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北京这个缺水城市,我们尤其要警惕北京的暖干化趋势。
市气候中心统计表明,北京10年来年平均降雨量仅有432毫米,这比1980年至2000年平均降雨量少了140多毫米。
10年来,北京连续降水偏少。其中,仅2008年降水接近常年。
气温高、降水少,北京的干旱现象就很值得人们注意了。以气温最高的2007年看,这一年,北京出现三次阶段性干旱,分别是在年初、春季和初夏,这三次干旱的背后都有“高温”的身影。1至2月,由于气温持续偏高,本市出现旱情,较30年平均时间早20天,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旱情出现的最早之年;6月上、中旬,降水明显偏少,气温偏高,旱情有所发展,特别是在水库上游地区也出现了严重干旱,水库来水量急剧减少。密云水库汛期两次断流,特别是在主汛期7月25日到31日期间,潮河入库仅为每秒0.6立方米,白河入库仅为每秒0.7立方米,这是建库以来第一次出现的情况。
气象专家说,节约水资源对北京而言,尤其重要,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北京市民要珍惜每一滴水。另外,也要学会利用气候资源,如利用风力发电、根据天气情况供暖,既做到节能减排,又能让气候为我所用。
特殊记忆:10年气象之最
41.1℃,10年最热:2002年7月14日,北京出现的41.1℃高温,这是有气象记录来7月中旬的最高温,也是气象史排名第三的高温。排名第一的是1942年6月15日,温度达到42.6℃,排名第二的是1999年7月24日,温度达到42.2℃。
-16.7℃,10年最冷:2010年1月6日南郊观象台极端最低气温为-16.7℃,与此同时,京郊山区的极端气温达到-21℃。
最冷冬季:2009年12月到2010年2月,北京市平原地区平均气温为-3.5℃,比常年偏低0.8℃,比近10年平均值偏低1.6℃。
最暖冬季:2001年12月到2002年2月,是自1980年以来的第十四个暖冬,也是184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暖的一个冬天。其中,1月5日的最高温度为14.3℃,是北京有气象记录以来1月上旬的最高温度。1月份和2月份气温均是1841年以来的最高值。
连续高温热浪:2002年7月中旬连续6天高温,是北京气象史上第二连续高温。1997年7月本市曾经连续9天35℃以上高温,但这次高温强度要比那次大,那次最高气温仅有38.2℃,而这次7月14日出现的41.1℃高温,是有气象记录来7月中旬的最高温,也是气象史排名第三的高温。
最凉寒秋:阵阵冷空气让京城2002年的秋天异常短促。2002年10月下旬市观象台平均气温创下京城1940年以来同期的最冷纪录。而10月份平均气温也是1925年以来同期的最低值。其中,10月27日市观象台日平均气温为2.0℃,是新中国成立53年以来同期日平均气温最低的一天;10月29日最低气温为-3.4℃,是1953年以来10月下旬第二低温,第一低温出现在1986年10月30日,低温达到了-3.5℃。
最强暴雨:2002年夏季,京北密云突遭30年未见特大暴雨袭击。短短4个小时之内,密云的石城镇降雨280.2毫米,瓢泼大雨浇向6个山村,政府部门连夜组织814户农民转移,无一人伤亡。气象专家介绍,这次降雨是上世纪70年代以来最大一次局地降雨,时间如此密集、地点如此集中也非常少见。
最晚一声雷:2004年11月9日清晨北京天空炸响惊雷,雷声刷新了160年以来北京最晚的雷声纪录。
最热“五一”:32.2℃!2010年5月1日15时40分,本市气温不仅创下了去年截止到当日的最高纪录,同时也是自1966年后,44年来“五一”期间(4月30日至5月3日)的最高气温。
最热三伏天:2010年三伏天,北京共出现8个35℃以上的炎热天气,是常年同期的4倍多。这一年的三伏天,北京共出现两个主要阶段:7月下旬连续出现高温天气,其中5天超过35℃,两天为34.9℃,这成为10年来历史同期持续时间最长的一轮高温热浪天气;8月14日至16日,北京又是连续3天出现超过35℃的高温,这还是1951年以来的首次。
[责任编辑:吴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