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筑梦 共创未来” 台湾青年学子文化研学之旅在镇江成功举办
中国台湾网8月12日讯 近日30名台湾高校师生走进江苏省镇江市,开展为期一周的文化研学交流之旅。本次研学以“寻根筑梦 共创未来”为主题,紧紧围绕吴越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通过参访交流、非遗体验、实地采风等方式,让台湾师生亲身体验中华传统文化,增进台湾青年的文化和民族认同,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
参宗届,采民风,领略吴越风情
研学之旅走进道教名山茅山,营员们感受到道教的哲学思想,领略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千华古村,营员们手绘徽派马头墙,体会江南建筑的韵味。在佛教圣地金山寺,营员们了解了苏轼与佛印的趣事,走访了许仙和白娘子的故事地。台湾师范大学的博士生詹同学动情地说,渴望一场深入心灵的文化之旅,镇江无疑是一个理想的选择,这里不但能触发我们的创作灵感,也提供了生动鲜活的素材。
走进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唐代渡口客栈、宋代观音洞、元代昭关石塔、明代铁柱宫遗址、清代英国领事馆等历史遗迹让营员们感叹镇江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底蕴。在“满眼风光北固楼”的北固山,眼前长江波涛汹涌,当年的舞榭歌台也还在,但江南江北已畅通无阻。台湾艺术大学郭同学欣喜地说,第一次来镇江,看到这么美丽壮观江南风景,真是令人留连忘返,有山有水有故事,也让我心生创作的灵感。
研学之旅营员参访镇江佛教圣地金山寺(中国台湾网发)
听讲座,制拓片,研习中华文化
在焦山碑刻博物馆和米芾书法公园,台湾青年亲手体验碑拓技艺,从《瘗鹤铭》(“大字之祖”)到清代御碑,直观感受汉字演变与书法艺术精髓。穿过曲径通幽的碑林长廊,营员们在斑驳碑刻间驻足凝视,聆听文字背后的故事。走进互动体验室后,大家更是亲手解锁这项“古代拷贝技术”:学习铺纸、喷水、捶打、上墨等传统流程,在一次次轻重交替的锤拓中,感受指尖与历史的对话。当一张张带着墨香的拓片从石碑上“苏醒”,营员们纷纷举起自己的作品,笑容里满是收获的喜悦。
在汉韵二胡非遗馆,营员们了解了汉韵二胡繁复精细的制作工序,现场欣赏了专业演奏家的二胡演绎,领略了中华古典音乐的悠扬韵律。台湾戏曲学院蔡同学表示:“这小小的二胡要经过如此‘千锤百炼’,真是太不容易了!今天能近距离接触二胡、了解二胡、体验二胡的机会,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和独特魅力。”
研学之旅营员在焦山碑刻博物馆亲手体验碑拓技艺(中国台湾网发)
看展馆,寻根脉,感悟历史印记
大家来到了镇江博物馆。营员折服于工艺品展厅中件件历史文物,仿佛是与古人的对话,倾听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中国醋文化博物馆,老作坊让营员们更是领略到了民国时期醋厂的造醋场景,营员们一同品尝了香醋的原味,了解了鲜为人知的“醋”文化。台湾青年们深有感触,纷纷说到:两岸文化根脉相连、味觉相近,就是一家人的感觉。
在焦山古炮台,营员们聆听导游讲解那一段悲壮的历史,看着残垣断壁的古战场,深深为抗击外来侵略的英雄们感叹、称颂。台湾艺术大学翁同学感慨地说,今天能亲历焦山古炮台,感受到镇江军民英勇抗英,在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史中写下了光辉一页。
研学之旅营员参访中国醋文化博物馆(中国台湾网发)
本次台湾学子文化研学之旅活动以“文化根脉”为锚点、以“共创未来”为愿景,通过沉浸式文化体验、人文历史景观参访,让台湾学子有了更切身感受和体会。实践表明,“越是深入开展中华文化交流,越能感受两岸不可分割”。(中国台湾网、镇江市台办联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