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高烧不退" 媒体忧强化"官本位"取向
昨天,2008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举行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笔试,全国64万名考生参加了考试。此前,全国通过报名资格审核的报考者高达80万人,报考与计划录取比例(竞争比例)平均为60比1,其中最热门职位的竞争比例高达3592比1。
据统计,2005年、2006年、2007年三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报考人数和平均竞争比例分别为31万和37.3比1、50万和48.6比1、74.2万和50比1,再联系2008年的数字,可以清楚地看到,这几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的报考人数在逐年递增,竞争比例在逐年提高,竞争的激烈程度在逐年加大。在许多省市举行的公务员招考中,也出现了与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不相上下的火爆局面。
公务员考试持续升温,首先让人感到些许欣慰。因为竞争比例提高,竞争程度日渐激烈,有利于国家通过公开、公平的渠道,在更广泛的人群中选拔优秀人才,百里挑一、优中选优的结果,有利于为公务员队伍充实新鲜、健康的血液,提高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公务员素质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务员考试提高了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也有助于提高国家的竞争力。
相应地,公务员队伍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提高政府部门依法履行公职的意识和工作能力,提高公务员队伍水平、形象和声望,使政府的施政行为具有更强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在此基础上,国家为公务员提供更加优厚的从业保障和福利待遇,包括今后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借鉴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实行“高薪养廉”、公职人员财产公示公开等廉政制度,也具有了更加充分的理由。
然而毋庸讳言,公务员考试的热度连续几年居高不下,也让人不无忧虑。在世界上很多国家,尽管公务员的薪金收入、福利待遇、社会地位都处于中等偏上的体面水平,但人们对公务员职位的竞争,很少发展到炙手可热“高烧不退”的地步。相反,这些国家的大批有能力、有追求的优秀人才,都相信“不当总统,就当广告人”、“当总统不如当推销员”,往往把企业经营、金融保险、社会服务或非政府组织作为事业的首选。以此观之,我们有这么多人才都把理想目标锁定在公务员职位上,只能说明中国的市场经济和社会发育的水平还很低,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和创业氛围还有待时日。
同时,公务员职位受到公众的热烈追捧,势必进一步强化中国社会结构中业已存在的“官本位”取向。“官本位”强调以官为本,唯官独大,官位不但成为决定权力配置和利益分享的唯一标准,甚至也成了衡量一个人事业成就和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在“官本位”的强力导向之下,众多社会成员为获得当官的资格,先是千军万马过公务员考试的“独木桥”,接下来又千方百计追求仕途上的步步高升,各种跑官要官的“潜规则”、买官卖官的腐败伎俩很可能愈演愈烈,社会风气将受到更大的毒害。
再次,“官本位”取向因持续升温的公务员热而不断强化,还将使公务员群体在社会上成为越来越强势的一个群体,这对于继续推进改革并非一个好消息。公务员群体越来越强势,其主导改革的能力也将越来越强大,这将导致包括普通人、农民及一些弱势群体在内的其他群体,参与改革的空间就会越来越狭窄,在改革中拥有的话语权和博弈能力也会越来越弱小。久而久之,强势群体将在改革中享受到越来越多的利益,其他一些群体则不可避免要为改革承担越来越大的成本,从而形成“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为大力弱化“官本位”取向,扩大工人、农民等群体参与改革的空间,增强改革的普惠性,缓解社会的强弱分化,当前亟须按照十七大的部署,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各项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的机制,使公务员群体回归其社会本位,使社会成员对公务员职位的竞争回归到正常水平。有朝一日,当公务员考试降温为一种普通的职业考试之时,中国改革就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北京青年报 潘洪其)
公务员考试人数破纪录 专家称个别考题超出大纲
昨天(9日)上午9时,素有“国考”之称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8个城市、22000个考场同时开考。人事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共有64万人通过审核参加考试,人数创历年之最,其中北京地区考生有8万余人。
考生:参考人数创纪录
今年的考生规模为设立公务员考试14年来之最,人数较去年增长12%,仅北京地区就有8万余人参考。北京共设116个考点、2690个考场。
与人事部提供的近1.4万个招录职位相比,2008年国家公务员的考录比约为46∶1,高于2007年的42∶1,低于2006年的48.6∶1。
此次考试竞争最激烈的是中央党群机关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竞争比例平均为1∶162,最热门的农业部一科员职位更达到1∶3592。同时,无人报考的职位达到77个,涉及气象、海关等系统,主要原因为工作地点偏远、工作条件艰苦以及学历要求高、专业性强。
考点:7城市首次设考点
今年“国考”考点的覆盖范围首次扩大到省会城市外,分别在青岛、潍坊、济宁、徐州、无锡、扬州和厦门等7个城市增设考点,这7个城市的考生可以直接在当地参加考试。据人事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考试成绩及合格分数线将在明年1月下旬公布。
考规:首次要求考满全场
昨天早晨,记者在北京联合大学考点看到,往年“开考后60分钟内不得交卷”的规定被“考试期间,不得提前交卷、退场”的考试要求所替代。市人事考试中心负责人表示,之所以严禁提前退场,主要是为了最大限度地防止试题外漏,防止个别“探子”先行退场后,通过隐形耳机等各类手段作弊。该考点除一女性考生在刚开考不久感觉身体不适而自动放弃考试外,其他考生都一直到11点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考试结束才鱼贯而出。
考题:申论紧扣社会焦点
今年的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考试考题保持140道题量不变。下午开考的申论,题目是关于兴建水电站。专家表示,这道申论题目的最大难点在于能否在看完材料后明确感受出政府真正的意图是什么,这和去年的申论题比较接近。此次申论题不仅紧扣社会焦点,还应合了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生态文明”。
各方反应
考生:难度低时间不够
考生们的感觉大体与去年相当,认为没出现多少新题型,但时间紧张是最突出感受。去年普遍反映难度最大、放在最后的资料分析题,今年容易了不少,但这也让不少按顺序答题的考生吃亏不少,“没想到会这么容易,但想做时已经没有时间了!”一名考生后悔不迭地说。另据网上的实时调查显示,未做完题目的考生达到60%以上,但感觉题难的仅在30%左右。
专家:个别题目超大纲
某著名培训学校的万源泉老师表示,在今年占30%的难题里面,类比推理题是最难的。题目的4个选项都给出了3个词,而这3个词之间的关系是互为包含和兼容的关系。应该说类比题超出了考核大纲的要求,因为大纲只列出了两套样题、两个词,而考题有3个词、3道题,且三个词的类比关系比较复杂。这种题考生以前没有复习过,普遍反映比较难。(京华时报 记者 王晴)
我国64万人竞考公务员 录取比例约46比1
昨天(9日),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在全国38个城市同时开考。根据最新统计,今年64万的考生总数创下历史新高,比去年增加12%。他们将竞争近1.4万个职位,录取比例约达46比1。其中,北京地区的考生总数为8万人。人事部负责人称,尽管报考人数逐年递增,但并不会因此提高考题难度。
新规:今年不允许提前交卷
昨天(9日)上午8点,北京联合大学门口已有心急的考生开始候场了,不少人一手拿早点,一手举着资料做最后的复习。今年该校共有70个考场,2100名考生在此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
9点钟正式开考后,人事部相关负责人到该校巡考。在考务办公室发现一名女生伏案休息,原来她刚开考即腹痛难忍,只好放弃考试。按照今年的新规定,公务员笔试不允许提前交卷,她在校医的陪同下休息调整。“本来跟老板都打好招呼了,没想到临时出状况,只能明年再考了。”她遗憾地表示。
据人事部公务员管理司介绍,2008年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笔试昨天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8个城市同时举行。考试成绩和合格分数线将于2008年1月下旬公布。
追访:录取比约达46比1
“今年全国共有64万人最终确认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人事部公务员管理司副司长聂生奎通报,这一数字达到1993年《公务员法》颁布、公开招考公务员以来的最高值。据招考公告统计,64万人竞争近1.4万个职位,录取比达到近46比1。
记者:国家公务员报考人数连年增加,竞争越来越激烈,今年的试题难度是否有相应调整?
聂生奎:报考人数增加说明社会对于国家公务员“凡进必考”的认可。考题难度方面我们一向坚持“为用而考”,即根据职位能力拟定考题。从几年来的成绩统计来看,考题难度均衡,分值一直呈标准正态分布,也就是极高和极低分是少数,大部分分数是向中间靠拢。今年应该也不会出现偏差。
记者:目前考国家公务员已是大多数应届毕业生的选择之一。在报考国家公务员的人数中,应届生多还是社会在职人员多呢?
聂生奎:应该是应届生更多一些。而且考录制度对此也有所规定,比如今年省部级公务员录取人数中,一半要有基层两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县市级以下的职位则全部面向应届生。
现场:“怒江水电站”难倒考生
今年的申论题围绕“人与自然”的问题,给定10组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为资料,其中包括自2003年开发以来争论不断的怒江水电站。据了解,第三题是怒江当地有关部门针对反对开发的意见作出答复,要求考生“从内容上”给答复“挑错”并改正。
不少考生反映答这道题有些犯蒙,不知道从何说起。“这实际上是要对对策有效性进行分析。”长期从事公务员考试培训的刘景山教授表示,辩证思维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将是今后公务员考试发展的方向。(北京晨报 记者 姜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