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福建泰宁:两岸融合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2021-06-29 10:03: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字号

  中新网福建泰宁6月28日电 (陈鑫宇 邹家华 冯远智)传统村落、百亩萱草园、台湾自然教育工坊……一幅丹霞山乡的乡村振兴新画卷,在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杉城镇际溪村徐徐展开。

  近年来,际溪村以“耕读李家”为主题品牌形象,大力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推动闽台文化、农业及康养产业深度融合,努力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径。

  传统村落焕发新生机

  “用设计点亮乡村,把他乡变成故乡,让游人成为家人。”这是台湾上趣团队队长张欣颐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2014年底,台湾上趣团队受际溪村聘请进驻指导村庄规划建设。多年来,这个台湾乡创乡建团队以丹霞山乡的田园风光和尚书故里的人文底蕴为依托,打造以“耕”“读”文化为主题的美丽乡村,将际溪村建成闽台美丽乡村交流中心。

  如今,老旧的村居变成错落有致的民宿,陈年的“尚书故里”重现昔日荣光。台湾上趣团队还设计出两岸文创产品、乡村图书吧等,并结合在地绿色生态环境、台湾乡建经验和高校人才,促进两岸文旅产业融合。

  “一方农耕乐园,一处心灵原乡”,一方田园胜景呈现在际溪村中。2019年,际溪村获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今年来,台湾上趣团队围绕江家坊传统村落保护开发开展规划设计,探索实践传统村落保护与乡村振兴的新路径,着力打造“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传统古村落。今年6月,际溪村获评为福建省第四批省级传统村落。

  依托“耕读李家”传统村落保护开发和台湾团队常年陪伴式规划服务的优势,际溪村多次举办“跨越海峡来乡建”、研学交流等活动,为两岸乡创青年搭建了交流分享平台,并以康养文创产业吸引“新村民”入驻、老村民归来,让传统村落焕发出新生机。

  忘忧草开出“致富花”

  清晨,在“耕读李家”的百亩萱草园(黄花菜种植基地)里,村民汤道行等人正在为黄花菜除草施肥。就在今年初,泰宁县杉城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牵头,流转村民闲置农田开始黄花菜试种,种植面积50余亩。

  黄花菜又叫“萱草”“忘忧草”,基地的黄花菜是从台湾引进的品种,具有较耐旱、风味好等特点,适宜在闽北地区推广种植。杉城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第一年栽种黄花菜后,可持续收获12年左右,是一种一年、十年受益的“致富花”。

  此外,黄花菜花形端正、色泽淡金黄,作为景观作物配上“耕读李家”色彩分明的骑行慢道,将成为村内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家里的10亩地都流转给公司种植黄花菜了,现在公司雇我们除草施肥,一天能有上百元(人民币,下同)的工资。”正在除草的村民汤道行乐呵呵地说道。

  杉城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将通过台湾黄花菜的试种,逐步吸纳周边农户、村民以资金、土地、劳务等形式入股分红,扩大基地种植面积,并结合闽台合作着手黄花菜周边文创产品开发,让忘忧草开出“致富花”。

  村民旧房变身教育工坊

  近年来,随着“耕读李家”康养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游客走进际溪村,不少企业与村民也参与乡村振兴。

  在“耕读李家”内,静心书院、星空民宿、读隅民宿等都是通过流转村民房屋而建成的康养民宿项目。此外,还有50余户村民自发将自己的房子改造成了民宿、农家乐等乡村旅游业态,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

  康养民宿业主郭小红就被这里的丹霞田园风光吸引,在际溪村开起了台湾自然教育工坊。郭小红出生于泰宁县,丈夫白周悌则是台湾台南人。一直以来,她致力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促进两岸民间文化交流的志愿者。

  郭小红表示,希望在“耕读李家”植入青少年自然教育、台湾手工皂制作、经络理疗等康养业态,用自助助人的理念,传播身心健康的家庭养生文化,助推海峡两岸文化交流融合。

  2020年,际溪村“耕读李家”获评福建省基层对台交流示范点。际溪村相关负责人透露,几年间,通过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径,际溪村村集体收入从原来不到5万元发展到现在的30多万元,村民人均收入也由原来的6000元增至现在的1.8万元;下一步,将充分发挥“耕读李家”品牌效应,盘活现有资源,用好用足各项政策,重点推进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交流平台——耕读学院建设。(完)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