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反映
南京一中学开“玩”课,你怎么看?
本报一篇报道成考题,记者约请该校校长给“参考答案”
扬子晚报记者了解到,试题中也非常注重“新课改”。比如公共知识中就有一题是说南京有一个学校开设“玩”课,就是让孩子到南京各个景点去玩,请问这个行为对学生和学校发展各有什么意义。记者发现,这道题中的某中学就是扬子晚报曾报道过的南京弘光中学。去年扬子晚报曾报道该校要求在两年时间内,学生们要“玩”遍南京的60个景点,全方位了解家乡的历史和现在。
“这个是学校的综合类课程,是语文、历史、地理和美术4门学科的老师公共开发的课程,是学校的校本课程。”记者联系到弘光中学的刘昊校长,他表示,对学生的意义来说,当时设计这个课程目的就是让学生了解南京的乡土文化,比如在初一二年级各设计了南京的30个景点。从10月份开始到现在有2个多月了,很多学生节假日都和同学或者家长去探访这些景点,有了很多书本外的收获;而对学校而言,作为校本课程也是对课程改革的一种尝试。“每次活动背后老师都设计了很多培养目标,对学生的全方位培养就是对学校发展的促进。校本课程的成功也能做出学校的特点。比如学校是青奥示范校,通过校本课程增强孩子的综合能力,也让学校更能‘走出去、请进来’。”
[ 责任编辑:芮益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