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跨越时空的集结,两岸同胞记忆中的峥嵘岁月
8月9日夜间至10日凌晨,北京天安门广场上星火璀璨,2.2万人的身影在朦胧夜色中勾勒出庄严肃穆的轮廓。
当晚,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第一次综合演练在这里举行,全流程各要素组织有序,达到预期目标。这不仅是纪念活动的预演,更像是一场跨越时空的集结号,将两岸同胞的记忆拉回到那段血与火铸就的峥嵘岁月。
8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的浴血奋战,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同年10月25日,台湾地区正式光复,结束了半个世纪的日本殖民统治,重新回到祖国怀抱。从长城内外的浴血奋战到台岛上下的抗争呐喊,这场胜利从来不是某一地域的孤军奋战,而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用血肉之躯共同铸就的民族丰碑。
回望那段岁月,两岸同胞的命运早已在共御外侮中紧密相连。当李友邦将军组建的台湾义勇队,跨越海峡在大陆前线杀敌、救护伤员,喊出“复疆雪耻,还我河山”的誓言;当“雾社事件”中,台湾少数民族同胞以原始武器对抗日本殖民军,用生命诠释“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的抗争精神;当无数台湾青年回到大陆,投身敌后游击,奔走抗日宣传,两岸同胞的热血早已融入民族的土壤,为后世代代相传。
正如历史所昭示的,台湾光复是抗战胜利的重要成果,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前赴后继、浴血奋战铸就的伟大胜利,值得两岸同胞共同纪念。
80年光阴流转,硝烟早已散尽,但那些镌刻在民族记忆中的名字从未褪色。无论是死守四行仓库的“八百壮士”,还是在台南抗击日军的义勇军;无论是长眠于大陆战场的台籍将士,还是牺牲在台岛的大陆官兵,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当演练场上的铿锵步伐与夜空中的响亮口号相交融,那份民族大义早已穿越海峡,响彻神州大地。
历史是最坚实的纽带。从台北中山堂外的“抗日战争胜利暨台湾光复纪念碑”,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从台胞返乡祭扫大陆抗战先烈,到大陆学者赴台整理台湾抗日史料,多年来,两岸同胞以各种方式接续纪念,只因我们共享同一段历史记忆,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割裂历史,就是对先烈的背叛;否认共同抗争,就是对民族精神的矮化。
再过不久,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就将正式启幕,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即将震撼上演。正如此次综合演练所展现的,每一个细节的打磨,每一份力量的凝聚,都是为了让这段历史记忆更加清晰——清晰到让所有中华儿女都记得,我们曾并肩作战,我们应携手前行。
80年前,民族危亡之际,两岸同胞用血肉筑起长城;80年后,民族复兴路上,我们更应在共同的历史记忆中凝聚力量。缅怀先烈,是为了守护他们用生命换来的和平;共同纪念,是为了让两岸关系在历史大义中走向光明。这场即将到来的纪念活动,属于每一个中国人,属于海峡两岸的每一寸土地。(文/王路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