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程龙江行 两岸家国情——两岸媒体龙江行活动综述
2025-07-13 18:20: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中国台湾网北京7月13日讯(记者 刘琳)烽烟尽处,江河日月为证;太平盛世,两岸同心同行。
7月7日至11日,“铭记历史·共筑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两岸媒体龙江行活动在北国冰城哈尔滨圆满举行。来自两岸的20余名媒体记者、自媒体博主组成联合采访报道团,一同踏上龙江大地,度过了一段追忆黑土地抗战历史,感受黑土地蓬勃发展之旅。

两岸媒体人合影。(中国台湾网发)
在东北抗日联军博物馆,媒体团一行通过陈列讲述、“4D+6面”形式影片,沉浸式回顾了东北抗日联军14年浴血奋战、艰苦卓绝的抗战历程。
“我们东北抗联是从1931年日本占领东北后,开始和日本鬼子战斗在白山黑水……东北的深山老林在冬天有零下三四十度,很多战友冻死、饿死、战死。”95岁抗联战士王济堂的历史口述,令两岸媒体人肃然起敬,更激荡起台湾同胞心中的深情共鸣。
台湾自媒体人湾湾姐说,在日本侵略我们的国家时,台湾的先辈也从未放弃过抵抗。两岸先辈都是用生命在守护每一寸土地。
“勿忘台湾同胞抗战的血泪,勿断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我们要铭记历史,传承先辈们的精神,让和平的阳光永远照耀在两岸的土地上。”台湾青年自媒体人邱庆龄疾呼。

台湾青年自媒体人与抗联战士王济堂合影。(中国台湾网记者 刘琳 摄)
行至呼兰河畔,两岸媒体人迈入萧红故居,在午后的后花园共同吟诵起《呼兰河传》经典文段,追忆那个在民族危亡之际,以笔为刃,控诉日寇侵略罪行的“文学洛神”。

台湾青年媒体人在萧红故居的花园中共同诵读。(中国台湾网记者 刘琳 摄)
走入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那段记载中华民族沉痛记忆的历史长卷渐次铺陈开来。一片片陶瓷细菌弹头碎片,一个个锈迹斑斑的细菌实验器械,一张张人体实验报告……无不有力揭露着日本实施细菌战和七三一部队的犯罪史实。
“原来我以为这是一个突发性事件,但参观完陈列馆,我发现这是一场有组织、有预谋、成体系的犯罪。历史不能被遗忘……”台湾青年媒体人刘世鑫说着便红了眼眶。
台湾资深媒体人刁明芳表示,不去面对历史,就会在历史长河中找不到自己的定位。面对如此沉痛的历史悲剧,两岸同胞要以史为鉴,不再让历史重演。
在台湾土生土长的自媒体人刘建国分享道,日军侵华的历史对于很多台湾人来讲其实并没有那么具象化,所以很多人对于这些历史的伤痛难以感同身受。站在七三一部队旧址前,他抛出尖锐一问:“来到这儿,你还会哈日媚美吗?”他说,更多的台湾年轻人应该来看看历史的真相。
在东北抗联纪念园,两岸青年媒体人在抗联战士身骑战马的雄伟雕塑群前庄严签名,表达对先烈的崇敬与对和平的珍视;在林木葱郁的尚志公园,媒体团一行向赵尚志烈士雕像敬献鲜花,深切缅怀抗战英烈。

两岸青年爱国主题签名活动现场(中国台湾网记者 刘琳 摄)
“我们很幸运,前人为我们挡下了这一切的风雨,我们才能活在和平的年代。”台湾青年媒体人刘世鑫由衷感慨。
穿越历史时空,英雄战斗过的黑土地,正彰显着多元文化交融的独特魅力,迸发出现代城市发展的澎湃动能。
历经百年的中央大街倾吐着“尔滨”的时代律动;黑龙江省民族博物馆展览的黑龙江世居少数民族服饰呈现着中华多民族文化的美美与共;道外区的中华巴洛克街区诉说着中欧建筑文化的有机交融;伏尔加庄园的梦幻城堡、哈药六厂版画博物馆承载着中俄艺术文化交流的不尽佳话……
走入黑龙江省冰上训练基地,花样滑冰引得两岸媒体人驻足良久,冰壶运动体验让两岸青年展开热络交流;数字龙江智算中心的算力赋能令两岸媒体人不时感叹;哈尔滨新区创意设计产业园的创意成果,让两岸媒体人交口称赞。

台湾青年自媒体博主向运动员学习冰壶发球姿势。(中国台湾网记者 刘琳 摄)
从白山黑水的烽火岁月到涅槃重生的城市脉动,两岸媒体人记录龙江历史的沧桑与悲欢,也讲述这座城市的风貌与更迭。鉴往知来,向史而新,龙江行牵动的两岸情正如汩汩江水浸润两岸同胞心田,珍爱和平的共识恰似英雄擎起的火炬指引未来。
[责任编辑:滕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