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文化界在中华文化论坛共叙千年传承,共筑跨越海峡融合之桥
台北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冯明珠11月12日出席中华文化论坛艺术家专场,聆听与会各界人士发言。(中国台湾网 李鑫 摄)
中国台湾网北京11月17日讯(记者 常凯特 李柏涛)“纵便波涛隔阻,还是亲情骨肉,休戚总相关。”1986年,在台湾当局开放台湾民众来大陆探亲的前夕,海峡两岸同胞要相见相聚的呼声早已势不可挡。
“当时我亲眼目睹很多次,两岸同胞相聚时,那种声泪俱下、让人感动不已的场面……于是感慨万千,写下这首词。”北京华夏翰林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黄君在日前举行的中华文化论坛艺术家分论坛现场,饱含深情地朗诵了这首原创的水调歌头,与会者报以热烈掌声。
无法割舍的亲情血脉,蕴含着赓续传承千载的文化归属。
像黄君这样将两岸情怀寄于文学,又以各种艺术形式呈现,为推动两岸融合、迈向和平统一注入新文化动能的故事,在艺术家分论坛现场比比皆是。
两岸中华文化,一脉相连。在共同文化根基的滋养下,中华文化在两岸枝繁叶茂。
11月12日,中华文化论坛艺术家专场现场。(中国台湾网 李鑫 摄)
初冬的京郊,空气恬雅,微风拂面。来自两岸文学界、书画界、影视界等各领域的两岸同胞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以创意促交流,以艺术促融合,探索两岸文化艺术交流与融合永续的发展之路。
台籍学者、泉州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历史系副教授刘智豪说,“福”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华人社会中的重要标示与符号。思考一个中华传统节日习俗在当下社会传承与变容的构想,可藉由“福”文化来探讨其与闽台之间的传承作用与实践价值。
台籍学者、燕京理工学院传媒学院副教授刘英纯表示,在科技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藉由各种媒体的特质和传播渠道来发扬中华文化非常有必要,对于推广、传播和保护中华文化起着重要作用。
“今年是我第一次参加中华文化论坛,心情非常激动。”台籍学者、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周明聪说道,“我本身也从事艺术创作,回忆过去、展望未来,经过近年来两岸不断的文化交流,让两岸同胞拉近感情、走亲走近。
“我从第一届到第九届都在负责中华文化论坛艺术家交流专场,疫情期间也从未中断。”台湾财团法人国学文化艺术基金会会长张家献说,“中华文化论坛为两岸文化界人士提供建言献策的平台,助力两岸同胞携手促进心灵契合、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活动现场,播放了电视剧《扳手阿发》的预告短片,该片取材自真实故事,讲述了一位台湾扳手工人阿发的奋斗史——历经6次人生翻转,勇闯大陆创业最终脱贫,从扳手工人转身成为文化界人士,阿发是激荡时代下“西进”台商的缩影。
“多少台湾人受大陆惠台政策的优待,在大陆创业脱贫,现在很多台湾青年都不知道。”人物“阿发”的原型张家献说道,“我希望将更多‘阿发们’的故事搬上荧幕,给下一代台湾青年带来正向的人生引导。”张家献相信,阿发的故事能为台湾同胞特别是青年朋友带来新的认知和启迪。
以艺术为媒,凝聚共同记忆;以文化为引,激发情感共鸣。
两岸同文同宗,永远都是一家人,两岸同胞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舟共济,共筑一条跨越海峡的文化艺术之桥,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