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时政 | 本网快讯 | 两岸 | 国际 | 港澳侨 | 热点新闻 | 大陆纵览 | 社会 | 财经 | 教育 | 军事 | 科技 | 传媒 | 奇闻趣事 | 新闻发布会 | 新闻人物

一个患地中海贫血症少女的坚强如何“炼”成

时间:2010-05-19 14:51   来源:深圳特区报

  疾病也曾让晓晴变得敏感,但凡家里出了状况,她也会把责任揽在自己的头上。一次,父母为琐事吵架,在家中闹得不可开交,晓晴看到后哭着跪到了双亲的面前,“爸爸妈妈,对不起,如果我不来到这个世界上,你们就不会像现在那么难过,都是我不好……”看到女儿下跪,父母二人当时就怔住了,紧接着,母亲一把将女儿搂在了怀里,“只要有妈妈在一天,妈妈就不会放弃你。”看到娘儿俩哭着抱在一起,樊先生也偷偷地抹起了眼泪。

  时光荏苒,晓晴已经12岁了。和当年捉襟见肘的日子相比,樊家人依然过着省吃俭用的生活,所不同的是一家人的心志俨然坚强了许多。去年,已经可用少儿医保报销部分输血费用的晓晴主动将自己燃料卡让出,好让其他的地贫儿享受一年12次的免费输血。

  立志健康成长回馈他人

  晓晴如今就读于宝安上合小学,成绩位于班级前列,家里有一面墙贴满了她上学后获得的各类奖状。晓晴说,她需要好好学习,为自己,也为她的家人。不仅如此,她还会做许多家务,洗碗、扫地、擦桌子,甚至是洗自己的衣服。

  说到长大后的愿望,晓晴说希望自己能像一个长年帮助自己的义工姐姐一样,去帮助他人。从小到大的这番波折,让她深深懂得生命和健康的可贵及其来之不易,而她也知道,自己现在所能做的,就是好好学习,积极治病,快乐地生活,以期能有回报家人、回报社会的那一天。

  “我是很不幸,得了这样的病,但是我又很幸运,能在这个充满爱心的城市生活。我很感谢爱心人士,和居委会、妇联的叔叔阿姨们,对我无比的付出和关怀,我才能看到明天的太阳。我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回报社会。我还要感谢我的爸爸、妈妈,是他们给了我生的机会,我要用这一辈子,去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

  当日,晓晴从作文本上扯下一页纸,并在记者面前写下了这样一段话: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立志回馈社会,且对未来充满期许……属于晓晴的人生作文,还没有写完。

  4个月时查出“地贫”

  20年前,樊先生和黄女士来到深圳,投奔希望。偶然的一次机会,两人情牵一线,并诞下爱的结晶。1998年10月8日,女儿在深圳呱呱坠地,望着窗外的碧海晴天,父亲给孩子取名,叫晓晴。

  对于当年这对年轻的夫妇来讲,女儿的出生无疑是人生又一个新的起点。自从有了晓晴,樊家一度其乐融融,母亲细心照顾女儿,父亲也更加努力地做工。但这时,命运却和他们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4个月大时,晓晴发起了高烧,一直退不下去,就连医生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后来,经过输血,晓晴的烧退了,但采血化验的结果,却让父母异常揪心。也是在那时,他们第一次听到了地中海贫血症这个名字。

  “医生说,孩子有地中海贫血症,因为我和她妈妈身上都有地贫症的基因。但并不是所有基因携带者的孩子都会得这样的病,但那四分之一的概率,还是让晓晴撞着了。”樊先生说,这个事实当时对他们这个小家庭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医生告诉父母,孩子必须靠输血过活,否则就只有几个月的命,但是如果能够长期坚持输血治疗,还是能够存活。当年,还是婴孩的晓晴一个月只需输一次血,费用差不多是400多元。稍作考虑后,父母决定要给女儿坚持输血。(赵新明)

  点击更多新闻进入新闻中心 社会新闻 经济新闻 教育新闻

编辑:马丰军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