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俄罗斯学者:中国提出的多项理念为全球经济秩序发展提供新的愿景基础

2025-10-29 20:22:00
来源:中国日报网
字号

  中国日报网10月29日电 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世界经济研究部主任、气候变化经济学实验室主任伊戈尔·马卡洛夫在“全球战略对话(2025)”智库论坛发言时表示,全球经济面临危机与挑战,其根本原因在于整个国际体系正在经历根本性转变,而旧条件下形成的国际经济秩序已不再适应正在形成的新现实格局。中国所提出的发展理念和实施路径,为重塑全球经济秩序提供了新愿景的基础。

  中外嘉宾参加“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主题研讨环节

  马卡洛夫认为,国际经济秩序的危机可以分解为三个相互关联但又彼此独立的部分,即全球化与开放性的危机、全球经济机构的危机以及经济发展模式的危机。

  他提到,当前国际经济秩序的常态是经济多极化,这个“区域化世界”内部的联系远比与外部联系更为紧密。区域化世界可以成为全球化的一种可持续模式,但有一个必要条件:区域间保持开放互动并遵循统一规则。这也引出了第二个危机,即全球经济机构的危机,而这里的“机构”不仅指的是各个组织,也代表规则。

  马卡洛夫表示,全球经济机构的出路在于制度演进,新机构、新规则将逐渐涌现:某些情况下,它们会与现存体系并行发展,例如新成立的新开发银行(NDB)并非取代世界银行,而是更具灵活性、在投票权和行长轮值方面更公平、更关注当代发展需求、更开放于发展融资创新的平行机构;而在其他领域,新机构将填补空白领域,以人工智能为例,这一现象正在塑造经济和社会的未来。所有这些变化都会平稳推进,并终将形成新的经济规则体系。

  他进一步指出,经济发展模式的危机或许是最复杂且最难克服的危机。全球南方需要经济增长来解决自身问题,但以往的发展模式已不再适用。西方世界的发展路径无法效仿,因为这些路径显然超出了地球生态的承载界限。事实上,即便在西方世界,旧有发展模式也已失效,并面临人口老龄化、基础设施陈旧、传统福利国家模式枯竭等挑战。

  马卡洛夫认为,人类应努力建立新模式,不再追求消费的最大化,而是追求全面福祉的最大化,这一点对发展中国家尤为重要,因为新的增长模式将在这些国家率先实施,在这方面世界可以向中国学习,其中包括中国成功实施的生态文明理念。

  他提到,近年来中国已成为全球绿色技术发展的绝对领导者,其中也包含了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框架内实施的一系列切实可行的金融和技术机制。同样重要的还有中国提出的四大全球倡议,从发展、安全、文明、治理四个维度,为共建美好世界注入强劲动能。而所有这些理念和实施举措,也都为全球经济秩序应如何发展提供了新的愿景基础。

  马卡洛夫最后谈到如何构建包容且公平的经济全球化这一问题,他强调,人类并不需要全球化本身,而是需要包容、和平的新发展模式,经济全球化应该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之一。

  10月2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中国日报社共同主办的“全球战略对话(2025)”智库论坛在北京召开。本次活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和中国日报社中国观察智库承办。来自中国、俄罗斯、美国、英国、法国、丹麦、挪威等国家的10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联合国成立80周年与全球治理新格局”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编译:高琳琳 审核:齐磊 韩鹤)

[责任编辑:滕丹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