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时政新闻  >   正文

网传白领标准月薪2万以上 证券烟草业亦难达到

2013年05月06日 16:06 来源:扬子晚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算账

  南京没多少人能达到“月薪2万”

  “月薪2万以上、上班朝九晚五、有车有房,这个所谓的新白领标准中,先是收入门槛要卡死90%以上的人,同时又要朝九晚五,那基本没多少人能符合这一标准。”昨日,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社科界人士对扬子晚报记者说。

  南京人均年入36322元 比“月薪2万”差了太多

  扬子晚报记者查阅统计资料发现,至2012年末,南京全市的户籍总人口为638.48万人。根据对城市住户的抽样调查,去年南京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6322元,这里包含了工资收入、经营净收入、股票房租等财产性收入,还包括了养老保险等转移性收入。

  如果将城镇居民的收入按从高到低平均分成五等份,收入最高的那1/5人群的年可支配收入也只有68823元,平均到每个月仅为5735元,离月入2万的标准差了好大一截。

  证券烟草业年入十几万 也达不到“白领标准”

  事实上,我们从江苏省统计局提供的2012年多个细分行业的平均工资水平上可以看出,高收入人群最集中的几个行业,排行第一是证券业,年入130853元;排在第二的是烟草加工业,年入115440元;接着是银行业107720元;软件开发人员103008元。

  扬子晚报记者昨日也采访了数位“高薪行业”的就职人员,一位在银行工作的业务经理对扬子晚报记者说,月薪平均2万,在银行里也必须干到中层以上了,可是中层几乎没人能够“朝九晚五”,“有足够的闲暇时间”。

  一家证券市场人士则向扬子晚报记者表示,证券业在旁人眼里也是个高收入行业。但是行里人都知道,干这一行就得牺牲自己的生活,如果是做国外市场的,那还得白天黑夜颠倒着来。

  采访中,不少人都认同这样一个观点:“高收入必须以时间和健康来交换,又舒服又高薪,那除非是富二代。” 扬子晚报记者 石小磊

  分析

  白领新标准,你败在第几条?

  昨天,扬子晚报记者对身边的公务员、媒体工作者、教师和外企职工等工种进行网络调查——在一般人眼里,这些人可是实实在在的白领。没想到的是,在这个白领标准面前,大家都高呼“标准太高”。

  南京一家旅行社的经理戏称,他的朋友圈子里的十个人,第1条标准能否定“九个半”。一些网友更为直接:“又给全国人民丢脸了”。

  “月薪2万”杀伤力最大 35岁以前难做到

  在扬子晚报所调查的对象里,最具杀伤力的标准是第1条:月薪2万元以上。

  “有钱的时候没时间,有时间的时候没钱。”对于20-35岁之间的上班族来说,月薪两万的标准是一个硬伤。一位网友称“第一条就把自己甩出了几条街”。

  一位公务员告诉扬子晚报记者,“这辈子都没有可能达到了,我们一把手局长,一个月都没有1万块薪水。”

  “15万的车”“两居室” 排在“杀手榜”第二三位

  杀伤力排在第二的是第4条“有15万元左右的代步车”,仅有16%的人达到这一要求。对多数人来说,即便有车也是10万元以下的经济型轿车,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压根没有车。

  杀伤力排在第三位的是第3条“至少有两居室”。不过在南京这种属于“1.5线”级别的城市,如果算上贷款的话,有一套两居室的住房还不算高不可攀。

  就算 “月薪2万” 但有钱了又“没时间”

  扬子晚报记者又采访几位30-45岁阶段的人群。在这个年龄段中,能够达到月薪2万、房车标准的相对多一点,其中多是企业中高层管理者,一些人甚至“超额完成”经济标准。但是对于他们而言,“能够坚持运动,并且有足够闲暇时间”则很难达到。“低碳生活”更是“离生活较远的一件事”,“经常在下班时间有各种应酬”比较常见。

  相比之下,一些自由企业的老板则更能满足时间上的要求,但他们坦言,“没有上下班概念也意味着,休息的时候也会想着工作,一旦有业务,半夜都得爬起来。”

  扬子晚报记者 柳扬 谢尧

  ■网友吐槽

  月薪2万,朝九晚五 你当老板是散财童子啊

  @拉拉姐不是我:今生都与白领无关,如果年薪2万还差不多。

  @beeble:有独特的娱乐方式指什么?三国杀和带小孩算不算?

  @Yuly优理喔:我是白领!每个月工资发下来,交了房租,还了信用卡,就发现,我这个工资又白领了。

  @温雅hope100:这个差距可以用光年衡量了。

  @萌奇奇moe:倒过来看,还不错,顺着看,第一条就把我甩出了几条街!!

  @SHUI_2012:月薪两万,还朝九晚五?你当老板是散财童子呀!

  ■专家点评

  “新标准”寄托美好愿望 咱们没必要刻板比照

  领航人才技术总监朱翔在接受扬子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白领”这个词的认识,现在社会上有差异,有些人觉得白领是一个职业类型,比如坐办公室的一类人;还有一些人则认为白领是一种社会阶层,类似国外所说的中产阶级,或者说中等收入者。如果将白领定义成前者的话,这个标准明显偏高;但如果定义成后者,还可以理解。

  但他坦言“能够同时达到这些标准的人绝对不多”。不过尽管如此,他认为这个标准也有积极的一面,它更多的体现出大家的一种愿望,好的状态,不仅经济上达到一定的标准,还希望获得生活和工作两者之间的平衡,对精神生活、人际关系、文化等等都有多元化的追求。

  他同时提醒大家,没必要过于刻板地以这个标准自我衡量,将其作为区分某些人的标准,因为现代社会,对人的评价也是多元化的,人与人之间没有太多可比性。柳 扬

点击更多新闻进入新闻中心 两岸新闻  台湾新闻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