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打开独山:让两岸青年“沉下来”深度交流 携手共创传承文化根脉

2025-08-18 20:59: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中国台湾网北京8月18日讯(记者 麦旭涛)日前,一年一度的两岸青年暑期独山艺术创作实践营活动,在山清水秀的遂昌县独山古村圆满落幕。在为期8天的活动中,来自中国美术学院、浙江传媒学院、台湾艺术大学、东海大学等两岸9所高校的40余名师生在深度“沉入”独山,以独特的艺术和文化视角,探寻千年古村活化与传播的新路径。
两岸青年在实践营中参与活动(中国台湾网发)
  独山村作为首批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多所两岸高校的实践教学基地。自2022年起,一系列艺术创作实践活动在此开展,为两岸青年交流与艺术乡建搭建了广阔平台。此次活动的圆满举办,更标志着遂昌依托独特资源,在推动两岸青年交流与融合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一步。
  在村中一处静谧的工作室内,台湾东海大学与中国美术学院的10名学生正屏息凝神,专注地刻画手中的皮影人偶,一旁的案头堆叠着一沓色彩斑斓、细腻传神的半成品。“皮影戏是两岸共有的非遗,因此我们想通过皮影戏,让‘独山人讲独山事’。”台湾东海大学退休教师、东海皮影工作室负责人许女士是皮影组的领队老师,她告诉记者,为了创作出真实的“独山人”,师生们前期进行了大量调研,细致捕捉村民的面部特征、行为习惯与生活愿景,将其转化为卡纸上的艺术形象。“现阶段我们会先把‘戏班子’建全,后期再去丰富老村新村和隆庆石牌坊的故事。”学生们不时交流着手中人偶的细节,认真的神情传递出对传统技艺的敬畏和对讲述独山故事的期待。
两岸青年制作的皮影(中国台湾网发)
  来自台北艺术大学的学生们则在南谯楼的寨门外,为舞蹈《长路》做最后的排练。他们的动作或如流水般柔韧,又似山峦般刚毅。“独山村的遗世独立和人文底蕴令人震撼。我们查阅史料、踏勘古道,梳理出进村的线、茶道、明清一条街三条主线,由此生发出‘长路’这个主题,探寻独山村先民在数千年的文化长路上的生存智慧和精神内核。”台北艺术大学退休教师张老师介绍灵感源泉,“创作过程中,我们刻意避开了独山村的标志性符号,试图从它的文化脉络里挖掘出支撑族群生存发展的文化内核,尤其是儒家思想中包容、宽恕的精神,它们赋予了我们回望的力量和前瞻的勇气。”舞蹈,在这里成为了一场对共同文化基因的溯源与朝圣。
  与此同时,其他组的同学们也各自忙碌着,用画笔描摹古建风情、用江石创作乡土记忆、以拓印技艺还原碑刻故事……他们借由遂昌在地文化这扇窗,在多元艺术实践中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认知和认同。
  8月9日晚的创作成果展可谓是实践营活动的高潮环节。两岸青年携舞蹈、美术、影像等精彩作品相继登场,以多元视角诠释古村历史文脉和山水风光,赢得满堂喝彩。展示之余,大家还走到台前,分享创作背后的心路历程和难忘故事,欢声笑语中有青春恣意,更有对独山村的热爱。
实践营的两岸青年合影(中国台湾网发)
  此次活动为独山村赋予了更多可能性,也让两岸青年在同吃同住同创作的过程中增进了情谊。“这是一次很棒的体验,首先体验到了古色古香的乡村风情和传统文化,其次在实践中为了共同的目标,我们和大陆同学交流创作思路,对彼此有了更多了解。”正如台湾东海大学的大二学生王同学所言,当两岸青年用多元的艺术表达诠释同一片山水人文——实践营的意义已超越活动本身。它证明,当两岸青年真正沉潜于中华文化的沃土,以艺术为舟楫,便能跨越海峡,在共同的根脉上实现心灵的深度对话。他们在此刻的共创与交融,正为这条始于独山的“长路”,书写下充满希望的新篇。
[责任编辑:滕丹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