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台湾网
  
北京 晴 7 ~ -3 ℃ 微风/台北 多云 18 ~ 12 ℃ 微风
特别推荐
重要文献汇集
重要言论
中共中央文献
全国人大文献
中央政府文献
全国政协文献
中央军委文献
外交文献
国台办文献
其他部委文献
民主党派文献
民间团体文献
历史文献
地方政府文献
台湾地区相关文献
中国政府白皮书
七日回顾
历史上的今天
大事记
数  据
涉台常识
中国概况
 
 
 
字号:
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

  时间:2006-11-23 10:52    来源:     
 
 

概况

 
 
  中文名称:云冈石窟

  英文名称:Yungang Grottoes

  根据世界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II)(IV),云冈石窟于2001年12月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分页符图标,请勿在代码中对其进行修改,否则可能会造成错误而不能使用!

  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集中了大批的佛像雕刻群。石窟始凿于北魏兴安二年(公元453年),由当时的佛教高僧昙曜奉旨开凿。大部分完成于北魏迁都洛阳之前(公元494年),造像工程则一直延续到正光年间(公元520~525年)。石窟依山而凿,东西绵亘约1公里。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最大者达17米,最小者仅几厘米。云冈石窟与甘肃敦煌莫高窟、河南龙门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群”,也是世界闻名的石雕艺术宝库之一。云冈石窟的造像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多彩,堪称公元5世纪中国石刻艺术之冠,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按照开凿的时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不同时期的石窟造像风格也各有特色。早期的“昙曜五窟”气势磅礴,具有浑厚、纯朴的西域情调。中期石窟则以精雕细琢,装饰华丽著称于世,显示出复杂多变、富丽堂皇的北魏时期艺术风格。晚期窟室规模虽小,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比例适中,是中国北方石窟艺术的榜样和“瘦骨清像”的源起。此外,石窟中留下的乐舞和百戏杂技雕刻,也是当时佛教思想流行的体现和北魏社会生活的反映。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曾记录了当年云冈石窟的壮景:“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希。山堂水殿,烟寺相望,林渊锦镜,缀目所眺”。

分页符图标,请勿在代码中对其进行修改,否则可能会造成错误而不能使用!

  云冈石窟分为东、中、西三个区,东区有4个窟,中区有9个窟,西区有40个窟,此外还有许多小窟。在这些石窟中,比较有特色的有:第三窟是云冈石窟中最大的石窟,前面断崖高25米,中上部凿有12个方形石孔。窟分前后两室,后室雕一佛二菩萨像,两颊腴润,体态丰满,形态自然,衣纹流畅,从雕造手法判断,应为隋唐时期的作品。第五窟和第六窟是一组双窟。第五窟为清代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建造。窟内中央端座佛像一尊,是云冈石窟最大的雕像,高达17米,佛像的膝上可站立120人,一只脚上可站立12人。大佛的周围雕满小佛,蔚为壮观。第六窟,中央是连接窟顶的两层高达15米的塔柱。每层四面有雕像,周壁雕有佛、菩萨、罗汉、飞天的造像。窟顶有33天神像和各种骑乘。壁上,塔柱上面,雕刻有释迦牟尼佛传教事。是云冈中具有代表性洞窟。第七窟,窟前建有三层木构窟檐,窟内分前后两室。后室正壁上层刻有菩萨坐于狮子座上。东、西、南三面壁上,布满雕刻的佛龛造像,南壁门拱上的六个供养菩萨,形象优美逼真。窟顶浮雕飞天,生动活泼,各以莲花为中心,盘旋飞舞,舞姿动人。第八窟,窟内两侧有五头六臂乘孔雀的鸠摩罗天,东侧刻有三头八臂骑牛的摩醯首罗天,这种雕像在云冈极为罕见。第十二窟,正壁上端刻有伎乐天人,手执弦管、打击乐器,神情迥异,形象生动。他们手中的排箫,箜篌等古典乐器十分珍贵,是研究我国音乐的重要资料。第十三窟,正中端座一尊交脚弥勒佛像,高12米多,左臂与腿之间雕有一托臂力士像,这是云冈石窟仅有的一例。第十五窟,雕有一万余尊小佛坐像,人称万佛洞。第十六窟,与后面四窟是云冈最早开凿的“昙曜五窟”,窟形椭圆,中间主佛立于莲座上,周壁雕有千佛与佛龛。第十七窟,正中有交脚弥勒佛倚于须弥座上,东西两壁有佛龛,东边是座像,西边是座像。第十八窟,题材为“三世佛”,主尊为释迦,两侧为过去佛和未来佛。在主像与过去、未来佛之间,各雕一尊菩萨像,菩萨像的上方,各雕五位弟子像,是为释迦之十大弟子。这组弟子像头部离开墙壁面,身体和下肢渐渐没于墙壁,这种安置方式为印度佛教犍陀罗艺术的直接影响,在云冈石窟中不多见。第十九窟,正中雕有一尊巨佛坐像。第二十窟,露天造像,主佛胸以上部位保存较完整,脸型丰满圆润,双耳垂肩,双目有神,面目慈祥,雕饰精美,刚健雄浑,是云冈石窟中最富有代表性的作品。

分页符图标,请勿在代码中对其进行修改,否则可能会造成错误而不能使用!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的云冈石窟,有窟龛252个,造像51000余尊,代表了公元5世纪至6世纪时中国杰出的佛教石窟艺术。其中的昙曜五窟,布局设计严谨统一,是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的经典杰作。

 
遗产价值


 
  云冈石窟作为一个宏大的佛像雕刻群,不仅突出反应了北魏时期佛教造像的工艺特点,而且还形象地记录了印度及中亚佛教艺术如犍陀罗艺术向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反映出佛教造像在中国逐渐世俗化、民族化的过程。多种佛教艺术造像风格在云冈石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融汇贯通,而云冈石窟也成为了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转折点,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中的北魏时期造像均不同程度地受到云冈石窟的影响。因此云冈石窟在当时的时代具有典型的佛教内涵和突出的艺术价值,符合文化遗产中的真实性要求。另外,云冈石窟作为一个整体的造像群,不仅突出地展示了北魏时期佛教文化的各方面风貌,而且保存完好,基本上没有什么破坏,完整地体现了其地域特色和时代特色。云冈石窟作为一个整体的佛教造像群,完整地体现了北魏时期佛教文化的兴盛状况,具有一种文化上完整性,因此符合文化遗产中的完整性要求。

分页符图标,请勿在代码中对其进行修改,否则可能会造成错误而不能使用!

分页符图标,请勿在代码中对其进行修改,否则可能会造成错误而不能使用!


(来源:中国网)

编辑:齐晓靖



 

 
编辑:system    
 
相关新闻
图片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