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岛资讯

道教

时间:2001-04-13 09:35   来源:
  明万历十八年(1590)出身福建漳州的闾山、三奶派道士首先抵达台南。尔后,清乾隆五年(1740)茅山派传入台湾北部,道光三年(1823)清微派也传入台湾。以上都属正一派,而全真派始终未传入。
  另一方面,随着明季以降东南沿海地区汉族人口的大量迁台,原在大陆作为民族神、乡土神、行业神等守护神而广受膜拜的妈祖、关帝、保生大帝、开漳圣王、广泽尊王、三山国王、城隍、土地、清水祖师以及“王爷”、“元帅”等民间祠祀纷纷渡海,而且因移民乡情所寄,在台湾的香火更加旺盛。这些民俗信仰在大陆时就与道教正一派及其部分地方变种具有一定的天然亲和力,到台湾后,经过长期的传承衍化,已有不少在名义上归属于道教系统,造成台湾道教宫庙总数大大领先于其他宗教。这种“民间道教”也许应该说是历史上最早传入台湾的大陆固有崇拜形式。
  台湾的道士由于派系的区别,有“乌头法师(乌头司公、乌头师公)”和“红头法师(红头司公、红头师公)”之分。“乌头”、“红头”的称呼,来源于其道服冠巾的颜色。“乌头”包括茅山派、清微派、武当派等正统正一派系,继承传统祭炼法诀,其经典收入《道藏》。“红头”包括宋以后渐入杂流的神霄、庐山、三奶诸派,没有规定的正宗仪式,经典多未收入《道藏》,故被“乌头”视为非正统的道士。实际上,“红头”的存在,是道教与台湾民俗水乳交融的反映。据说,以往“乌头”因有经办丧葬的资格,“红头”则无;而现在二者的作法对象和范围已有混淆现象。
  台湾道士实行家居火宅。其宗教功用主要表现在运用符,醮仪祈福禳灾、驱魔度亡等,也有不少人从事算卦占卜、扶乩飞鸾的活动,钻研经义、修持炼养的风气不浓,戒律也比较松弛。
  1949年,江西龙虎山正一派第63代“天师”张恩溥携子张允贤及祖传剑印到台湾,次年在台北设置“嗣汉天师府驻台湾办公处”,创立“台湾省道教会”,以正一派领袖身份开始在台湾传教授牒。1957年,在台北“天师府”内设“道教居士会”和“道教大法师会”,试图统理台湾道教教务。1966年2月13日,成立“中华民国道教会”,通过《章程》后休会;
  1968年7月11日该会召开“第一届第一次理监事会议”,推张恩溥为理事长。1969年12月25日张恩溥逝世,因其子张允贤已故,由其堂侄张源先摄理第64代“天师”位。现任“中华民国道教会”理事长为台北指南宫董事长,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高忠信,该会下辖台湾省、台北市、高雄市3个分会,21个支会。“道教会”的组织十分松散,有大量归属道教的宫庙并未入会。据统计,到1991年底,台湾地区登记在道教名下的宫庙共6777座,非团体会员者就有3052座,占45.03%。同期台湾道教教职人员共31640人,其中男28270人,女3370人;登记信徒990436人,如加上未登记者,信徒达274.4万人,宫庙达8044座(1990年底数字)。道教界在台湾还开设有幼稚园169个,图书馆445个,康乐中心882个,出版定期和不定期刊物308种,其中比较知名的有《道教文化》、《道教学探索》等;近年,又创办了一所“中华道教学院”。
  台湾著名的道教宫庙有台北指南宫、行天宫、高雄三凤宫、苗栗三山国王庙、台南大天后宫、东港东隆宫等。在许多宫庙中,奉祀对象五花八门,将台湾道教与民俗信仰相结合的特点和中国近古以来三教融通的趋向表现得非常充分。据统计,6777座道教宫庙中,奉祀主神在5尊以上者有2748座,占40.55%,陪祀对象超过20尊的也占到18.17%,都高居于各教之首。
  台湾道教组织力量分散,人员教育程度相对偏低,历来对政界影响力甚微,但其财力却不可小觑。在1991年台湾宗教团体全年经费收入209.15亿元(新台币)当中,道教的收入占54.28%,达113.52323亿元,其中捐助收入占58.62%,超过66.5亿元。同年道教团体的总支出数为90.47051亿元。收支相抵,余额23亿多元。然而,这些只是向“内政部”统计调查部门“自由申报”的数字,应该是比实际情况大大缩小了的。据台湾有关官员估算,台湾宗教一年的总收入当有上千亿元,“丝毫不比超级大财团逊色”。依此类推,台湾道教的收入和盈余状况就更为可观了。
编辑:system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