企业落地。
  健全保障机制 筑牢台胞安居“幸福巢”
  2024年12月,台胞小王带着创业项目从台北来到厦门思明区,想在大陆开拓餐饮市场。可刚落地,一连串难题就让他犯了难:不熟悉厦门的商铺租赁政策,担心被中介误导;不清楚创业补贴申请流程,手头资金周转也有些紧张;甚至连办理居住证需要哪些材料,都得四处打听。
  就在小王焦虑不已时,朋友珊珊推荐他联系思明台胞驿站。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线上提交了需求,驿站工作人员当天就电话联系了他,并邀请他到线下服务点详谈。在驿站,工作人员不仅逐句讲解了厦门针对台胞的创业扶持政策,帮他梳理出“一次性创业补贴”“场地租金补贴”等可申请的福利,还推荐了靠谱的商铺租赁平台,避免他踩坑。2025年初,小王的台式奶茶店顺利开业。“从落地时的手足无措,到现在安稳扎根,台胞驿站就像我的‘家人’,帮我解决了所有难题,让我在厦门真正有了家的感觉。”小王感叹道。
  台胞小王的案例只是思明区台胞驿站服务的一个缩影。初来乍到或短期居留的台胞,常面临信息获取不易、政策理解偏差、生活成本顾虑以及社会融入挑战等现实问题。为切实回应台胞需求,降低其“登陆”发展的初期门槛,提升归属感与便利度,2015年,思明区率先全国打造台胞驿站“O2O”服务平台,为台胞提供从落地安家到事业发展的全方位支持。至2025年,已为台胞提供平安返厦交通补助、职工医疗互助保障等贴心服务,累计服务人数超过30万人次,成为台胞登“鹭”发展、安居乐业的温馨港湾。
  为健全台胞台青就业服务机制,思明区还启动台青AI赋能计划,联合辖区高校开展台港澳学生就业暨实习专场招聘会,并邀请专家学者为创业台青授课赋能。2025年以来,思明区相关部门走访调研台青创业基地,向百余台胞及重点人士收集意见建议,及时优化台青政策,加大对台青就业创业的扶持力度,惠及台青超百人次。台青创业辅导中心主任林婷表示:“思明区为台青提供创业启动资金、经营场所租金补贴、个人租房补贴等政策,为台青追梦筑梦圆梦创造很好的条件。”
  深入文化交流 奏响两岸同源“共鸣曲 ”
  郑成功是海峡两岸人民共同景仰的民族英雄,“郑成功文化”已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百花园中富有特色的“海峡文化”之一。一直以来,思明区致力深化两岸民间交流,创新提升两岸文化交流品牌活动,促进两岸民间交流持续升温。2009年起,思明区就连续举办郑成功文化主题活动,通过神尊入岛巡礼、尊古颂典、创新开发“成功IP”等内容不断推进两岸在民间信仰、学术、文化等领域的合作,成为闽台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为两岸民间交流提供了可借鉴的交流模式。
  郑成功曾在思明辖区屯兵操练和生活,留下演武池、操练台等众多的历史遗迹。今年6月中下旬,思明区又大胆创新,探索文旅融合新模式,开展海峡两岸郑成功文化主题活动,吸引台湾岛内基层民众近200人参加。内容涵盖“成功颂—文艺演出”“成功礼—颂典祭祀”“成功说—文化研讨”等6项主体活动,其中“成功颂—文艺演出”尤为亮眼。文艺演出采用“演出沉浸式,观众行进式”模式,在百年老街中山路上,融合光影技术、装置艺术、中华鼓艺,结合“面朝大海四季花开”场景与“三个乐章”的深刻寓意,打造一场传统与时尚、科技与潮流、国际与现代交融的跨界盛宴。台南市文化协会会长周芷茹表示:“两岸同胞对郑成功的敬仰一脉相承,通过对郑成功文化的交流活动,两岸同胞加深情感交融,‘让成功走向大众,让大众迈向成功’。”
  不仅如此,今年6月中旬,以“百年中山路 两岸共潮生”为主题的福建厦门台湾周活动在思明区中山路举办。这场跨越海峡的文旅盛宴,通过多元场景构建,唤醒闽台同源记忆,深化两岸文化、商业、旅游等领域互动交流,为两岸融合发展注入新动能。
  海峡两岸相同的乡音、相近的习俗,让两地始终保持着深度的文化共鸣。思明区积极推动国台办重点交流项目“两岸有戏”海峡两岸青少年传统戏剧文化技艺交流活动入岛举办,围绕“学戏”“游戏”“看戏”“演戏”四大板块组织两岸艺术家与招募两岸青少年学员赴台研学。数据显示,今年来,思明区举办的以两岸交流为主题的活动达70余场。通过策划举办“融合向新、巳巳如意”台胞迎新春系列活动,两岸书法家现场挥毫泼墨传递团圆温情;举办“两岸同趣·凝心聚力”趣味运动会及台胞驿站十周年活动,邀请诸多曾经在思明发展的台胞台青重聚“娘家”,共谋未来发展;组织两岸同胞参观厦金大桥(厦门段)建设工地现场,共同感受两岸融合建设“加速度”;邀请高雄市爱上乐龄发展协会等组织来访交流,推动共建两岸乐龄教育互动平台。 
[责任编辑:黄晓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