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以看作是环太平洋地震带进入活跃期后的一个特征。”这种现象或许可以在环太平洋地震带的地质机理中,寻找到一种解释:太平洋中央海岭是地幔对流上升的地方,地幔物质不断从这里涌出,以每年0.5至5厘米的速度向东西两边扩展,逐步冷却固结成新的大洋地壳。新生的大洋地壳就与周遭的大陆板块不断摩擦、挤压。“以往全球每年发生的七级以上地震一般只有七八次。进入地震活跃期后,这个数字大大增加,去年全球七级以上地震超过28次。”
上海几乎无影响
那么,环太平洋地震带处于活跃期,强震高发,上海会受波及吗?尹京苑详解板块构造指出,上海离环太平洋地震带非常遥远,太平洋板块的西侧俯冲进日本海沟后,慢慢深入地下几百公里后融入地幔,根本和上海地下构造“不搭界”。如果日本再次大地震并引发海啸,通常也是发生在日本东侧,其西侧的冲绳地区都几乎不受影响,更何况上海。而且欧亚大陆进入海底后有长长的大陆架,这部分海水相对较浅,很难形成大海啸。
“国内值得密切关注的是西部地区,印度洋板块俯冲至喜马拉雅山下,影响周边的小板块引发地震;东北和河北地区,距离环太平洋地震带的距离较近,易受其活跃期影响。历史上也曾发生过唐山大地震、海城大地震等。”尹京苑说。(记者 马亚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