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起步,为台湾疗伤——魏德圣答问录

时间:2012-03-26 14:42   来源:《看历史》杂志社

  魏德圣似乎偏爱历史题材,究其原因,除了寻根与鉴往知来外,最重要的是他想让观众们去“看见”、去“感受”滚滚历史洪流中的个人,无论是那些面孔模糊的平凡人还是如莫那鲁道般的风云人物,他都试着追寻并重建他们的故事,让观众不再只是看到书上冰冷的文字,而是真正感受到那些有血有肉的生命曾经存在;甚至去揣想他们眼中的世界、他们发生过的事,真正试着去“感同身受”、去了解、尊重和宽容。用电影说历史,他不但想赋予青史灵魂,更希望启发当下的世人。

  “猎人在想什么?”

  《看历史》:台湾日据时期历史中的抗日事件其实不少,你为什么特别挑选了雾社事件作为主题?

  魏德圣(以下简称魏):第一个是时间的问题,台湾抗日最严重的时期是在1895-1896年,也就是日本刚到台湾的那段时间,一直到1916年,整个武装抗日才结束。但那时的反抗是合理的,是占领和被占领的关系。

  在日本刚开始进占台湾的时候,比“雾社事件”大的战役到处都有,而“雾社事件”本身的特殊性在于它发生在一个不合理的年代。(因为)台湾在1930-1935年是日本治理台湾的一个全盛时期,当时台湾在经济、社会、工业、农业等各方面都是最繁荣的时段。

  为什么会在那个时候爆发这么大的一个事件?这就是我们值得探讨的一个点,所以我后来挑选用“雾社事件”来讲抗日就是因为它抗日的方式是不一样的,是一种文化上的冲突、观念上的冲突长久累积的一种爆发。

  (挑选)“雾社事件”最大的原因是探寻“猎人在想什么?”。这好像是今天我在你的统治下慢慢长大,但长大后我还是想遵循自己的想法。这时候怎么办?猎人他们狩猎的时候的观念是什么?等到猎物出现的时候开枪。他不会一开始就躁动,让狗跑在前面乱叫,叫到猎物都跑光了,所以用猎人的想法是“好,我现在屈服,我先跟你和解,我在等时间(机),等到你最弱的时候攻击你”,那是一种人类很原始的动物行为。

  那个时间整个台湾的政治经济上都很稳定了,所以山上的军力也都已经裁撤掉了,那些警察(驻所)本来有十个的,可能裁撤到只剩五个或三个,那个时候只要管理就好了,不用再建设或拓垦,那时候都已经很平稳了,政治、社会都安定了。他们(日本人)最弱的时候,原住民的时机到了就开始进攻,这是用猎人的想法。

  可是整个大环境的思维是说文化上的反抗。就像之前台湾面对原住民学生加分的问题,有一个原住民的“立委”就说不然你来学我打猎、我给你加分,你要我学习你的东西,为什么?难道我的东西不好吗?为什么我要学你的?这种东西就像你从小被说不好,说到长大,你怎么会好呢?等到你有一天觉醒了“我没有那么不好”,这种时候就会形成很大的反扑。

  所以“雾社事件”发生在一个不该发生的年代,第一个是它的文化性冲突,经过长时间的累积到这边爆发,第二个是在它整个环境是在猎人最适合攻击的时间点。

编辑:李丹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