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时政新闻

中国西北生态恢复加快 内陆河湖重现生机(图)

2011年07月07日 13:56:34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字号:    

  7月5日,畜群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扎兰屯境内的雅鲁河畔吃草。新华社记者 张 领摄

  今年6月下旬,国务院批准了《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综合规划》,决定从今年起,对疏勒河水系进行治理,缓解持续恶化的生态危机。敦煌的生态问题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这是十余年来,继塔里木河、黑河和石羊河之后,中国政府对第4条生态恶化的内陆河进行大规模治理。这4条河流的治理总投入高达225亿余元。近年来,中国政府的举动显示,中国正在加大对西北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的治理与保护力度。

  内陆河湖重现生机

  “从今年起,未来10年将投资47.22亿元用于治理敦煌生态。治理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疏勒河干流河水重新注入敦煌西湖,遏制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恶化。”甘肃省水利厅总工程师翟自宏说。

  据敦煌市水务部门介绍,为应对生态危机,敦煌近年已实施一系列节水措施,包括关闭300多眼机井,压缩5.5万亩耕地,引导农民发展葡萄、林果等节水高效农业。

  此前,2001年的塔里木河、黑河(古称弱水)流域,以及2007年的石羊河流域的治理规划均获得显著成果。“中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的尾闾湖泊、有‘大漠明珠’之称的东居延海,曾在1961年和1992年先后干涸。”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水务局局长吴海涛说,“而如今的黑河尾闾和东居延海已经连续实现7年不干涸,水域面积达到了三四十平方公里。”

  正在治理中的塔里木河项目也在今年实现了塔里木河23年来首次实现全年不断流,河水源源不断注入台特玛湖。

  从当前中国内陆河的治理效果来看,随着投入增加,治理和保护力度加大,包括敦煌周边大量湖泊在内,会有更多干涸的内陆河湖重现生机。

  沙地变成宝地

  近年,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陕西等省区纷纷利用其独特优势,结合现代化技术,将治沙与用沙相结合,掀起了一股沙产业的热潮,使其在中国西北荒漠地区真正实现了“披绿”又“添金”。

  “过去我们一直都把沙子当‘敌人’来对付,现在要把它作为资源来挖掘。思路转变后,沙漠地区经济发展的路子也变宽了。”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市长徐力群感叹道。

  中卫市地处中国第四大沙漠腾格里沙漠东南前缘,曾是国内受风沙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近年来,中卫市通过打造中卫沙漠农业科技示范园,已在沙漠边缘平沙整地2万多亩,建设了腾格里沙漠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早在两年前,这里还是黄沙肆虐的不毛之地,而今,园区的上千座温棚中,西红柿、西瓜、辣椒等蔬果长势喜人。沙山摇身一变成为“花果山”,在亘古荒漠里创造出了绿色奇迹。

  “沙产业确实是一个让西部获得飞跃发展的重要途径。”中国沙漠及沙漠化领域研究的开拓者刘恕说,“沙产业既是干旱荒漠地区未来发展的一种前景,也是现在探索的方向,是服务于未来世界的农业。”

  筑造生态林地长龙

  6月21日,按照全国人大环资委统一部署,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发展”为主题的内蒙古环保世纪行活动正式启动。

  国家林业6大重点工程中有4大工程在内蒙古的阿拉善盟实施,目前,阿拉善盟已建成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3个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面积近4000万亩,占到了全盟国土面积的近1/10。

  在充分发挥草原森林自然修复的同时,阿拉善盟林业工作者还打破了在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的荒漠地区不能飞播造林的论断,通过坚持不懈地飞播造林,在腾格里沙漠东南缘营造起长250公里、宽3—5公里的绿色林带,形成了绿色长龙锁黄龙的壮观景象,成为阿拉善盟生态建设的一大亮点。(严冰 陈霈 李亭宣)

点击更多新闻进入新闻中心 要闻 时政新闻

[责任编辑:吴怡]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