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媒介使用率为何低于男性
“目前女性的媒介接触率和利用率均低于男性。”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女性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琴忧心忡忡。经过多年的研究,她告诉记者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我国女性的整体经济地位要弱于男性,媒介的接触需要一定的经济物质条件,在一些经济不发达的边远地区,因为贫穷原因导致当地人民的媒介接触率不高的现象依然普遍,其中这一现象在女性当中尤为明显。“如山区的失学女童较多,则这些孩子们对媒介接触的机会更少。”王琴说道。
传统的性别观念也导致女性的媒介接触率和利用率均低于男性。王琴认为,“在我们社会中,有种观念就是男性比女性更了解媒体,更依赖信息技术。社会文化环境和舆论环境更多地鼓励和支持男性接触媒体。其结果就是女性对媒介接触的主动性不够,热情不高。”另外,教育程度、缺乏媒介设备和信息技能不足等因素都制约着女性的媒介接触及利用。
对于媒体的女性形象表达存在着模式化的倾向,对女性的偏见和歧视的内容依然存在的现象,王琴认为,媒介凭借其多样化的传播形式握有强大的传播话语权,而这种强大的传播权力又一直在少数人手中掌握。从社会性别角度来看,这些少数人又是男性中心的代表。媒介形象就不可避免地经过了男权文化的调整,以表现男权文化对女性角色的期待,即男权文化通过大众传媒参与并完成了对女性形象的塑造。
媒体应该给女性更多表达权利和机会
“性别刻板印象、性别歧视等会限制公众的思维,进而限制男性和女性享有平等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机会,所以消除性别刻板印象和性别歧视是实现性别平等的关键所在。”日前,“基于新媒体的性别平等倡导与实践”项目负责人、上海市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博士陈亚亚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许多研究都表明,媒体在反映性别角色和性别刻板印象上有很大影响力,是促进社会性别平等的强有力工具之一。
[ 责任编辑:张晓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