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污水”:不得已措施
本报记者提出,东电向太平洋排放低浓度放射性污水是否涉嫌违反国际法。
山崎回应说,东电是不得已为之。他说《国际海洋法公约》规定了各国防止海洋污染的义务,也有遏制污染发生源,防止污染扩散的责任。东电排放低浓度放射性污水,是为了更方便地储存和转移核反应堆内高浓度放射性污水,高浓度放射性污水是更大的污染发生源。但他承认,排放放射性污水,日方只是在事后才与中方联系。
■ 对话
菅直人视察避难所遭呵斥
21日,日本首相菅直人赴福岛县田村市,视察设置在该市体育馆的一处避难所时,遭到“劈头盖脸”的呵斥。
据报道,这处避难所住着60多人,都是因为核泄漏不得不背井离乡的核电站周边居民。身着防灾服的菅直人一到这里,就立即“引发众怒”。
“我们真的都是在忍,请你再努力一点,解决核电站的问题!”一名灾民大声说。
“是、是、是”,菅直人再三鞠躬回应。
当菅直人结束30分钟的视察,朝体育馆门口走去时,一名灾民站起身来,愤怒地叫住首相:“你这一走了之算什么,叫我们怎么办?”另一名女性灾民也大声质问,“你明白被人无视是什么心情吗?”
已经走到门口的菅直人不得不折回来。
“你就这样从我们旁边走过去,你知道我们是什么心情吗?”一名妇女含着泪说。
“不、不、实在对不起,我没那意思,不是就这么走过去,对不起!”菅直人连忙道歉。
“本来是值得信任的,看来现在没法信任了。”这名妇女不依不饶。
“别,真的别那么说……”菅直人有些慌张。
“政府的人说这样说那样,你把他们都带来,在这里生活一段试试看!”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