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岛资讯

台湾清朝末期建筑

时间:2008-01-04 08:56   来源:SRC-423

 

麻豆林宅

 

  历史背景

  光绪元年到二十一年割台,短短二十一年的台湾历史可说是清代统治台湾二百多年中最有为的一段时间,其关键除了整个大环境的变化使然,主政者的抱负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清代末期的台湾是以沈葆桢、丁日昌以及刘铭传三个人为重心。由于日人觊觎台湾,这才唤起清廷对台湾的重视;沈葆桢曾在同治十三年与光绪元年两度来台积极经营,除设置招垦局,召募闽粤移民来台,另外由于台湾之重心北移,在光绪元年奏准在艋舺设置台北府,并增设县厅,由一府四县变成二府八县五厅,自此台北成为台湾另一个政治重心。

  光绪十一年台湾正式建省,刘铭传为首任巡抚,台湾真正奠定近代化之基础始于此时,重用仕绅,从事建设,新政包括开山通道、安抚山胞、建造基隆与新竹之间铁路,创立学堂,培植人才。行政区又称为三府十一县四厅一直隶州。甲午战争后,清廷割让台湾才结束清代台湾历史。

  本期住宅建筑甚为蓬勃,年代较晚,现存情况相当良好。很多作品均为本地的材料或技术所完成。期间台湾对外关系大为开放,官府控制力大,因此许多富户大宅不敢逾越使用燕尾式;座落在郊区或乡下的大宅成为一种发源地之象征,有宗祠之意味,城市中的头人以取代早期乡村仕绅的影响圈。

  代表建筑

  住宅建筑在表现上的特色是砖石多于木作,木雕繁琐,且流行木材原色,不上彩绘。

  其中建于光绪元年的麻豆林宅为此期的代表建筑之一,其日据后尚保存完整,然因部分后人卖地盖公寓,受到破坏,殊为可惜。

  形式为三进双护龙式,即为一般俗称三落百二门,意味有一百多个门窗,整个平面布局为正方形。


  护龙为辈份最低的族人居住的,在复杂的大家庭中为顾及私密性及方便的考虑平面形态,因此左右另辟两边门以便进出。在木作方面彩绘较少,以一种素木的古典效果呈现,山墙上嵌有固定梁木的铁剪刀装饰,这是台南一带常出现的手法。木雕的花草枝叶为圆厚造型,人物也倾向圆雕的手法。大木比例适切,为住宅建筑之最大成功处。

  另外,建于光绪十五年的永靖南港西庄陈厝余三馆,这幢建筑为三合院形制,有独立之三开间外门,正堂为马背脊的歇山轩亭。外护龙较长,也就是护龙向外发展,长度渐增,形成凸字型的前埕。

  族人虽有获得功名,但这建筑仍作马背顶;内护龙虽分为两侧,但是却各有独立形态,为五开间建筑,入口有檐柱。砖工及木作均相当精细,轩亭与正堂屋顶之交接处有一鱼饰排水口,制作精良。内庭之隔墙有露明的花窗;前面嵌上绿釉花砖,后面迭砌砖花。这栋建筑在格局及细部表现均值得研究,是重要作品之一。

  竹山林宅敦本堂年代约为光绪末年,可惜九二一地震后已毁。格局为两落式,有护龙,不过前后两落之间缺少两护龙,以两道剔透的砖花矮墙代替,将中庭划分为三区域。最大特点是将砖、石及木材结构各自发挥所长,作一紧密且严整的搭配。

  其作法相当细腻,中庭以矮墙分隔,这周密的考虑到生活延展空间之关系,第一落门厅有宽大的檐廊,中庭有趋于独立的形态,这样设计较接近一般庙宇的主殿。墙身高,所以在山墙马背下或屋檐下另开小圆洞,做为通气孔。外观典雅,屋脊曲线微缓,在此发现介于硬山与歇山之间的屋顶形式,这是台湾仅发先一例。砖工上特地建砖窑烧制出来使用,砖的色泽为橙红色,规格为闽南式;砌迭方式及转角处之收头有很多种,以利于半圆拱、圆洞及转角砖的特殊用途。

编辑:贺晨曦

相关新闻

图片