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台湾网
  
北京 晴 7 ~ -3 ℃ 微风/台北 多云 18 ~ 12 ℃ 微风
特别推荐
重要文献汇集
重要言论
中共中央文献
全国人大文献
中央政府文献
全国政协文献
中央军委文献
外交文献
国台办文献
其他部委文献
民主党派文献
民间团体文献
历史文献
地方政府文献
台湾地区相关文献
中国政府白皮书
七日回顾
历史上的今天
大事记
数  据
涉台常识
中国概况
 
 
 
字号:
罗豪才:致力为公 参政兴国(2005.10.02)

  时间:2005-12-20 09:36    来源:     
 
 


    
  金秋十月,在举国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6周年之际,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庆祝中国致公党成立80周年,回顾中国致公党的奋斗历程,展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的光明前景。首先我谨代表中国致公党中央向全体党员表示节日的祝贺!向莅临会议的中共中央领导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前来祝贺的各位嘉宾表示诚挚的谢意!向远道而来的海外朋友和港澳台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

     一、中国致公党80年的奋斗历程

     中国致公党80年的奋斗历程宛如一幅壮丽的历史画卷。80年来,致公党不断探索奋进,维护侨益,投身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与中国人民一起迎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到来。

     1925年10月,中国致公党由华侨社团美洲洪门致公总堂发起在旧金山成立。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曾在此前加入美洲致公堂,对其进行改组。中国致公党成立之后,为争取和维护侨胞正当权益,为争取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进行了不懈斗争。抗日战争爆发后,司徒美堂、官文森、许志猛、黄鼎臣等致公党前辈及广大致公党员与各地侨胞一道同仇敌忾,共赴国难,捐资出力,浴血抗敌,为夺取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建立了不朽功勋。

     抗战胜利后,中国面临两种前途、两种命运的抉择。致公党1947年5月举行第三次代表大会后,逐步走上了与中国共产党真诚合作、共同奋斗的道路。1948年5月,致公党发表宣言,响应中国共产党“五一”号召,从此走上了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中国共产党真诚合作、风雨同舟的道路。致公党拥护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号召广大海外侨胞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贡献力量。1949年,致公党的代表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参与筹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形势的变化,致公党的总部迁到内地,团结和动员广大党员和海外侨胞,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致公党关心海外侨胞的生存和发展,努力维护他们的正当权益。致公党为广大归侨侨眷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积极建言献策,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在此后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致公党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同甘共苦,并与之共同经历了严峻的历史考验。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致公党动员和团结全体党员及所联系的归侨、侨眷、归国留学人员和海外侨胞以及港澳台同胞,为振兴中华、统一祖国而继续努力奋斗。致公党的组织进一步发展,成员素质进一步提高,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现有3314名党员担任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有202名党员在政府和司法机关中担任领导职务,其中有1位国家二级大检察官,2位副部长,3位副省长和其他11位副省级干部,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领域涌现了一批著名的专家和学者,还有一批党员被聘为各级政府和司法机关的特约检察员、监察员、审计员和教育督导员,直接参与执法、行政等部门的监督工作,并且还参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等多部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改工作。在国家修改宪法和制定《反分裂国家法》的过程中,致公党中央所提意见受到高度重视。自14号文件颁布到2004年底的15年间,致公党中央领导人参加高层协商会、座谈会、情况通报会总计180多次,就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建言献策。

     致公党以发展为参政议政的第一要务,围绕农村税费改革、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部地区崛起、华侨华人资源可持续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贫困地区的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等宏观性、战略性、政策性的课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提出的意见建议受到中共中央、国务院及有关部门高度重视,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极大地激发了党员的使命感和作为感。致公党充分发挥“侨”、“海”特点和优势,努力增进侨界的团结,与五大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侨华人社团建立了联系。致公党关心侨胞的生存与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侨心,涵养侨力;配合国家有关部门,积极参与世界性和区域性的反“台独”、促统一运动,积极开展民间外交,加强与未建交国家侨团的联系,不失时机地开展侨务对台工作;加强与海外留学人员的联系,引导他们发挥所长回国工作或为国服务,关心和支持他们回国创业。致公党还积极动员和组织海内外热心社会公益的有识之士,采取引资引智等多种方式,对贫困地区实施帮扶,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80年来,中国致公党不断经受考验、发展壮大,完成了从旧民主主义政党向富有生命力的新民主主义政党的转变,进而成为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此时此刻,我们深切怀念为中国致公党的建立、巩固和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司徒美堂、陈其尤、黄鼎臣等已故领导人。我们还要向董寅初、伍觉天、杨纪珂、郑守仪等老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中国致公党80年奋斗历程的基本经验

     中国致公党在80年的风雨历程中,紧跟历史潮流,追求进步,追求光明,尤其是进入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后,致公党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总格局中的一员,不断增强参政党意识,积极履行参政党职能,取得了显著业绩,自身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形成了优良的传统,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必须始终坚持和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国现行的政党制度是近现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在探索救国图存、振兴中华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的,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政治智慧的结晶。回顾近百年的中国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最大限度地把不同阶级、不同群体、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人们的利益、愿望和要求整合起来,上升为统一意志,形成可以付诸实践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才能应对来自国际的各种挑战,化解国内的诸多矛盾;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才能得到全面的发挥,多党合作才有正确的方向、蓬勃的生机和光明的前途。纵观中国致公党的发展史,也是一部接受和维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正是在中国共产党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致公党的前辈作出了正确的抉择,走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作为多党合作总格局中的一员,才能不断发展壮大,取得诸多业绩,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应有的作用。因此,在建设一个符合新世纪要求的参政党的过程中,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们不可动摇的信念。

     ——必须始终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面旗帜。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政党,我们之所以能够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壮大,就是因为我们始终秉持爱国主义旗帜。爱国主义成为我们为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祖国统一而共同奋斗的力量源泉,成为我们在不同历史时期经受住各种严峻考验并不断取得发展的精神动力。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取得革命胜利后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国致公党追随这条正确的道路,为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为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实践证明,致公党只有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面旗帜,才能团结广大成员和所联系的归侨、侨眷、海外侨胞、留学人员、港澳台同胞,为振兴中华、统一祖国贡献应有的力量。

     ——必须始终保持“侨”、“海”特色。中国致公党形成于海外,与海内外侨界的天然联系是中国致公党的特点,也是开展工作的优势所在。数以千万计的海外侨胞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祖国统一的一支重要力量。我们关心海外侨胞的生存和发展,鼓励他们融入主流社会,遵守住在国法律,与当地人民友好相处,为住在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力量。我们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牵线搭桥,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支持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们积极参与世界性和区域性的反“台独”、促统一运动,为中国的和平统一事业贡献力量。我们以“侨”架桥,配合国家有关部门,积极开展民间外交,加强与未建交国家的侨团和社会知名人士的交往,促进所在国与中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我们努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侨心,涵养侨力,增强海外侨胞的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我们关注侨界的新生力量,支持和鼓励留学人员回国或以各种方式为国服务,为归国留学人员创业环境的发展建言献策。实践证明,致公党只有始终不渝地保持“侨”、“海”特色,才会富有活力;致公党与“侨”界的联系越密切,越能有所作为。

     ——必须不断增强参政党意识,提高参政能力。作为一个参政党,要在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中发挥应有作用,就必须不断增强参政党意识,不断提高对参政党性质、地位、作用和历史使命的认识,并为之努力奋斗。为了激励广大党员,我们提出了“党的规模小声音不能小,党员人数少作为不能少”,要求大家“致力为公、参政兴国”。现在,这两个口号已成为全党上下的共识。实践证明,增强参政党意识,履行参政党职能,是体现我们存在价值的根本所在。

     ——必须坚持学习,与时俱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形势逼人,不进则退。作为一个参政党,如果不注重学习就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就会被时代所淘汰。基于这一认识,进入新时期以来,我们注重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努力把握时代精神,坚持与时俱进,力求创新。我们在中央领导班子中开展集中学习、总结经验的活动,在全党开展建设“学习型参政党”活动,加强参政能力建设,切实提升党的整体素质。可以说,学习使我们不断发展与进步,创新使我们保持了生机与活力。

     ——必须始终加强自身建设。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党的整体素质,永葆生机和活力,是完成中国致公党历史使命的重要保障。中国致公党不断顺应形势的发展,在思想上、组织上、制度上调整、充实和发展。我们的领导班子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始终保持团结,不断增强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我们注意紧紧依靠党员,坚持从实际出发的群众路线,增强党内事务的透明度,激发党员的参与热情,扩大党员的参与范围和程度;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关心老同志,在党内提倡帮扶,不断增强党的凝聚力;我们不断完善工作机制与制度,加强中央与地方的联系,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我们既着眼于政治交接,注重优良传统的延续和发展,又与时俱进,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调整和创新;我们既及时彰显取得的业绩,激励党员的作为感;又勇于正视自身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依靠全体党员和所联系的群众不断加以解决。实践证明,只有加强自身建设,我们才能做到政治上增进共识、组织上坚强有力、精神上积极向上、行动上规范有序,履行参政党职能上奋发有为。

     80年的成就来之不易,80年的经验弥足珍贵。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也离不开全党同志的团结一致、共同奋斗。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自身还存在一些不足和差距,我们要继续努力,不断创造新的业绩。

     三、发扬致力为公的优良传统,为实现民族振兴、祖国统一而奋斗

     回首80年的风雨历程,我们感慨万千;展望未来,我们深感责任重大。我国已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新的形势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致力为公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参政兴国是我们的历史使命。中国致公党一定要继续坚持致力为公、参政兴国,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在国家的未来发展中有所作为。

     不断增强多党合作意识,共同坚持好、维护好、落实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继〔1989〕14号文件之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共中央又制定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这是新世纪新阶段发展我国多党合作事业的纲领性文件。中国致公党作为参政党,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学习贯彻《意见》精神,着眼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共同坚持好、维护好、落实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我们要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和社会,努力从全局的高度思考民主党派的工作,真正做到审时度势,放眼未来,把致公党建设成为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适应新世纪要求的参政党。

     不断增强致公党的特色意识,团结广大侨胞,为统一大业服务。在新世纪新阶段,作为涉“侨”涉“海”的参政党,中国致公党要继续致力于团结广大归侨、侨眷、海外侨胞、留学人员和港澳台同胞,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好凝聚侨心的工作,在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中贡献自己的力量。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海内外中华儿女的首要任务。我们赞赏和支持海外侨胞反“台独”、反分裂、求和平、促统一的心声和举动。我们愿意广泛听取海外侨胞在祖国统一问题上的意见,愿意与海外侨胞一道,高举“一个中国”旗帜,相互支持、密切配合,为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和祖国和平统一进程而继续奋斗。

     不断增强参政能力意识,努力建设适应新世纪要求的参政党。当今世界发展日新月异,形势逼人。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始终站在时代潮头,为我们做出了与时俱进的表率。在新世纪新阶段,中国致公党能否带领广大党员与中国共产党同舟共济,经受住各种风雨的洗礼和考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建设的加强。我们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体现政治联盟特点、体现进步性和广泛性相统一的原则,以思想建设为核心,以组织建设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保障,把自身建设提高到新的水平;要不断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要不断提高建言献策能力,切实推动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要不断提高合作共事能力,与中国共产党在亲密合作中共同进步;要不断提高民主监督能力,真正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和诤友;要不断提高组织协调能力,充分调动党员及所联系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同志们,朋友们,如果说二十世纪是中国饱经忧患、奋起抗争、走向富强的大变革时代,那么二十一世纪就是中国经济腾飞、社会进步的大发展时代。经济腾飞和社会全面进步的美好前景催人奋进。全党同志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持科学发展观,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周围,团结一致,奋发进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各位朋友,各位侨胞们,促进中国的完全统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包括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在内的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和义不容辞的责任。让我们携起手来,为实现这一历史任务而继续努力奋斗!

     (这是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主席罗豪才2005年10月2日在中国致公党成立8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来源:中国致公党网站)


责任编辑:齐晓靖


 

 
编辑:system    
 
相关新闻
图片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