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两岸  >   正文

拼内需、揽人才、求转型——台商投资大陆关键词

2010年02月22日 08:11 来源: 字号:       转发 打印

  新华网台北2月21日电(记者刘刚 徐群)21日是台湾春节长假最后一天,“台北经营管理研究院”特意邀请多位大陆台商协会负责人和分析人士,就新的一年大陆台商投资趋势进行探讨,“拼内需”“揽人才”“求转型”成为与会台商大陆投资布局的关键词。

  大陆庞大的内需市场是与会者关注的焦点,“4万亿投资”“家电下乡”等词语被频频提及。上海台商协会常务理事邱创盛说,得益于大陆扩大内需的政策,这两年大陆台商中从事内销行业的基本未受金融风暴影响,不少台商还“赚了不少”。因此,投入大陆内需市场应是“台商首选”。

  “大陆的市场太大了,根本做不完。”青岛台商协会副会长许利雄说。他以自己的企业为例,年产内衣800多万件,算是业内的龙头了。但以大陆人均一年更换3套内衣计算,一年就有近40亿件的市场,“这个空间实在太大了”。

  从事机电和铁路设备生产的德州台商协会会长蔡永龙,从大陆的内需政策中获利颇丰。“投资环境还是大陆好。”他说:“台商应该早下手,尽快踏入大陆内销市场。”

  眼下景气回暖,大陆部分地区出现缺工现象,“延揽人才”因此也成为台商的迫切需求。杭州台商协会常务副会长陈向荣认为,应该善用在地资源,实行人才的“本土化”。因为当地人才人际关系广、能吃苦,而台湾的人才必须“要有同样的能耐,才能在大陆成功”。

  济南台商协会会长王克璋指出,产业决胜于人才。他认为,大陆的人才储备远胜于台湾,台湾的经济要重现繁荣,不仅大陆台商要吸收当地人才,还应该吸引大陆的人才到台湾来工作。

  与会者还认为,转型和创新是大陆台商生存发展的长远之策。“转型、升级、自动化”是蔡永龙对自己企业的要求,他说,过去企业产品100%外销,现在已经不到10%。

  “台北经营管理研究院”院长陈明璋博士认为,台商企业将营运模式由外销调整为内销是当务之急,企业生产也应从原有的贴牌加工转变为自创品牌。他同时指出,台商进入大陆市场多年,但还没有和当地市场真正融合,未来的转型过程中,应该明确自身的定位,加速改变、调整自身素质和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