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草原上的算力之城 看绿电如何“就地变现”

2025-08-29 20:46:00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字号

  乌兰察布是位于内蒙古中部的一座塞外小城,这里风力资源丰沛。今年上半年,乌兰察布新能源发电量突破200亿度,在总发电量中占比超过一半,绿电正成为当地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记者来到乌兰察布时,看到路边停着近10辆装载着风机叶片的重型卡车。下车一打听,生产这些叶片的厂家就在这条街的另一边。

  风机总装工厂四年前落户乌兰察布,但让他们扎根下来、不断发展壮大的是这里迅速形成的产业“朋友圈”。眼看着这条街上的风电企业从个位数增加到十余家,企业厂房从一期扩展到了二期,工作人员的数量更是翻了3倍。

  

  草原上发出的绿电越多,对储能的配套需求也就越大。在这条新能源产业一条街上,记者就发现除了叶片、轮毂等装备制造企业,还有一个整齐摆放着十几个集装箱的储能实验场。

  

  在乌兰察布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记者看到了几条从零点起步、强劲上扬的曲线,它们不仅反映出当地持续提升的新能源装备制造能力,也见证着绿电给这座城市带来的变化。

  乌兰察布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陈志刚:到目前基本形成了风电装备制造的全产业链。我们把风光资源优势转化成能源优势,进而转化成产业优势,这是我们适应绿色发展要求、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新路。

  记者探访草原上的算力之城

  在乌兰察布调研采访期间,还有一个新崛起的产业让记者印象深刻,那就是规模不断壮大的数据中心和算力产业。这个曾经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的城市为何能吸引算力企业聚集?算力又给这个城市带来了什么改变?

  总台央视记者 高算力有多重要?小到点外卖,大到AI模型训练、智能驾驶都得依靠算力。别看这个机房只有25平方米大,但是上亿用户的数据都在这些机柜中运算。这些线缆就是直连北京的“信息高速公路”。有了它们,乌兰察布和北京的数据延时只有4毫秒。

  乌兰察布是国家“东数西算”的核心节点,气候资源适宜,年均气温仅4.3℃,可利用自然冷却时长达10个月,同等技术下节能20%~30%,被称为算力产业的“天然冷库”。更重要的是这里清洁能源装机超60%,叠加独立蒙西电网,堪称算力产业“黄金搭档”,目前已有67个算力中心项目签约落地。

  

  因地制宜发展起来的绿电产业为绿色算力提供了坚实的能源支撑。2024年,当地已投运的数据中心实现产值约56亿元,同比增长43%。今年上半年,已投运数据中心实现产值26.76亿元。就在不久前,全国首个数据中心绿电直连项目在乌兰察布正式投产。

  

  模式创新源于政策创新。内蒙古自治区在全国率先提出了绿电直连等6类新能源市场化消纳模式,此后连续印发3版政策,不断细化规则,使这些新模式从设想成为可能。

  绿电“就地变现”

  加速助推产业升级

  绿电为产业发展带来了新动能,如何结合传统产业,让绿电更好服务于经济社会的绿色转型?

  乌兰察布是全国最大的铁合金生产地级市,产量占据全国30%以上。过去铁合金产业因为耗能高、排放大,一度让当地头疼不已。但当记者走进乌兰察布这座铁合金工业园区时,发现飘在厂房上空的黄烟不见了。负责人告诉记者,其中一个关键原因是新更换的绿电直流炉代替了原来的燃煤机组与火力发电。

  

  在乌兰察布,像这样的绿色铁合金项目已有32个,每个项目超过60%的电能来自本地的绿电。其实不仅是乌兰察布,就在一个月前,全球最大152万吨绿色氢氨项目首期在内蒙古赤峰建成投产,年产能为绿色氨32万吨,每年可减少碳排放140万吨左右。从产业园发出的第一罐绿氨,还拿到了全球首张国际认可的“可再生氨”证明。

  “十四五”以来,内蒙古绿电外送由300亿千瓦时提升至600亿千瓦时;目前已建成绿氢产能6万吨/年,接近全国产能的一半;已批复39个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已建成7个。

[责任编辑:李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