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资料

跨越海峡的桥梁——“台湾·青海文化周”综述

时间:2011-06-08 10:04   来源:青海日报

  远在中国西北角的青海,感应着大时代所造就的机遇,以自信开放创新的姿态,把眼光和发展的触角,不断伸向那些发达的省份和区域,伸向一个个具有世界性影响力的宽广的舞台。几年来,青海人成功举办了“大美青海”香港行、北京行、东京行、新加坡行、欧洲行……,“大美青海”已经成为我们叫得响亮、做得漂亮的一个大品牌。


  青海和台湾,在地理空间上分属东西,但青海人并没有因为身处偏僻的内陆而放缓开放的步伐。近年来,青海省委、省政府立足青海省情实际,充分借助两岸人员交流交往日趋频繁、经贸合作日益密切的大好时机,依托作为黄河、长江、澜沧江发源地的优势,邀请台湾许信良、关中、蒋方智怡等高层人士近30人来青参访;举办了“海峡两岸大学生走进可可西里”、“台湾中南部基层人士青海行”、“领略大美青海神韵——青台少数民族文化交流” 、“两岸同心·大学生志愿者西部行”等活动;邀请千余名台湾基层人士、少数民族和大中小学的师生到青海参访;两地文化、学术界开展了“青海省昆仑文化研讨会”、“青藏铁路和西部开发研讨会”、“海峡两岸昆仑文化探源研究交流活动”等诸多学术交流活动。青海各行业赴台交流人数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良好势头,我省曾先后组织玉树、黄南藏族自治州民族歌舞团等来台湾进行民族歌舞演出。2007年以来,全省科教文卫、经贸、工会妇联等领域的60多个团组800余人应邀到台湾参访,形成了青台两地间的良好互动关系。特别是2010年3月举办的“大美青海台湾行”活动,得到了台湾各界人士的支持与厚爱,提高了青海在台湾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密切了青台两地的联系,加强了交流与合作,让广大台湾同胞了解了青海,吸引了众多台湾同胞到青海观光旅游、考察投资。在宣传方面,邀请岛内媒体来青,拍摄制作了10余部专题片,并制作了20多部以宣传推介青海为主要内容的电视宣传片。充分发挥《青海与台湾》、《青海视窗》网站宣传作用,让台湾同胞加深对大美青海的认识和了解;在经贸方面,举办了“百名台商参与西部开发青海行”活动,邀请台商500余人来青参加“青洽会”。深入挖掘自身资源优势,不断加大对台招商引资力度,目前全省累计注册台资企业28家,利用台资6亿多人民币,行业涉及农林牧渔、食品及饮料制造、电气机械、设备制造、住宿餐饮等领域。同时,争取台湾台塑集团等台湾企业和爱心人士为我省贫困地区学校和学生捐赠款物折合人民币近7000余万元。去年“4·14”玉树地震后,台湾各界向玉树灾区捐助救灾款物折合人民币6600万元,重建资金2173万元。


  随着青台两地间日益频繁的交往、接触、合作,新的气象带给两地无限的生机与活力。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青海提早谋划,开始了开局之年青海精彩的续写。5月19日-24日,在台湾举办的为期一周的“青海文化周”活动,无疑是又一次对新青海形象的有力书写。5月18日,由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徐福顺率领的我省文化、教育、经贸方面,共110余人组成的“青海文化交流团”,从遥远的青海,跨越海峡,来到宝岛台湾,在这片绿意掩映的岛屿,开启“青海文化周”活动的帷幕。


  5月19日上午10时,随着一段浓郁青海风情的舞蹈,以青台文化交流为主题的"青海文化周"交流活动,在美丽的台北市101大楼4楼展演厅正式拉开了序幕。台湾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等台湾政界、文艺界、商界和旅游业界知名人士、企业家、旅行商200多人出席。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徐福顺宣布活动开幕后,代表青海省人民政府、562万青海各族人民以及本次文化周代表团全体成员,向出席开幕式的台湾各界人士发表了热情洋溢的主题演讲。徐福顺满怀激情地说:青出于蓝谋跨越,海纳百川求发展,这是青海两字的最好理解和阐释。经过一代代青海各族人民不懈奋斗,今天的青海,已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真诚欢迎一切关注青海、向往青海的台湾各界人士,走进青海,了解青海,感受青海,投资青海。


  台湾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在致辞中,也对青台发展寄予希望。他说:几年前,台湾大部分人认为青海是遥不可及的、神秘的地方,但是这几年两地开始有了互动,尤其像青海文化周这么有系统地把青海的文化、青海的特色介绍到台湾,我相信会带动一连串的行动,有助于两地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接下来的活动,给青海代表团一行留下了美好且具启示意义的印象,增加了青台两地民众间的友谊,为两地今后的往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这里,我们撷取两个来自宝岛的声音,或许更能真切感受到此次活动波荡在海峡彼岸的层层情感的涟漪。


  5月20日下午青海同乡会的青海籍台胞,在台北天成饭店为代表团一行举行了一场联谊活动。尽管在他们的口音中已经没有多少乡音乡调,可他们时时刻刻关注家乡发展和变化的乡情,却溢于言表,洋溢在每个人激动的神情之中。今年已经89岁高龄的老西宁人郭永生先生,口齿清楚,声音洪亮,他这些年每年都要回一次家乡,他感慨家乡的发展一年比一年好,老百姓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早已经看不到他小时候那种破败的民居,烂泥土路。在交谈中,他老人家盼望着有一天青台两地飞机直航,便捷更多民众的往来。祖籍为乐都的徐坤元先生说:看了台北的开幕式,很精彩,以前只是在书本上知道青海,知道青海的大草原,现在亲眼看到各种艺术品和表演,进一步增加了感性认识,其中的唐卡、刺绣、昆仑玉雕,精彩的不得了。浓浓的乡情背后,都在回荡着一个共同的心声:让家乡更富有,让家乡更发展,让家乡更美丽。


  属于旺旺集团麾下的《中国时报》,在《两岸新闻》专版上,以显著的位置和醒目的标题对青海团做客台南民家作了报道,报道说代表团在台南参观了台南的古迹,了解了幽深的台南文化,在做客民家时,与基层交流,品尝南部水果,徐福顺亲自邀请南部民众,来青海观光考察,体验与海岛完全不同的高原风情。由于旺旺、顶新集团都已在青海设厂,生产运作情况良好,因此,青海团希望统一企业等食品企业赴青投资。台中市副市长蔡炳坤表示,通过这次活动,两地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全方位的展示,让台湾民众了解青海爱上青海,增进了两岸友谊,促进了两地的交流合作。


  这次活动以文化交流为主题,活动的一个亮点,就是文化展演。不管是以《精美绝伦-藏传佛教艺术品》、《高原奇葩-民族民间工艺品》、《玉出昆仑-昆仑文化展示》为主要内容的民间艺术展览,还是以民族歌舞和民族服饰为主要内容的舞台演出,所到之处,都深深吸引、震撼着台湾的观众。省文化和新闻出版厅厅长曹萍说:我们文化代表团这次来台湾既有展览,也有演出,7场演出加上图片、精美的民间民族工艺品展览,特别是通过我们的唐卡艺术,让台湾民众对青海又有了深入的了解。


  前来看展览的台湾市民很多,台湾民众对青海了解的愿望也特别迫切,台湾民众对青海的文化充满了兴趣。在展出中,许多观众流连忘返,许多人每天都去展览馆看展演。有些市民从台北开幕式之后,又跟到台中,一路跟着去看展演。在台中的4场演出,场场爆满,演出结束观众都会抢着去跟演员合影。省民间一级工艺师李联霞是第二次来到宝岛。去年八月份她带了20多件掐丝唐卡,自费随省旅游局组织的旅游推介团队初上宝岛。谈起最初的印象,她说台湾人对祖国的文化十分欣赏和向往,尤其对青海精细的藏传佛教工艺品非常认可,许多客户向她预订了工艺品,这更加坚定了把自己的公司做大的想法。一位参加开幕式的台北市民感慨说:"凡是中国人,见到玉眼睛都会为之一亮,因为玉有'仁、义、智、勇、洁'五德,象征着吉祥,表达着一切美好的祝愿。何况青海的昆仑玉就产于传说中的西王母瑶池附近,汇聚和摄取了天地万物精华。看了展览,我更加增添了对大美青的向往。


  由省教育厅首次组织的、由来自我省三所院校--青海民族大学、青海师范大学、青海大学的学生组成教育团,在此次文化交流活动中,展示出独特的魅力。我省3所高校的大学生们这次深入到台北、台中、台南5所大学参观考察,与台湾的大学生面对面交流,面对面展示综合素养。活动期间,我省3所高校的大学生们和台湾5所大学进行了3场"魅力青海宝岛台湾"的座谈会,围绕大美青海、美丽宝岛,介绍两地灿烂的历史文化、人文地理,探讨发展中共同关心的环保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有关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问题;和台湾的5所大学进行3场篮球比赛;还有5场才艺展示,通过琴棋书画舞,宣传青海多民族团结和谐共同进步的成就,展示高原的特色文化和民情风俗,以此唤起台湾大学生对青海的向往;开展了一次学术交流;举行了"第五届两岸大学生走进可可西里"活动座谈会;台湾中国文化大学还与青海大学、青海师范大学、青海民族大学缔结为姊妹学校;还和台湾成功大学的原声艺术团展开一场联谊晚会……特别是在和台湾师大与台湾的原住民阿美族一同登台演唱的那曲歌曲《我们都是一家人》,使这次的活动达到高潮。


  青海师大新闻系07级学生王圆圆去年7月份参加了第四届"海峡两岸大学生走进可可西里"活动。她说这项活动很好地宣传了大美青海。通过活动,他们对青海的发展和呈现在他们眼中的新面貌惊叹不已。在活动中,他们对青海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尤其对青海的藏传佛教文化、昆仑文化特别感兴趣,觉得这是一片神秘的净土。这次来到宝岛,青海的同学们还向台湾的大学生精心准备了象征友谊的礼物,这些礼物虽小,但可以把青海文化的魅力和博大的中华文化传递给台湾的大学生。


  经贸代表团的企业有青海三江集团、青海久美藏药有限公司、青藏高原绿色肉食品有限公司、青海裕泰食品有限公司、青海环通贸易有限公司、青海百德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六家。经过几天参访、洽谈,大家收获不小。通过开展青台两地企业界人士的座谈、交流和经贸合作业务洽谈,让台湾企业也了解到我省的特色经济和资源等方面的优势。省商务厅副厅长开哇说,我们作为商务主管部门,对台企进行了参观、考察、洽谈,还诚挚地邀请他们来参加青海的经济建设,邀请他们参加即将在西宁召开的青洽会。


  青海蓄势而勃发,发展潜力巨大。一个活力迸发、魅力彰显、文明提升的新青海正在走进人们的视野。(作者: 马钧)

编辑:郭莹莹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